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
互聯網保險是否帶來了創新?
近來,保險業的人事更迭早已顛覆了傳統保險人對人事的認知,不過,人事的變動更多的是保險主體背后資本力量的對決,功與過都需留待后人評書。
但在這其中,唯獨眾安陳勁,以一己之力攪動一池春水,搞得大家耐不住性子,或蜻蜓點水或波濤洶涌,都想借其之名,回望、預判互聯網保險的“創新”到底從何而來、又將走向何方。
雖然史書不會這么寫,但同樣作為記錄者的媒體可以。因為,“創新”以及“主導創新的人”永遠都是最有賣點的食材。
不過值得探討的是,互聯網保險真的創新了嗎?
查閱了知乎和百度,同時在大腦中仔細檢索了以往讀過的關于創新的各種大作,關于創新的解釋實在太多,但結論只有一個——創新不需要任何一方認定,只有市場利潤才是最好的詮釋。
從這一點上看,在轟轟烈烈的互聯網保險大潮演進過程中,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并未出現。
當然,如果作戰思路上的改變也算創新,那互聯網保險的創新也可以認為是有的。
畢竟,在互聯網保險出現之前,作為以風險保障為立業之本的保險業,從誕生之初,其客戶群體就不是生存在溫飽線上下的那群人,“高凈值”在任何時間、任何機構面前,都是理所當然的服務對象。像極了我國某位地產名流所說的那句“我只給富人蓋房子”。
互聯網保險改變了這一切,只可惜卻非原創。熟知金融史的人都知道,早在百年前,美國金融業就有“富人的錢要賺,窮人的錢也不能放過”這樣的行業共識。
所以,互聯網保險走的路,從本質上看并無二致,大體是,當不能從傳統江湖霸主手中搶來富人的錢的時候,窮人的錢也是錢。
不過即使是“借鑒”也是有好處的,除了真金白銀的保費之外,教育是最大的贏家,對社會,喚起了民眾的保險意識,對行業,保險教育強勢崛起的萌芽似有破土之勢。
如大家所知,創新更多時候只意味著創新廣告概念,以便于提高市場份額,因為,決定創新的一定不是制度、文件和PPT,唯有教育才可以。因此,互聯網保險雖未真正開啟行業創新之路,但至少已種下了創新的種子。
不論如何,當時光洗盡鉛華,相信互聯網保險的功過是非,史筆自有公論。
上月,包括眾安總經理陳勁在內的一系列高管變動引發保險業聚焦,互聯網保險的眾安模式或告一段落,下一步去向何方?傳統保險公司可以“不以為然”,因為眾安從未撼動行業巨頭的市場地位,而眾多“跟著走”的中小險企和第三方平臺,未來路在何方?
眾安保險多位管理層離開相關崗位,除陳勁外,原副總經理吳逖加盟合眾財險,眾安在線原汽車事業群負責人王禹加盟華農財險,眾安科技原CEO陳瑋加盟泰康在線,總精算師騰輝離職……這些,或許會成為眾安的“種子”,繼續在財產險行業“布道”眾安模式。
2013年,眾安保險成立伊始,便定位“互聯網保險解決方案提供商”,前端與各大小互聯網平臺合作,后端則是提供各種場景的保險底層服務。
截至目前,眾安保險合作的大小平臺有500多家,涵蓋包括淘寶等互聯網第三方平臺、健康醫療機構、銀行,以及眾多保險中介機構。這種廣撒網的布局,是為更廣泛的獲取流量,通過與前端機構的合作,擴大客戶群體的覆蓋范圍。
后端,眾安保險匹配了400多款產品,滿足各類場景的需要。配合各類平臺的業務收入,積少成多,助力眾安保險成立五年便成功踏入百億保費行列。
前端廣泛布局渠道資源,后端匹配合適的產品跟進,這滿足了保費的高增長,但是前端布局更像是傳統保險公司渠道的延伸,眾安更多依托互聯網系統的技術支撐去發現新的場景。
待能挖掘的場景數量不再成倍增長,眾安的保費增速便會受影響。2014完整年度,眾安保費收入近8億元規模,2015年度22.83億元,2016年度34.08億元,2017年度近60億元,直至2018年度的112億元規模,后四年增速分別為187%、49%、75%、89%。
財產保險,是一門實體經濟,區別于壽險公司的強金融屬性,財產保險賦能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風險管理職能,其面臨的風險也要高于壽險業務。
如果前幾年依靠阿里的退運險業務,后面三年則是依靠場景的廣布局提速保費的增長,眾安一直沒有停止探索。
從主要險種的保費收入情況看,退運險保費收入自2015年收入近13億元達到頂峰,至2018年保費收入穩定在10億元以上的規模,業務占比不足10%。
意外險、健康險和信用保險保費收入增長迅猛,意外險從2014年的四千多萬元增至2018年末的22億元,健康險更是從2015年的一千多萬元暴增至2018年末的23.65億元,二者貢獻了眾安保險近四成的保費占比。
另外,眾安的信用險和保證險在2018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前者保費收入從2017年度的5億多元增至2018年的15億元。后者則是從2014年的1億元增至2018年末的近23億元,二者合計占比超三成。但是,隨著P2P行業的嚴監管,該類業務規模或已至高峰,同時包含眾安在內承保該類業務的險企將面臨賠付高升的風險。
根據五年保險業務構成看,眾安保險的2019年保費增速依舊能夠維持以往高增速,意外險和健康險將支撐公司的保費增長,保證保險和信用保險業務或會受政策和高風險影響。但是眾安憑借技術輸出,會有更多平臺和產品支撐眾安的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和2018年,眾安保險賠付支出分別為23億元和46億元,增速分別為75%、98%,這直接導致了眾安兩年虧損10億元和18億元,長安責任險風險是否會在眾安重現?
從產品體系、渠道、業務結構看,眾安保險正進入百億規模矩陣,風險也漸顯,倡導互聯網保險概念的眾安亦進入傳統保險高風險領域。
但,這并不是眾安的全部,創新路途坎坷,期待眾安調整步調,繼續為行業發展帶來更多新的現象級產品和理念。
保契銳評丨從一則上熱搜的拒賠報道,看保險業之難
保險業能不能出現“曉華姐”
現實小而全,理想小而美,中小財險公司出路何在
舉國關注之下,保險業能答對養老這道題嗎?
從宏觀視角看開門紅發力點
上市險企三季報集體爆紅,分紅險大賣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傷害的到底是誰?
小米車險能否熬過車險“報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養老社區或將迎來黃金二十年
《保險法》修訂猜想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