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近20年,我國保費收入實現年均18%的高增長,遠超GDP增速,躋身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機構數量擴容至235家,形成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保費增速遠超GDP的保費增速,是保險行業高速發展的標志之一。然而,2018年后,伴隨整個經濟走勢的下行,保費增速也出現下滑。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GDP增速降至3%,保費增速降至6%。2021年上半年,受低基數影響,我國GDP增速高達12.7%,市場預期保費增速也應出現大幅增長,然而保費收入僅同比增長5.2%,低于預期。這一數字的對比,是否預示著中國保險業正在步入一個復業以來史無前例的低迷周期。
據同業交流數據顯示,數十家主流人身險企個險新單標保同比下降超10%,進入3月以來,更是直接進入大幅負增長的態勢,3月-6月,個險新單標保單月保費增速分別為-29%、-37%、-43%、-37%,可謂一路暴跌。與此同時,銀保渠道的單月新單規模保費也實現連續3個月負增長,4月-6月,單月新單規模保費增速分別為-23%、-20%、-13%。保險業迎來灰暗時刻。保險業究竟怎么了?
首先,保險行業的周期性體現在保費收入和經濟發展程度相關,保險是典型的弱需求產品,經濟上行周期中,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就會增加家庭保險的開銷,而在經濟下行周期,城鎮失業率提高,家庭相應的保險開銷就會下降。隨著我國經濟增速的放緩,普通老百姓保險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降低,使得保險銷售難度提升。特別是疫情過后,老百姓出現“愛存錢”的現象,對保險的消費意愿降低。
其次,壽險、健康險等長期險種條款設計較為復雜,需要保險代理人向潛在客戶介紹保險條款和相應風險。之前人身險公司的發展模式主要依靠增加保險代理人的方式增加保費收入。然而,在疫情影響及消費乏力的背景下,代理人面臨著展業困難,人員脫落的實際問題,而且,保險代理人費用高昂,保險公司通過拉人頭的增長方式成本越來越高。保險代理人的人海戰術已經走到了瓶頸。不僅如此,人口紅利消失,壽險公司的代理人規模或難以重現類似2015-2017年的高速增長。
此外,市場競爭方面,隨著行業的增長,銷售趨于飽和,客戶覆蓋度顯著提升,保險市場競爭逐漸趨向紅海。隨著競爭加劇,個險人均產能逐漸開始下降,以費用換銷量的粗放式增長模式性價比逐漸下降,這意味著行業增長動能的轉變,個險轉向追求高質量、高價值發展成為當前形勢下的必然選擇。
因此,各大人身險企主動開始了代理人改革,改變過去粗放型的拉人頭模式。在降低代理人數量方面,各家已經取得了明顯效果。2021年一季度,國內五大上市險企的代理人已經比年初減少了13萬人,但減員后,新增保費收入承壓。代理人的減少和產能的下降無疑對保費收入的增長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目前看,代理人渠道仍將面臨較大的壓力。代理人隊伍的轉型進展仍待觀察。保險業由粗放式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拐點還需等待。
重疾險方面,隨著《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落地,2021年1月31日后,基于舊規開發的重大疾病保險停售。新重疾險主要變化在于,保障增加、賠付分級、價格更合理。新產品因需求提前釋放銷量不及預期,健康險單月保費增速下滑,拖累人身險保費收入增速的提升。預計此為短期因素影響,后續有望維持穩定增長。
財產險方面,由于車險仍然“一險獨大”,在財產險中占比高達60%,因此,車險的“一舉一動”對財產險市場有著較大的影響。2021年1-5月,車險行業保費增速分別為-12.8%、5.2%、-4.3%、-8.4%、-8.8%,拉低了財產險保費總收入;2021年1-5月財產險單月保費增速整體承壓,分別為-4.4%、16.3%、-1.6%、-6.0%、-5.3%。車險保費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為汽車銷量放緩和車險綜合改革的影響。
一方面,現在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億多輛,已經度過了高速發展期。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新車銷售量增速也在放緩。2019年汽車銷售量為2576.9萬輛,下降了8.2%,為近年來較低水平。2020年,我國汽車銷量為2531.1萬輛,同比下降1.9%。隨著汽車保有量增速放緩,進一步影響車險保費收入的增長,我國車險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另一方面,車險綜合改革對行業增長的影響較大。自2020年9月19日,由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開始施行。車險綜合改革給產險公司扔了一個重磅炸彈,實施后,行業車險月保費負增長幅度已達兩位數水平,各保險公司產險經營面臨成本增加,綜合成本率上升的境況。雖然2021年,健康險、財產險、責任險、農險等非車險領域在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機遇下,發展速度較快,但仍難以完全對沖車險保費下降的影響。產險公司也面臨著降低經營成本的改革壓力,一旦成本控制不好,產險公司可能出現經營虧損。隨著商車費改一周年的逐步臨近,保費承壓是否能夠逐步改善仍需觀察。
雖然短期保險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迎來灰暗時刻,但長期來看,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和中產階級數量的增加,商業保險的滲透率會逐步增加。與國外相比,我國大陸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均處于落后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需要注意的是,保險業或將告別高速增長、規模擴張的階段,轉向高質量的發展。在堅持“保險姓保”的基礎上,從同質化產品銷售、價格競爭向差異化、專業化轉變,結合服務場景、客戶需求開發新產品。
< END >
BaoQi
投稿郵箱
baoxianqiyue001@163.com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權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從該公眾號轉載文本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平臺無關。
接入Deepseek,快一步慢一步?
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