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國家再度就生育政策發聲,上一次中央用詞是“優化生育”,這一次17部門發文則是“積極生育支持”,心態之變化,也將反映在政策上的變化。
人口問題關乎國運。生育意愿走低、老齡化加劇以及人口負增長,勢大力沉,非舉國思維和體制做出調整而不能因應,非住房、財稅、金融、人才等一攬子政策托底而不能緩解。
曾幾何時,計劃生育是國策,銜接干部考核,未敢怠慢。如今生育既然是國策,不適用強制,只能著眼于鼓勵,從中央到地方,從企業到個人,誰都不能袖手,而必須共同將生育成本分擔起來,才能避免人口問題失速。
成 ?本
生育,從經濟學角度來觀察,是成本如何分擔的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生育對于個人而言,逐漸變得“不劃算”,高房價以及放棄工作帶來的機會成本,讓生育成為“損己利它”的一項行為。生育,更多是出于對孩子的喜愛,以及文化傳統浸潤的自覺,而與經濟考慮逐漸脫鉤。
這便帶來一個問題,生育是國事,但成本卻由個人承擔,生育意愿和生育率走低,與此有莫大關系。我們鼓勵生育,出臺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關鍵是解決生育成本的分擔問題。
簡單說,生育成本要由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共擔,而不能只是政府出政策,企業來買單。僅就目前長達98天的生育津貼和工資照發,對中小企業而言,尤其是當下經濟下行時期,更顯沉重。
而若想積極生育,當前的政策力度和生育友好環境,是遠遠不夠的,增加的鼓勵生育成本,如果還是主要由企業和個人承擔,并不是長久之計。國家財政必須增加真金白銀的投入,以上率下,否則生育支持,就可能被“口惠而實不至”的預期所消解。
生育率走低是國際難題,在某種程度上,它是經濟發達和女性獨立的產物,各國實踐,未有逆轉這種趨勢的,而更多是阻緩和勉力維持,曉之以“利”。
因此,錢從哪出和錢由誰出,是政策設計必須考慮的問題,只有形成一個大家都認可、大家都付出的成本分擔機制,才能形成共識,團結一致向前看。
社 ?保
在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里,生育保險作為其中一環,是目前成本分擔的重要抓手。
根據17部門發的這個指導意見,國家統一規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險生育津貼支付政策,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生育基金支付范圍。另據媒體報道,國家醫保局將統一生育醫療費用報銷標準和生育津貼支付天數,在全國性的生育保險制度出臺前,各地現行政策保持不變,并嚴禁自行調整。
總之,生育保險基金在整個社保體系中的重要性正在提高,亟需提高。一方面,生育保險繳納要擴容,否則不能應對日益增加的支付壓力。生育保險繳納并未覆蓋全部用人單位,新經濟下的很多企業并未參與其中。同時,生育保險目前只是由用人單位繳納,個人無需繳納;另一方面,生育保險支付,要根據各地承受水平,國家財政予以傾斜和補貼,盡可能將生育期間的費用納入,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成本負擔。
作為理性人,做出任何理性選擇,都要考量成本,這既包括我們常識理解的沉沒成本也包括經濟學理解的機會成本。狹義上的生育成本,就是這兩塊成本的總和,即相關的醫療支出,以及產假及育兒假期間的收入補貼。這些作為生育的直接成本,應納盡納,應報盡報,是解決生育后顧之憂的最近方式,也是最看得見的方式。至于更大的成本,包括住房、養育和教育,則留給環環相扣的其他政策支持體系。
商 ?保
對于生育支持,我們理解的保險,更多是社會保險,如何設計成本分擔機制,讓政府、企業和個人都各得其所。
而商業保險則是更個人化的“增量”選擇,主要解決的是定制化產品的創新和供給,做好生育保險的補充。
在養老和生育這塊領域,商業保險天地廣闊,大有作為。現在總是說賽道擁擠,個險不好賣,車險壓力山大,隨著人口紅利漸遠,原有的市場增長趨于平緩,另尋新的增長空間,一直是這兩年全行業的頭等大事。
任何時候,社會保險都是承擔兜底的功能,它不能提供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定制化套餐,而這便是商業保險的市場所在。即使輔助生殖進入社保,空間也足夠大,同時也倒逼商業保險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女性保險和小眾保險也是很大的長尾市場,誰能做出精細化的產品,誰就能構造足夠寬的護城河。
商業保險已經過了規模增長的階段,需要將散落在市場洼地的各種定制化保險打撈起來,解決痛點,匹配需求。事實上,圍繞生育和養老這“一老一小”所展開的保險賽道,是有超車機會的。跟隨著國家戰略的風口疾行,做好微觀準備,是一定會厚積薄發的。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