時隔近三年,這家國有控股上市壽險公司、中投直管企業再一次迎來核心崗位的變更,董事長、總裁騰挪齊換。
9月26日晚,新華保險發布公告稱,收到董事長徐志斌的辭職函,徐志斌因工作原因辭去董事長、非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
同日,新華保險召開第七屆董事會第三十五次會議。會上,新華保險審議通過《關于選舉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的議案》,其中選舉李全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在任職資格獲批前代行董事長職務;審議通過了《關于聘任公司總裁的議案》,同意聘任張泓為公司總裁,任職資格尚待銀保監會核準。
此外,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提名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的議案》,其中同意提名李全、張泓為第八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候選人。這標志著,經歷第七屆董事會、監事會延期換屆后,新華保險第八屆董事會的核心人員終于落定。
那么,隨著“李張”配時代的開啟,以及未來第八屆董事會成員集體上崗,新華保險將如何續寫“二次騰飛”?又會在壽險市場深度變革期,完成怎樣的轉型使命?不妨跟隨『A智慧保』一起,從三個維度暢想期待一下。
對于新華保險的這一次高管變動,其實早在9月19日時就有媒體曝出,時隔一周后,新華保險終于正式發布公告,印證了李全擬任新華保險董事長、張泓擬任公司總裁的消息。
公開資料顯示,李全,1963年8月出生,今年已59歲。1998年5月至2010年3月,曾擔任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督察長、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1991年1月至1998年4月,任正大國際財務有限公司資金部總經理、公司總經理助理,1988年7月至1990年12月擔任中國農村信托投資公司銀行部業務經理。
2000年至2001年,李全曾在梅隆信托倫敦總部及其下屬牛頓基金管理公司工作;2001年4月,成為博時基金副總經理。
2010年3月,李全進入新華保險體系,一待就是12年。最開始李全擔任新華資產管理公司總裁;2013年4月,李全兼任新華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2016年12月,兼任資產管理公司副董事長;2019年6月進入新華保險主營業務體系,擔任新華保險臨時負責人;2019年8月,任新華保險首席執行官、總裁等。
再看張泓,1964年9月出生,今年58歲。張泓曾任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裁、監事長,中國人壽再保險董事長,中國財產再保險總經理、董事長,大地財險董事,中再資產董事,中國核保險共同體主席等職務。2019年9月開始,擔任新華保險黨委副書記;2021年6月,任新華保險執行董事、副總裁。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26日,新華保險召開的第七屆董事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上,公司還審議通過了《關于提名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的議案》,其中同意提名李全、張泓為第八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候選人,提名楊毅、何興達、楊雪為第八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候選人;提名耿建新、馬耀添、賴觀榮、徐徐、郭永清為第八屆董事會獨立董事候選人。不過,上述任職資格尚待監管部門核準。
“李張”配組合及第八屆董事會候選班子成員落定后,外界好奇的是,接下來新華保險的核心戰略、發展方向會否出現調整呢?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新華保險的關鍵戰略方向恐不會出現較大調整,這主要可以從三方面剖析,首先是李全原本就是新華保險老將,且從2019年起便掌管新華保險經營,而其升任后,大概率將貫徹以往提出的戰略舉措。
此外,從工作經歷看,其實李全與張泓也有三年的共事時間,對彼此的工作風格、管理思路較為熟悉,這樣的組合無疑也將為后期搭班工作奠定基礎。
再有,從過往新華保險董事長人選看,多為中投公司派駐,這一次則是從原有高管團隊成員中選拔晉升,這或也體現出在2022年強調“穩字當頭”的大環境下,中投公司有意落實新華保險高管班子的整體穩定,由此可以聯想新華保險的戰略方向也將以穩為重。
在今年的中報發布會上,李全談及下半年發展時就明確表示,公司將按照穩定規模,突出價值的業務導向,聚焦核心業務,加大產品創新力度,逐漸改善隊伍質量,多措并舉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既然新華保險大的戰略不會改變,那么新華保險勢必要繼續推進“二次騰飛”。
回溯2019年新華保險召開的年中會議上,李全上任后便提出了“二次騰飛”的發展目標,而且在當年年底的公司開放日上公開了“1+2+1”的戰略構想,即以壽險業務為主體,以財富管理、康養服務為兩翼,以科技賦能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科技賦能”布局,重塑具有新華特色和長遠生命力的發展格局。同時提出“資產負債雙輪驅動、規模價值全面提升”的發展模式。
可以看到,為推動實現“規模價值全面提升”的發展模式,新華保險在渠道端也輔以了針對性的戰術打法,其中,個險渠道致力于營銷隊伍轉型,近年來提出打造具有“三高”、“三化”為核心的優質代理人團隊。
今年年中業績發布會上,接棒新華保險原副總裁李源、分管個險條線的新華保險總裁助理王練文就表示,下一步公司建設精英代理人隊伍將按照“提產能、優結構、穩增長”的三步進行。
不過,在代理人清虛、個險渠道改革推進的過程中,新華保險的個險渠道保費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增長乏力。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華保險個險代理人渠道實現保費收入695.52億元,同比下降0.5%。
在此背景下,新華保險的“規模提升”重任就交給了銀保渠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華保險銀保渠道實現保費收入311.95億元,同比增長7.8%。
然而,盡管銀保渠道發揮了規模貢獻,但價值作用尚未顯現。2022年中報顯示,上半年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為21.12億元,同比下降48.4%。
這或也預示著,未來新華保險的領導班子和新一屆董事會,有望在銀保渠道的價值貢獻上做更多努力。其實,早在新華保險2021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李全就曾表達過“要讓銀保渠道更有價值”的經營思路。
新華保險副總裁、總精算師兼董事會秘書龔興峰也在今年的年中業績發布會上透露,后續將推動銀保渠道分層管理,并通過多種手段和措施降低銷售成本。
除了新華保險渠道端的發展變化值得期待外,該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將圍繞‘一艦三擎 提速遠航’,即聚焦壽險主航道,推動養老產業、發展健康產業、做強做穩資產管理業務,實現‘二次騰飛 卓越新華’階段目標”,也讓業界對新華保險的康養生態布局的可能性產生更多聯想。
從新華保險當前康養生態發展情況看,自公司提出“1+2+1”戰略后,已初步形成“樂享、頤享、尊享”三大社區產品線,公司下屬的19家健康管理中心及康復醫院對業務形成了有效賦能。
不過,從新華保險的潛在競爭對手來看,頭部險企中前有泰康保險在實體醫養產業鏈中全國發力,后有平安人壽等搶占居家養老賽道,中小險企陣營里也有大家保險等多方布局。可以想見,未來新華保險要在醫養生態上占據核心優勢,還需投入更多資源。
對此,新華保險最新表示,未來將從多方面構建醫、康、養的差異化優勢,如推動壽險主業產品創新,強化與康養之間的融合性產品創新力度;籌劃組建康養產業投資運營管理平臺,進行統籌管理、專業化運營;聚焦高端客戶的全生命周期服務,特別是養老社區與壽險主業的高效協同等等。
張泓在答記者問時也談及新華保險在康養方面的三大優勢,認為線下的業態布局初步形成了體系,三個康養地區有三個不同的定位,創造了比較豐富的產品類型;新華有一個強力的壽險銷售團隊和存量客戶;還有股東的大力支持,可能帶來豐富的資源。
隨著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和高管班子落定后,新華保險在康養方面的動作將進一步加強。如此的康養產業鏈打造,無疑對資本實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A智慧保』注意到,繼新華保險發布公告稱,擬發行不超過20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用于優化資本結構,提升償付能力(今年6月末新華保險的核心償付能力明顯下降97個百分點)水平后,9月26日晚間,新華保險H股公告稱,擬向國家管網集團出售公司所持全部國家管網集團聯合管道有限責任公司約3.46%股權,此次股權轉讓可讓新華保險獲利約5.7億元,股權轉讓所得款項擬用于為新華保險未來投資提供資金。
核心高管調整外加諸多戰略有待深入落地之下,新華保險加緊儲備資金,或也預示著公司正蓄勢待發,謀求更宏偉的藍圖。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