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資本市場形勢大好,大盤突破3500點。彼時,大家紛紛狂熱地把錢投入資本市場,隨后,大盤一跌再跌,無數人被套牢。
伴隨而來的,還有不斷下調的銀行存款、國債利率。在這兩方因素夾擊下,增額終身壽“火”了。
據報道,一家中小壽險公司總經理透露:“上半年85%的保費收入都來自增額終身壽險。”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2021年銀行代理渠道業務發展報告》中顯示,終身壽險在前十的產品中,占據了七成。
同時,2021年壽險業務實現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6947.03億元,占全年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的98.67%,同比增長15.24%;此前被看好的健康險增速放緩,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93.83億元,同比增長2.38%。壽險業務中,分紅壽險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4298.79億元,同比增長9.67%;普通壽險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2641.52億元,同比增長25.75%。
這其中,少不了增額終身壽險的拉動。
01
爆火的增額終身壽
增額終身壽險是一種壽險,以人的生命為標的進行賠付。該產品特別之處在于,它的保額會逐年變化,增額終身壽險前期的保額通常并不高,但隨著時間流逝,其保額和保單價值會增值。又因其靈活的加減保規則,在實際應用上,更像是一個“理財”產品。
市場頭部的增額終身壽險的終身保額復利率一般鎖定在3.5%,保單到中后期,IRR可趨近于3.48%,此前這個數據更高一些,可以達到3.8%,因為增額終身壽險也經歷過一次政策下調利率。
增額終身壽險的起源眾說紛紜,有說來自于臺灣地區,也有說是美國。具體在我國大陸出現,是2013年由保險經紀公司永達理推介至信泰人壽公司開發的——千萬傳承增額終身壽險。
增額終身壽險一開始并不受市場青睞,各家保險公司也沒有跟進推出同類型產品。直到2019年,它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春。
2019年8月,銀保監發布了《關于完善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形成機制及調整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文件中對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險產品叫停。
此時,更受大家青睞的是年金險,被《通知》叫停后,各家保險公司陸續下架了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險,替換成了符合要求的預定利率3.5%的年金險產品。
下調之后,年金險產品的增值能力大大減弱,其自身產品特性也決定了靈活性較差。相較而言,流動性更強,增值速度更快的增額終身壽險就變得“香”了許多。
資本市場爆冷,讓增額終身壽險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春。雖然和預定利率3.5%的年金險比,增額終身壽險更有優勢。但那時資本市場火熱,大盤一天漲跌最高時可達幾個點,資金狂熱地流向了股票、證券市場。
后來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市場狂熱之后是平靜,長達一年半的蟄伏期,無數的資金被套牢,手里有的資金,也不知道該去向何方。
2022年8月8日新發行的國債最新利率,3年期票面年利率為3.2%,5年期票面年利率為3.37%,銀行存款更低。
在這種形勢下,增額終身壽險可以趨近于3.48%的IRR就非常可觀了,它可以保證長期穩定的財富增值,現金價值寫進合同,風險幾乎為零。
據新聞報道,有計劃去銀行存款的客戶,甚至會被客戶經理推薦購買終身壽險產品:“可以當存款來購買。”
各家保險公司紛紛加入戰場,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76家發布財報的人身險公司中,有30家都出現了增額終身壽險的身影。
02
增額終身壽險受監管關注
2021年下半年,先后有多款增額終身壽險宣布下架或停售,增額終身壽險怎么了?
這是因為,高IRR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主要集中在中小公司,中小公司品牌知名度不高,客戶忠誠度低,需要靠產品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但中小公司資本金有限,承擔不了太大的銷售規模,限購限售這種市場策略就出現了。
火熱的同時,增額終身壽險也引起了監管的關注,監管頻頻點名增額終身壽險,這也是產品停售的另一個原因。
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在《關于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及監管報告報送有關問題的通報》中就點名一些公司的增額終身壽產品,點名的原因如下:
“產品設計問題。一是長險短做問題。例如,復星保德信、同方全球人壽和華泰人壽報送的某終身壽險,產品可靈活減保,且無比例限制,存在長險短做風險。陽光人壽報送的某終身壽險,產品前5年退保率過高,存在長險短做風險。”
2022年1月,銀保監會通告點名,海保人壽、和泰人壽、華貴人壽、信美相互人壽、小康人壽等公司報送的11款增額終身壽險增額利率超過3.5%,易與產品定價利率混淆,存在噱頭營銷風險。
2022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的《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2022版)》中,相較于2022版新增了9條。
其中有兩條,關于增額終身壽險的產品設計問題:①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遞增比例超過定價利率,存在嚴重誤導隱患;②增額終身壽險的減保比例設計不合理;加保設計存在變相突破定價利率風險。
有保險業精算人士表示:“本來是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終身壽險,卻因為靈活的減保設置而變成了理財,相當于改變了產品的基本形態,而且減保與生老病死也沒有關系,其中隱含了不少風險,比如流動性太高了,對保險公司長期的資產配置來說是有難度的,再加上前期的銷售誤導,使得增額終身壽險成為監管的熱點。”
03
增額終身壽走到末路?
噱頭營銷、銷售誤導、減保規則設置不合理、利用加保規則變相突破定價問題,增額終身壽險確實亂象叢生。
保險公司為了眼前的保費,把長期的保障性產品做成高流動性的“理財”,違背行業規律,損害長期發展,可持續性可想而知。
此后,多家保險公司下架違規的增額終身壽產品,對于已發布的產品,也進行了增訂加保、減保規則的動作。
其實,增額終身壽險之所以被點名,是因為產品加減保規則沒有限制,會給保險公司帶來資本金和償付能力的壓力。
監管反對的是過于寬松的加減保規則導致的長險短做的風險,而不是增額終身壽險本身。
求發展的同時,還要考慮可持續性,或許這是各家保險公司爭相入局之前應該先要思考的。增額終身壽險的何去何從,還是握在保險公司的手中。
< END >
保契銳評丨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瓊瑤今日花葬,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跟世界告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