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賣保險的人越來越多?”
業內人士認為,“友邦大軍”擴容迅猛,有一方面的原因是近兩年的經濟形勢比較嚴峻,很多公司都開始裁員,因此導致很多白領尤其是30歲以上的女性,被裁后生活壓力很大,暫時找不到其他合適的工作,便會選擇去做友邦營銷員。
加入友邦做兼職的媒體人小麗說,此前甲骨文裁員時,有大批的人都加入了友邦營銷員的隊伍。在整個營銷員的隊伍里,女性特別是“寶媽”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而對于這部分人群來說,“時間自由”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多位友邦營銷員均表示,他們此前的工作大部分為頻繁加班出差,導致自己無法照顧家庭,而保險營銷員這份工作讓他們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在“自由”的同時,也能獲得還“不錯”的回報。
小美是一位來自東北的姑娘,經過將近半年的考察,她加入了友邦。旅游專業出身的她,口才好,愛跟人說話。
據小美介紹,畢業后她來到北京進了一家國企,但是每天都在“復印”中度過的日子,讓彼時還年輕的她毅然選擇了離開。“工作快半年的時候,堅持不了了,這輩子都知道自己每天干啥,看不到希望”。
從國企離職后,小美便進入了一家房地產銷售公司,一干就是十幾年。小美離職前,她的銷售經理剛剛離職,本來可以“取而代之”的她,卻放棄了這個很好的“上位”機會,轉而離職選擇加入了友邦。
原來,房地產銷售的工作并不輕松。小美說,她負責的是一手房銷售,提成低,壓力大。這么多年來,小美的工作都是從早上一直到晚上十點多才能回家,完全沒有辦法照顧家,更沒有什么節假日可以休息。
“去年大年初十就開盤了,大年初三我就到北京了,年三十、大年初一還在不停的回答客戶的問題”,小美哭訴道,自己作為銷售行業,本身就是服務行業,不能因為過年就不理客戶,過完年回來,想了一周的時間,小美還是決定辭職了。
加入友邦三個月后,小美說,以前的業主和客戶都說她整個人與之前繁忙工作時相比,“狀態”不一樣了,整個人都“變好”了。
小美的引薦人、也是她所在團隊的“主管”劉女士,最初同樣是為了“自由”加入了友邦賣保險。
劉女士在加入友邦之前,在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做了多年的網絡測試工程師,一直是“996”的生活,孩子3歲以前,她從未陪伴孩子睡覺,都是家里的老人來帶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劉女士稱,她逐漸意識到陪伴家人的重要性,從公司辭職后,做了兩年全職媽媽的她,因為害怕自己與社會“脫節”,決定重新開始職業生涯,想要時間靈活的她,最終在前同事的“引薦”下,加入了友邦。
友邦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像劉女士這樣的“高精尖”加入友邦的并不是少數。
據了解,友邦北京分公司去年招了100多個博士,有一個團隊40個人全部是醫生,此外還有不少律師、會計師。據友邦年報披露,友邦中國“啟航系統”入職的新人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達89%。
這些人具有高學歷和“體面”的工作履歷,為何仍然會選擇放棄之前的一切加入友邦賣保險?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與友邦的自身“定位”和策略有關。
一位長期研究保險行業的人士表示,友邦在“保險圈”里一直都是比較“洋氣”的形象,相比同類公司,友邦的產品價格較貴,因此他們的產品會更加匹配中產階級,營銷員從“高精尖”的圈子里找自然也是合理的,這算是友邦的一個“策略”,因為這類營銷員以及他們的“圈子”都是非常貼近友邦目標客戶的一群人。
對于友邦來說,保險營銷員屬于“零成本”,因為保險營銷員并不屬于公司的“員工”,沒有五險一金也沒有底薪,每一個加入的人都打著“合伙人”、“加盟商”的概念。即使營銷員只能拓展自己和家人購買友邦產品,對于友邦公司來講,仍然是“劃算”的。
而對于保險營銷員來說,并不會有“直屬領導”這樣的概念,每天早上打卡之后,他們的時間可以完全自主決定,可以選擇一些培訓去聽聽,也可以自主安排時間去見客戶。
業內人士稱,實際上,友邦保險的代理人模式,并不是近幾年才開始興起的。在保險銷售方面,很多其他保險公司會發力與銀行等機構的合作以及網絡銷售等渠道,但“代理人”渠道一直友邦的主要銷售模式,代理人模式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也是利潤率最高的銷售渠道。
從業績的主要來源上看,2018年友邦保險代理渠道的新業務價值上升26%至29.43億美元。來自代理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占到整體新業務價值的72%。2019年其代理渠道實現新業務價值32.43億美元,同比增長11%,占集團整體新業務價值的74%。
事實上,友邦可以說是保險“代理人”制度的鼻祖。1919年,友邦保險在上海建立后,離開了中國一段時間,在東南亞發展業務,后來回到中國取得了保險牌照。
在那之后,友邦便把保險“代理人”這種模式傳入中國,很多其他保險公司都開始學習這種代理人制度,但在學的過程中,很多保險公司由于發展“激進”,對代理人的要求不高,管理機制也不完善,導致保險行業出現了很多亂象。
而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友邦大軍”活躍在自己的朋友圈,也跟近兩年保險政策變革有關。
小麗說,近幾年保險已經不像之前那么“難”做了。此前,保險市場亂象很多,現在已經逐漸開始向“正規化”轉變。
近幾年,銀保監會頻繁發文、表態,提出要讓“保險姓保”,回歸保險的保障本質,也提倡老百姓重視保險的保障功能。此前,保險公司與銀行合作,推出很多保險產品都是分紅型的,這類產品更偏向于“理財”,而不是保障,保障的功能很少。
早在2017年下半年,監管部門下發的人身保險“134號文件”已明確提出,保險產品定名、產品說明書以及相關產品宣傳材料中“不得包含‘理財’‘投資計劃’等表述。
友邦一直以來都以保障型險種為主,“保險姓保”的政策導向,也是使得很多人不斷涌入友邦賣保險的原因之一。
友邦在整個保險營銷模式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
“友邦一直走高端路線,并不是靠量取勝,他們引入的保險營銷員學歷都比較高,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和較好的培訓機制,與很多國內的大型保險公司的代理人制度完全不同,他們會對高素質的營銷員進行全新的職業訓練,因此友邦在代理人制度上擁有很強的競爭力”,某業內資深專家說。
不少營銷員均表示,由于友邦保險營銷員整體的“高素質”,讓加入的人不會因為此前保險行業的亂象而感覺特別“受不了”這個職業。
加入友邦之前,小美對比了一下友邦和平安,最后她選擇了友邦。“友邦的理念和平安不一樣,平安銷售只培訓三天就上崗了,而友邦會有很多培訓,機制相對完善”,小美說。
賣保險到底賺錢嗎?
每個人的收入到底有多高,在這個圈子里并不避諱。小美說,在友邦做保險顧問,月入幾十萬完全不夸張,很多寶媽不想一直做全職太太,加入友邦之后變成年薪百萬的并不稀奇。
賣保險后財務自由的故事,經常在朋友圈傳播。不過,業內人士稱,隨著保險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回報已經不像之前野蠻發展時那樣“勁爆”,友邦的傭金、津貼等回報,相比往年來看,在保險行業里并不算高,但是相比一些傳統行業來說,仍然可以說是不錯的收入,很多剛入行的人,也至少能拿到年薪三四十萬。
據了解,在友邦賣保險,營銷員可以得到的回報包括傭金、津貼和獎金。賣出去的保單越多,自然回報越多,如果可以“帶團隊”成為主管或總監,那么銷售部分的收入就已經不算大頭,團隊的“管理獎金”才是利潤最豐厚的。
因此,對于保險營銷員來說,他們除了努力“賣保險”,還要努力去發展“下線”,才能獲得更好的收入。
李強算是劉女士團隊里的“銷售精英”,加入友邦之前,一直在一家大型國企做外貿工作。對于李強來說,在友邦賣保險除了可以讓自己不用像之前的工作經常出差、不能陪伴家人外,在國企里容易“見頂”的收入,也是他選擇加入友邦的原因之一。
李強在國企工作十幾年來,平均年薪只有20萬左右,而2019年僅一個季度,李強賣保險的收入就會超過20萬。
據了解,根據友邦的“基本法”,對于不組建團隊的保險營銷員來說,個人收入構成主要分三部分:首先是傭金,每賣出一份保單,都有30%左右的傭金提成,傭金比例根據每個產品會有不同,平均在30%左右;其次是津貼,從入職開始到18個月之間,每個月可以根據銷售額的不同,得到3000-20000元不等的津貼,除此之外,每個季度還會根據個人的銷售情況,提取傭金的20%-40%作為獎金獎勵給營銷員。
那么,“團隊管理”如何實現呢?
據李強介紹,如果能夠引薦4個人進入友邦,就可以成為“主管”,主管引薦組員進入團隊后,每銷售一份保單,主管都可以拿到組員40%-60%的“管理獎金”,這部分是友邦公司補貼給主管的。如果下邊的組員再接著引薦人進入團隊,主管還可以拿到新成員10%-15%的業績,如果再向下一個層級,再有新成員進入,主管還可以拿到這個層級的組員4%的“管理獎金”。
目前,對于 “主管”級別,只能拿到上述這三個層級成員的業績提成,如果想要拿到整個團隊的業績,就要晉升為“銷售總監”。
一個“主管”如果可以培養5個直招人成為主管,同時這些主管的下一個層級里,還有5個間接人成為主管,那么這個人就可以晉升為銷售總監,可以拿到整個團隊的4.5%-6%的收入,以及10%的“增長獎金”。
對于正在升“總監”路上的劉女士,目前年薪差不多200萬左右,她的收入中占大頭的已經是團隊帶來的獎金,而不是個人銷售業績了。
對于小美來說,這樣的收入模式,相比之前的房地產銷售吸引力也會更大。小美的一手房銷售,賣一套只有三四千的提成,小美拒絕升職成為“銷售經理”也是因為,銷售房地產的工作,自己管理團隊的部分是沒有任何獎勵的,收入仍然只靠銷售業績,她也就沒有“帶團隊”的動力了。
但對于賣保險來說卻完全不同,如果可以“帶團隊”,就可以“坐享”高額的團隊收入提成,很多保險營銷員在推銷保險的同時,也會想“借機”推銷保險營銷這份工作,因此也有不少人從買保險的客戶轉變成了賣保險的營銷員。
“朋友圈里的熟人營銷”
據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黃經輝介紹,疫情期間,友邦中國網上銷售占比達到60%,只有40%的銷售來自于與客戶的面對面。而這一成績的取得,較大程度上來自于友邦對朋友圈營銷的高度重視。
朋友圈、校友圈、前同事……保險營銷員的隊伍幾乎都是依靠著這些圈子來“壯大”,帶小美進入友邦保險銷售行列的劉女士,是她之前的一個業主,而李強則是劉女士的校友,在劉女士的團隊里,幾乎都是她的前同事和校友。
目前,“朋友圈營銷”是保險營銷員們最主要的銷售方式。不難發現,得知身邊認識的人加入友邦,幾乎都是從他們的朋友圈開始留意到。經過一年的時間,李強現在有100多個客戶,他的70%-80%的朋友都轉變成了客戶。實際上,“朋友圈營銷”具有很完整的“體系”。
據了解,首先,新加入友邦的營銷員會在自己朋友圈分享保險知識、培訓內容等,告訴自己的原固圈子,自己已經轉行進行保險銷售,分享的內容包括健康知識、重大疾病的風險等類似可以突出保險重要性的內容。當有朋友來問詢時,便可開始逐漸滲透進行“保險銷售”。
同時,對于如何通過朋友圈營銷,友邦內部還有專門的培訓,告訴營銷員如何經營朋友圈,怎樣獲得客戶的信任,內部還會有人分享自己成功的案例,供其他人借鑒參考,營銷員們有自己的微信群,可以隨時在群里溝通內容,以便能夠回答客戶的所有問題。
但實際上,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這樣的“體系”在這個行業持續發展下去。
據了解,很多人在剛入行時,通過拓展原固圈子,可以有非常不錯的業績,但是后來依然做不下去離開了,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銷售,如果想要長遠做下去,就要靠“轉介紹”拓展圈子,持續的圈子拓展,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想要享受自由的同時拿到高回報,并不容易。
事實上,保險營銷員的工作是一個人員大量進出的職業,行業淘汰率很高。最新的調研報告顯示,代理人平均從業年限為1.57年。
小美說,的確會有一些人做了一段時間之后“不太理想”就離開了。友邦內部每三個月會進行一次業績考核,業績不達標,就會被淘汰,失去保險營銷員的“編號”,友邦的淘汰率大概在27%左右。
據了解,很多人加入友邦,是自己和家人購買了友邦的保險產品,相當于加入后去拿“自己的傭金”,但是加入后除了賣給自己和家人,再繼續拓展圈子就不那么容易了。
上述長期研究保險行業的人士稱,對于保險公司來說,營銷員“拉新”本質就是在拓展潛在客戶,通過招新人很容易觸及到新客戶,一開始拓展很容易,但是到了一定階段就需要真正的“銷售能力”了。因此,一般過一段時間,就有可能會有大部分人開始陸續離開。
“我確實不太適合干銷售”,加入友邦兼職賣保險三個月之后,小麗發出這樣的感慨。小麗說,最開始因為自己想抵御一些風險,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了友邦保險,后來覺得自己反正都買了產品,還不如兼職去賣,因為自己和家人購買的保單也可以算作自己的銷售業績,但此后都沒有再拓展出其他客戶了。
有人說,保險營銷員也是一個“圍城”,里面的人不想出來,外面的人不想進去。但是現在這種思維正在被逐漸打破,保險意識的提高,會讓更多人開始對保險有需求,但在“有錢有閑”的背后,保險營銷卻不一定是一份適合每一個人的工作。
但不管你是否會離開,友邦招募計劃的腳步不會放慢。
“友邦保險在中國內地的代理招募趨勢仍然強勁。”這是友邦每一任掌舵人都會講的一句話,今年自不例外,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黃經輝重點強調的亦是友邦中國要加速招聘代理人。
畢竟,“零成本”的保險代理人在某種程度上是這家百年險企重煥新生過程中最值得驕傲的資本。
歷史文章推薦
長
按
關
注
保契公眾號
微信號 :baoxian-qiyue
關注友邦保險的點個在看
保契銳評丨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瓊瑤今日花葬,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跟世界告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