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9年中科軟上交所上市
中科軟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
早在1999年,靈智科技與中科軟(當時叫中科軟信息)均為軟件所控股公司,雙方計劃進行資產整合并以靈智科技為主體進行上市,于是在1999年10月,中科軟信息的14個自然人股東將股權轉讓給了靈智科技;但靈智科技卻不滿足上市條件,結果雙方取消了整合計劃,同年11月,靈智科技又將股權按原受讓比例轉回給原自然人股東。
2000年,中科軟終于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當時由軟件所、海國投、知金科技、新華科技、四博連和14個自然人作為發起人,以發起方式設立了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繼續鋪路。
2006年,中科軟在新三板掛牌。但新三板顯然不是中科軟的終極訴求。
2007年,中科軟再次開始謀劃上市,不料大股東股權遭到司法凍結,上市計劃不得不被擱淺。隨后,由于股東人數超過200人大限,公司的公開交易在2008年遭到"禁閉"。直至2013年6月,隨著"三板新政"出臺,公司股權才得以恢復轉讓。
2014年11月10日,中科軟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具體事宜的議案,擬發行股票數量為不超過7067萬股,但具體發行時機、數量、對象、方式和定價尚未敲定。反復之后,無疾而終。
直到2019年,中科軟終于轉板,成功登陸上交所上市。發行價格為16.18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1.54倍。
值得舉杯相慶的是,其自上市當日起連續經歷了14個漲停,即使在新股中也頗為罕見。雖然股價經歷過跌宕起伏,但截至2020年5月7日,中科軟收盤價依然高達60.6元/股,大概相當于發行價的4倍。
近日,中科軟公布了其轉板上市后的首次業績報告,總體來看中科軟依然有著不俗的業績表現和增長能力。
數據顯示,2019年,中科軟實現營業收入54.99億元,同比增長13.38%;凈利潤3.86億元,同比增長20.3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3.77億元,同比增長18.49%。
不止2019,多年來中科軟的業績都頗為穩定,無論是前些年軟件行業不景氣時的自身低谷期,還是互聯網保險經歷蓬勃發展后迎來嚴監管的外部環境低潮期,對中科軟似乎都影響不大,均保持著營業收入的穩步增長,而且歸母凈利潤的增速比營業收入的增速還高。
但也有人質疑,中科軟的業績嚴重依賴稅收優惠和政府補助。據招股書,報告期內中科軟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重點軟件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
2016年至2018年,中科軟合計收到的稅收優惠和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7451.27萬元、9034.24萬元、11633.14萬元,占同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高達35.38%、35.39%、36.01%。
不過,對于科技公司來說,稅收優惠和政府補助也算是“常態”,非中科軟一家獨享。
02
“穩”業績到底靠什么?
實際上,從業務經營角度來說,中科軟業績的最大“功臣“便是保險了。
分行業來看,中科軟的業務范圍涉及金融、教科文衛、政務通訊等多個領域,但是金融領域一直是營收的大頭,而金融領域中保險又是占比最大的一塊業務。
2019年,中科軟保險客戶收入28.16億元,同比增長24.04%,毛利率增長0.04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底,其提供服務的保險公司客戶數量合計174家,88家國內財產保險公司(含開業和籌建)中86家是公司客戶,其中68家財產保險公司在用它自主研發的財險核心業務系統;91家國內人壽保險公司(含開業和籌建)中88家為公司客戶,其中72家公司在用它自主研發的壽險核心業務系統。
2019年,中科軟上市募集到的資金,也主要是用于擴展自身的保險業務。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募投項目中,壽險領域參考系統平臺項目共投入7639.99萬元,占項目預計投入總金額的比例達到47.2%;財險領域參考系統平臺項目共投入4908.01萬元,占項目預計投入總金額的比例達到28.64%。
多年來,中科軟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業務結構,基本是本著什么賺錢就加大力氣做什么的原則。2019年,保險的收入就占了總營收的51.2%。在趨勢上,保險行業收入占比這幾年也一直在提升。
因為從毛利率來看,2019年保險業務的毛利率高達31.36%,遠高于其業務結構中其他的行業領域,例如毛利率最低的政務行業僅為15.43%。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中科軟同樣是毛利率最高的產品,收入貢獻度最高,增長也最快。2019年,其軟件開發及服務業務收入38.2億元,占總收入的近70%,較2018年增長21.44%,毛利率高達30.41%。
不過,行業對比來看,中科軟毛利率還是低于行業均值的。
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中科軟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1.65%、23.18%、23.01%。同期,同行太極股份、東軟集團、中國軟件、東華軟件四家上市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均值分別為30.60%、30.39%、29.52%。
也有人喜歡將中科軟的毛利率與恒生電子進行對比,中科軟屬于靠保險IT吃飯,恒生電子則主要聚焦券商基金,二者毛利率還是差異巨大的,恒生電子近幾年毛利率高達95%左右。
這主要體現在二者相較下游客戶的議價能力中。
中科軟毛利率較低主要由于保險行業產品非標準化嚴重,且保險公司集中度相對較高,客戶議價能力強,導致公司目前仍處于積極拓展客戶搶占市場階段,盈利水平相對較低。而恒生電子毛利率逐漸提升主要得益于恒生電子在覆蓋主流基金、券商后不斷更新自身軟件系統,核心產品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且證券、基金行業對接證券交易所,產品標準化程度高,為恒生電子節省下大量再開發人力成本,毛利率隨公司議價能力提升不斷增強。
當然,目前來看,中科軟的抗風險能力還是足夠“穩”的。2019年,中科軟資產負債率為60.52%,從負債結構來看,中科軟負債雖高卻不存在有息負債,應付賬款和預收款項合計高達26.01億,占負債比例83.79%。
應付賬款多代表公司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強,意味著中科軟利用自己的優勢行業地位就可以為公司贏得免費融資,享受資金優勢,獲得高杠桿率進而抬升公司凈資產回報率;預收賬款多原因為管理層的穩健財務政策,確保現金流充足、降低財務風險,同時也預示著公司對下游客戶的議價能力也較強,在尚未交易之前就收取了大量定金。
今年3月份,中科軟董事長左春在接受專訪時表現的“信心滿滿”,預測2020年中科軟全年的業績會穩中有增。“因為公司所處的行業正好處在大發展的路上,上升空間中會出現很多新的需求,這些需求都是可以去把握的。”左春說。
結果,今年初受到疫情影響,中科軟一季度業績也未能幸免,一季報還是迎來“當頭棒喝”。2020年一季度,中科軟業績遭遇”滑鐵盧“,營業收入9.16億元,同比下降23.26%,歸母凈利潤更是慘淡,為-2241萬元。
有投資者專門針對該業績下滑的情況向中科軟進行了提問,中科軟回答稱,主要是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員工未能及時到崗,客戶和供應商未及時恢復正常經營狀態,部分業務延后,公司將采取多種措施,保障2020年度經營計劃的順利完成。
初步來看,疫情影響下多數公司的業績下滑均在所難免,是為短期沖擊,對一家公司的評價還需進一步窺探硬實力。
03
硬實力如何?
對于科技企業,關注硬核實力首先自然要看研發能力。無論從人還是錢來看,中科軟對研發實力都是相當重視的。
2019年,中科軟在保險、醫療衛生、政務、教育、交通等領域累計投入研發費用6.18億元,較2018年增長40.62%,相比其他費用支出來說,算是投入最大的一塊費用。同時,研發人員數增加為4718人,占公司總人數的27.59%。
即使在2020年一季度受到疫情影響,業績“滑鐵盧”的情況下,中科軟的研發投入仍然較高,研發費用達到2億元,同比增長43.6%。
另外,目前中科軟已啟動推動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在保險信息化領域的應用。根據中科軟回答投資者問題中顯示,中科軟與騰訊、華為、阿里、AWS等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嘗試公有云技術,目前已成功為客戶將保險核心業務系統遷移到公有云。
在疫情期間,中科軟還秀了一下肌肉。據了解,中科軟在2天內建設了國家級信息報告系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密切接觸者追蹤系統”,在除夕前上線投入使用,實現疫情信息網絡報告,并安排技術人員根據使用情況持續改進。該系統覆蓋全國20余萬用戶。
中科軟曾經還一度被貼上了“區塊鏈”概念股的標簽,股價也曾隨著區塊鏈行業的跌宕起伏而跟著震蕩,起因大致是源于其控股股東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早前曾公布一款區塊鏈根本組件——RepChain,全稱為Reactive Permission Chain,即采用響應式編程實現自立可控的答應鏈。另外,中科軟招股書中也提及,公司與中科院軟件所合作項目中,包括區塊鏈(許可鏈)平臺升級系統(二期),軟件所向公司交付研發成果。
但有投資者問公司是否在區塊鏈技術有應用和布局時,公司回答相當官方:
一直重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軟件開發領域的具體運用。
除了研發能力,還可以從股東和高管來看看中科軟雄厚的背景實力。中科軟控股股東為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持股23.45%,第二大股東為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持股15.01%。其核心人員大都來自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其中,董事長兼總經理左春已經供職了20年之久,左春曾是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獲得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榮譽。公司現任董事、副總經理張瑋是原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所長助理、現任董事會成員鐘華、梁賡都長期在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工作。
在業績穩定和強大的股東背景下,券商對中科軟的評價也頗高。東北證券此前給出的評價是:龍頭地位突出,看好十年黃金發展。
其分析認為,一方面是看好保險IT行業即將進入加速期的利好。由于目前大型保險公司基礎建設、數據集中、核心業務系統升級、新增保險公司IT建設等因素,對保險IT的需求持續增加,保險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投入規模,也是在逐年遞增。根據IDC預計,2021年中國保險行業IT解決方案(包括軟件和服務)的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46.52億元,2017至2021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35%。
同時,保險IT建設方面,目前在我國也還有較大的潛力。2018年,我國保險行業IT投資額為244.2億,僅占18年保費規模0.6%,遠低于歐美保險IT約5%的規模占比。此外,瑞再企商保險公司預計,到203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潛在保費規模可達340億美元,到那時軟件出海便具有更多的成長空間。
另一方面,則是看好中科軟的“保險+”的業務模式,東北證券認為,2018年的中科軟在規模和發展階段類似1987年美國保險IT龍頭CSC(17年合并HPE后人數達15萬,約為18年中科軟人數10倍),后者1987-2000年間營收凈利復合年均增長率接近20%,市值最高漲幅超過25倍。
近年來,中科軟一直利用自己在保險信息化領域的技術優勢,布局“保險+”業務戰略,在保險的基礎上一直向外拓展業務,當中包括與財險有協同性的農業、汽車等信息化領域業務,與壽險、健康險有關的醫療、衛生、疾控信息化領域業務,以及相關銷售營銷渠道信息化業務。
至于未來如何繼續提升客戶服務和市場份額,左春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了自己的“方法論”:除了服務保險公司,還有幫保險公司服務其他領域,進而拓展出更多的業務空間。
他認為,整個戰略要分為知識和技術兩個層面。一個好的信息服務商,不能僅滿足于IT層面的支持,還需要對客戶的業務層面提供支持。
這種理念從保險領域看即為“保險+”。在保險領域,IT公司是服務保險公司的,但是保險公司可能是服務醫療、交通、物流等行業的,所以IT公司既要熟悉IT技術,還要熟悉保險知識,以及醫療、交通等領域的知識。
以“保險+公共衛生”為例,在熟悉公共衛生的基礎上,IT公司如果能做到把保險模型和公共衛生模型進行對接,實際上就是在幫助保險公司拓展業務,這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這個合作過程會催生形成一個生態圈,隨著生態圈的發展,就能拓展出更多新的領域。在此基礎上,如果促進辦公設備廠家、技術和應用廠商、BATJ等產生廣泛密切的合作,就能形成更強大的網絡、更多領域的知識融合、更多的新工具、更好的底層技術與應用模型的匹配支持,就能不斷地進行創新,不斷地擴大市場份額。
關注保契的點個在看
保契銳評丨從一則上熱搜的拒賠報道,看保險業之難
保險業能不能出現“曉華姐”
現實小而全,理想小而美,中小財險公司出路何在
舉國關注之下,保險業能答對養老這道題嗎?
從宏觀視角看開門紅發力點
上市險企三季報集體爆紅,分紅險大賣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傷害的到底是誰?
小米車險能否熬過車險“報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養老社區或將迎來黃金二十年
《保險法》修訂猜想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