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銳評
登高才可望遠。
近日,銀保監會印發《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業內細項解讀一時云起,一度產生保險業即將再回巔峰的錯覺。
但細思之后才發現,保險業何曾觸及過巔峰?一來,新舊國十條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使行業的預期達到當時的峰值,二來,巔峰應為最佳的平衡狀態,原不應在改革期出現,遠望今日之保險,或剛剛邁出踏上山門的第一步。
指導意見勾畫的藍圖可書、可期。但作為從業者,對政策利好的價值判斷卻應從更宏大的視角切入。所謂,時也勢也。
先看國際環境,中美摩擦短期內難有兩利方案,美伊沖突升級,貿易自由化嚴重受阻、保護主義強勢抬頭,考慮到傳導的延遲性,2019年年初國內經濟的回落以及后期的回歸,未來3—5年外源性的沖擊力度恐有持續加強的趨勢。
而具體到國內來看,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強調經濟下行壓力的同時,全維度強調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與此同時,三大攻堅戰順序重新調整,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由首轉尾。會議定調于借由結構性的政策,深化金融等領域的穩健增長。
梳理全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則會發現,激發市場活力和保障基本民生是核心中的核心,而核心的關鍵及基礎則是“穩”字當頭。
作為市場經濟的血脈和民生源頭的活水,銀行保險業的功能作用一目了然。故而,通觀意見,我們會發現,著力點和落筆順序無不彰顯著監管部門貫徹執行中央決策的精準和誠意。
社會變遷,行業自然順流而行。隨著要素稟賦的變化,保險業粗放式的外延增長模式顯然已難以為繼,而變革桎梏的根源則在于對“高速增長”的迷戀。
避免潛在危機,重塑監管職能,帶領行業實現增長階段從高速到中高速、中速的轉化,實現行業結構的轉化,培育出真正成熟的保險市場,意見的初心明了直接。
但意見終歸是意見,并不具備法律意義上的強制力,故而,意見所描繪的行業走向,每一步都將艱辛。
幸而大勢驅使,在內外部環境挑戰重重,初入中等收入國家不久,要素投入邊際回報率快速下滑、廉價勞動力優勢漸去,社會大眾對于社會福利等方面的要求穩定提升等等內外因素的驅動下,放行外資、創新科技、文化引領等等意見的著力點已具備了落地生根的基礎。
于行業主體而言,紅海中的廝殺愈發艱難,圍繞趨勢深挖自身潛力已成必然。
只需謹記:未來是不確定的,謙卑是更好的學習。
NO.1
發展目標
① 到2025年,實現金融結構更加優化,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
② 公司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③ 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產品開發能力明顯增強,形成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
④ 信貸市場、保險市場、信托市場、金融租賃市場和不良資產市場進一步健全完善。
⑤ 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處置,銀行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NO.2
推動形成多層次、廣覆蓋、
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
① 保險機構要回歸風險保障本源,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風險保障和長期穩定資金。
② 支持發展相互保險、健康和養老保險等機構。
③ 推動構建新型保險中介市場體系。
④ 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加快設立中國農業再保險公司。
⑤ 增強出口信用保險市場供給能力,推進再保險市場建設,擴大巨災保險試點范圍。
⑥ 保險機構要提升風險定價、精細化管理、防災防損、資產負債管理等方面的專業能力,精準高效滿足人民群眾各領域的保險需求。
⑦ 外資銀行保險機構要優化網點布局,合理增設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分支機構。
⑧ 有效發揮理財、保險、信托等產品的直接融資功能,培育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
⑨ 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類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NO.3
完善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生活
需要的金融產品體系
① 鼓勵保險機構創新發展科技保險,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和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
② 支持保險資金投資面向科技企業的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
③ 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推進稻谷、小麥、玉米等重要農產品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
④ 探索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氣候保險等創新型綠色金融產品。
⑤ 加強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鼓勵保險機構發展滿足消費者終身、長期領取需求的多樣化養老保險產品。
⑥ 鼓勵保險機構提供包括醫療、疾病、康復、照護、生育等,覆蓋群眾生命周期、滿足不同收入群體需要的健康保險產品。
⑦ 支持銀行保險機構針對家政、托幼、教育、文化、旅游、體育等領域消費需求,開發專屬信貸和保險產品。
⑧ 加快發展醫療衛生、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等領域責任保險。
⑨ 推動車險綜合改革,完善車險條款和費率形成機制。
NO.4
精準有效防范化解銀行保險體系各類風險
① 保險機構要繼續清理多層嵌套投資、關聯交易加杠桿等違規行為。
② 加強監測預警,指導地方做好非法集資案件處置工作,堅決遏制增量風險,穩妥化解存量風險。有效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打擊非法集資、反洗錢、反欺詐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③ 銀行保險機構要制定中長期資本規劃,多渠道補充資本,依法合規創新資本補充工具,同時加強資本管理,發揮資本對資產擴張約束和資源配置優化的作用。
④ 對于出險機構,原有股權要采取縮股、未來收益抵扣等方式依法合理分擔損失,其他具有損失吸收功能的特定債權應減記或轉股,高管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延遲支付的薪酬和獎金要依法依責減扣。
NO.5
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① 銀行保險機構要按照資質優良、公開透明原則,動態優化股權結構。
② 嚴格審查股東資質,強化對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穿透管理。
③ 規范股東行為,依法整治非法獲取銀行股權、股權代持、隱形股東以及違規開展關聯交易套取、占用銀行資金。
④ 對于問題股東,必須依法采取懲處措施,包括限制股東權利、責令轉讓股權、沒收違法所得等。
⑤ 要強化股權管理,確定合理的質押比例,股權質押情況要向董事會、監事會和機構內部披露通報。
⑥ 銀行保險機構要加強對股東股權的監督管理,推動集中登記、托管,規范股權質押、變更和增資等行為。
⑦ 在依法保護股東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嚴防大股東和一致行動人操縱機構經營管理。
⑧ 持續優化消費者投訴處理流程,積極參與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工作。
⑨ 健全銷售行為可回溯制度,充分披露金融產品和服務信息。
⑩ 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宣傳教育,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和風險意識。
NO.6
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① 按照內外一致原則,公平對待境內外各主體,放寬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市場準入條件和業務范圍。
② 吸引專業保理、養老保險、健康保險等領域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境內市場。
③ 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
④ 支持外資銀行保險機構根據業務需求合理布設子行、分行、子公司等分支機構,拓寬業務范圍。
⑤ 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保險機構在境外中資企業集中地有序發展,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保契銳評丨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瓊瑤今日花葬,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跟世界告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