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地產的嚴冬,讓保險業深感寒意刺骨。
今年以來,A股市場保險板塊持續受到房企債務違約風險的擾動,呈現與地產板塊“同頻共振”走勢。房地產行業的信用風險,持續讓投資人和上市險企管理層繃緊神經。
細究保險業與地產業的聯系,保險投資對房地產業的“滲透”十分廣闊。一方面是公開市場的債權和股權投資;另一方面在另類不動產投資領域,保險資金的“毛細血管”也與房地產業緊密相連。
在“房住不炒”和房地產稅即將試點等政策加持下,房地產行業的盛宴早已遠去。金融對于房地產的認知也早有定論。去年,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曾指出: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近期,銀保監會黨委(擴大)會議上,郭樹清主席再度提出,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遏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健全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業穩定健康發展。
在特殊的一段時間內,房地產的快速發展客觀上促進了我國經濟增長,保險資金也分享了不錯的投資收益。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有頭部險企此前因在地產領域布局較廣、較深,享受到地產業高速增長的紅利;另有當時的新興險企也因分享地產紅利,投資反哺負債,行業地位急劇上升。
也正基于此,保險業從未如同當下這樣,因上市房企“暴雷”而廣受關注。
探討房地產業對保險業的影響,此番從兩個維度進行剖析:一是保險的觸角探入地產究竟多深?二是涉房投資可能產生多大的影響?以期明確風險所在,積極防范與化解之。
在長期利率向下的趨勢下,由于保險公司負債經營,存在利差倒掛風險,本輪房地產業大變局,一定程度上,在資產端進行了風險測試,避免了未來兩種風險同時疊加的可能。然而,在此情形下,保險資金如何持續降低風險敞口,尋找合意資產,進行有效的資產負債匹配?仍是一個待解之大命題。
01
盤點保險“含房量”
對經濟長期趨勢的判斷,是制勝的關鍵,保險行業也不例外。
就經濟和產業走勢,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CEO段國圣有個很深刻的論斷:改革開放前40年,中國總體處于高速增長階段,經濟增長模式的核心特征是工業化、全球化、城鎮化。這一過程中,房地產、基建及傳統周期行業長足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的主導產業。
“過去20年,中國最好的投資機會圍繞房地產和互聯網兩個平行領域。不過,伴隨經濟增速回落、勞動力供給減少、資本相對充裕,成熟行業資本回報率趨勢下行。”
“未來20年,這四大領域才是重點:消費升級時代下的消費產業;是長壽時代下的大健康產業;科技自主時代的科技產業;‘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產業。”
以穿透經濟周期的長遠目光對投資機遇的準確預見,是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穩定的一大法寶。泰康資產作為對保險資金有著最深刻理解的專業資管機構,其投資策略一貫被視作險資一大風向。
時至今日,隨著中國人口加速老齡化、經濟動能持續轉化,房地產業增長頹勢開始顯現。盡管任澤平等一批經濟學者仍然堅持,一線城市的房地產業可能會持續增長,但在“房住不炒”、房地產業強監管政策下,未來,整個房地產業的增速呈下行將成大概率事件。
因此,觀察保險公司在房地產領域的布局深度、資產成色、調整速度,就能對險企未來受到地產業的影響作出簡單預測。
從操作層面來看,要準確得出保險公司究竟將多少資金投進了房地產業屬實比較困難。主要原因是,保險資金投資房地產業工具多元,如可以通過長期股權投資、二級市場股票投資、不動產(寫字樓、物業等)投資、債券(可轉債)、債權計劃等。
投資路徑眾多,且各類工具的統計口徑略有差異,讓險企的涉房投資規模猶抱琵琶。其中,計算股權、債券這類資產的涉房投資相對簡單,但計算債權計劃、信托計劃中地產投資比例就比較困難。這一方面是因為部分金融產品本身較為復雜,很難逐層穿透到底層的房地產資產;另一方面是因為險企很少公布相關數據。因此,即使是專業機構,也只能大概估算涉房投資額。
近期申萬宏源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從長期股權投資、股票、非標投資、其他物權、投資性房地產等指標大概估算出了上市險企涉房投資情況。該估算中對部分非標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進行了比例假設,權且作為參考。
從申萬宏源估算結果來看,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涉房投資總規模達4551.68億元。其中,中國平安涉房投資額高達1855.16億元;中國人壽為1070.74億元;中國太保為888.58億元;新華保險為470.9億元;中國人保為266.3億元。
此外,一些非上市險企此前或因延伸醫養產業、或因股票投資,對房地產業亦有所布局。如泰康保險、大家人壽、富德生命人壽等險企此前或因養老社區,或因股票投資,均對房地產業有所布局。雖然這些公司的年報、償付能力報告等數據中,未披露具體涉房投資額度。不過,這些公司在二級市場的持股數據是公開的,通過對比持股數據,可以看出險企對上市房地產企業的持股量。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ioce
根據東方財富Chioce提取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述險企或通過保險產品持股地產公司: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這4家上市險企均在A股持有地產股。此外,泰康人壽、陽光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前海人壽、君康人壽、華夏人壽、和諧健康、大家人壽等險企也持有地產股。
具體從上市地產公司來看,四大頭部房企“招保金萬”均被保險公司青睞,此外,陽光城、金融街等知名上市房企也被險企持有,體現出保險公資金偏愛持有頭部房企的特點。
從保險公司對上市房企持股市值排名來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富德生命人壽、泰康人壽、大家人壽、前海人壽、中國人壽位列前五。從保險公司對上市房企持股市值排名來看,富德生命人壽持有的房地產公司市值最高,近132億元。(詳見下表)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ioce
上述數據顯示,非上市險企在二級市場對上市房企的持倉市值為537.5億元。而這一數據并不包含保險公司在未上市股權、非標等領域的投資。
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2020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保險資金資產配置結構中,投資性房地產占比2.1%。金融產品類資產中,信托、不動產債權計劃規模分別為1.52萬億(占比9.8%)、4362.8億元(占比4.1%)。而這一年,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18.5萬億元。
雖然要看清保險公司涉房投資總量并不容易,但從已披露的數據不難看出,保險公司涉房投資絕對值可觀。結合保險公司管理層的表態,可將險企涉房投資的特征大致概括為:涉房投資在險企資金運用總規模中占比不高,但絕對值不小,對險企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就保險公司涉房投資規模,在9月23日北京轄區上市公司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期間,上市險企紛紛表示:“目前涉及房地產投資存量在公司總資產中占比很低”“對于房地產的投資一向非常審慎,股票和債券資產中,涉及房地產行業的占比均不超過2%。”“公司持倉資產風險可控,一是堅持穩健投資和價值投資,二是對信用投資品種嚴格把關,三是加強非標金融產品投資信用增級安排,防范信用風險。”
02
涉房投資影響“三重門”
保險資金的“負債經營”與“長期性”,決定了保險資金兼顧長期和短期,兼顧相對和絕對。保險資金涉房投資對保險公司、投保人、投資者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過去,險企涉房投資給保險公司貢獻了不菲的投資收益,不過,在房地產業增長勢頭逆轉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對保險公司的“反噬”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例如,今年因華夏幸福債務違約事件,上市險企一次性計提的減值就已經遠超上一年涉房凈投資總額的2倍余,影響可謂深遠。不僅僅是權益市場,當房地產業持續下行之際,險資在不動產領域的投資仍有可能面臨較大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保險系主任、教授魏麗此前撰文指出,基于研究結果,雖然不動產等投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險資金的收益率和穩定性,以及資產負債的匹配程度。但是,保險資金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投資的復雜程度較高,再加上不動產投資缺乏流動性,稍有不慎便會引起巨大的風險,危及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因此,建議保險公司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匹配不動產投資規模,并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不動產投資規模。
其實,險企也已經意識到地產投資的“危機”。公開數據也顯示,保險公司已經開始降低對房地產的配置力度。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減持了萬科A、招商蛇口;泰康人壽減持保利發展、陽光城;和諧健康減持金融街;君康人壽減持首開股份。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中國人壽已連續5個季度減持萬科A,持股比例從2.16%降至0.73%。
拉長時間線對比清晰可見:截至2016年年末,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有險資身影的上市房企高達36家;而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僅有13只地產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出現險資身影。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宏觀經濟升級轉型之際,險企投資策略也面臨較大的轉型。如果未來沒有類似房地產這樣的高增長行業投資機遇出現,哪些行業可以接棒?值得險資深入思考。
段國圣11月24日發布了署名文章《保險資管公司發展戰略 ——新形勢下的挑戰與應對》,指出投資環境面臨新形勢固定收益市利率低位震蕩、超長期債券供給不足疊加信用風險加劇、合意資產供給不足;權益市場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周期性波動弱化,同時經濟轉型期間容易出現新舊經濟冰火兩重天,導致估值極致分化,傳統高估值體系面臨沖擊;新興產業在一二級市場都享有高估值溢價,但同時投資新興產業也面臨更大挑戰。其中的思考和見解對保險投資的下一步將有所啟示。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保險公司在房地產領域的低投資收益率,最終會通過分紅險以及萬能險賬戶、投連險賬戶,傳導至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保險收益。截至三季度末,A股的保險股投資者高達203萬戶。從203萬保險股投資者角度來看,今年是保險股投資的至暗時刻,全年保險板塊(申萬宏源二級分類)的漲幅位列A股末位。今年保險板塊重挫近40%,盡管在業內人士看來,重挫的主要原因是宏觀經濟下行、居民保險消費低迷等因素造成的。
但今年部分地產企業債務違約對保險股的擾動異常明顯,房地產市場的諸多負面消息顯然對保險股走勢形成了沖擊,甚至有上市險企的走勢圖與房地產企業K線“同頻共振”。
洞察風險、防范風險,乃為保險監管之力行。今年初,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摸清保險資金運用風險底數,監管部門在保險全行業開展了全面風險排查工作。近日,保險資金運用風險自查和整改有關工作業已啟動。
此次整改聚焦三大重點:確保違規問題全部整改合規;切實整改違規資金運用關聯交易;夯實資產質量,壓降化解風險。壓降化解風險成為監管對保險資金運用提出的最新要求。
對于監管的力度,險企“一把手”擔任整改第一責任人,重視程度之深已毋庸多言。
接入Deepseek,快一步慢一步?
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