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的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換言之,舉旗方可定向。
2021年,囿于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保險業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最典型者如保費收入增速下滑,已成為困擾行業的最大難題。
越是艱難前行時,方向的重要性就愈發凸顯,對于保險業而言,其作為金融三駕馬車之一,亦需完全服從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一言以蔽之,方向對,數據就不應是唯一關注的焦點。
2021年的方向是什么?
構建新發展格局。即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具體執行層面有兩個抓手,一是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二是以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二者相互交融即為高質量轉型發展。也就是說2021年保險業發展的方向須僅僅圍繞三個關鍵詞展開:供給側、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這也是保險業穿越周期的必然選擇。
第一,有力的監管是穿越周期的底層支撐。作為強監管行業,上半年,監管層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印發《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實施方案》《關于清理規章規范性文件的決定》等規范文件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時通過《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準則》等制度規范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監管的戰略性導向作用,將防范重大金融風險的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落到監管日常,為市場主體的穩健有序發展提供方向性指引。
第二,明確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點是穿越周期的關鍵。作為新常態下謀求發展的關鍵,當下的供給側改革顯然與凱恩斯等傳統經濟主張不同,注重的是需求側管理,即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具體到保險業而言,因其習慣了強銷售的商業邏輯,需求側的管理歷來是經營維度的短板,但在全面互聯的時代背景下,消費者的需求日趨多元,能不能管理或是理解潛在消費者的實質需求則成為行業穿越周期的關鍵。
第三、科技化變革到底是不是保險業穿越周期的利器有待檢驗。近年來,科技一度成為保險業變革的主導,從前端產品研發到后端理賠服務,科技的賦能成為各險企競相追逐的變革方式,但對于以風險分散為主要功能的行業,在科技這一點上發力,是否可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其能否承載起變革創新的大旗、能否引領行業走出低迷卻依然有待實踐的檢驗。
第四、如何定義保險業的高質量轉型發展成為穿越周期的終極導向。戰略、產品、營銷、投資,不同類型的公司有不同的選擇,經營結果是否可以成為評價其質量高低的依據則見仁見智,畢竟在股東關切、個人職場生涯的考量等因素的影響下,急功近利者永遠有之。但如果業績不足以佐證發展質量的高低,什么維度才是保險業真正需要的高質量發展?答案或許仍在于需求引領的供給側經營以及更具長期主義的內部變革。
目前看,當下的保險業仍處于發展的迷霧之中,如何穿越周期、打破滯漲有待所有參與者的共同思考和行動,即日起,新華金融將以上市險企半年報發布為契機,逐一盤點梳理其在供給側、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三個維度的所言所行,尋求這些行業代表性企業的共性,以期諫言行業,穿越周期,走出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