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準切口:扶貧大局,教育先行
扶貧是國之大計,瞄準切口治標治本,是中國平安扶貧精準發力的第一步。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教育作為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在攻堅扶貧、改善民生之中,也成為關鍵“先行官”。
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教育先行官”的定位,奠定了扶貧大局中教育優先發展的思想形成,也同時與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相一致。教育是未來的事業,貧困地區要穩步實現脫貧,要持續鞏固和發展脫貧成果,不斷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發展的需要,就必須立足長遠,優先發展教育,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和發展問題。
教育,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治本之計。扶貧攻堅路上,深入問題本源的中國平安,第一時間便找準了解決問題的根本點,發力教育扶貧,期望從根源上拔掉貧困的“根”,為脫貧持續性及未來的進一步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
久發力:創造條件,利“器”入手
辦學條件的均衡是教育公平的基礎。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力度,縮小學校辦學硬件的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是企業找準切口、加入扶貧攻堅隊伍的第一步切入點。
1989年,旨在建設希望小學,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的公益項目“希望工程”啟動,這是教育扶貧路上的一個重要標志。
30余年,聚焦助學育人目標,植根尊師重教傳統,創新社會動員機制,希望工程架起了愛心互助和傳遞的橋梁,幫助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家庭青少年圓了上學夢、成長為奮斗在祖國建設各條戰線上的棟梁之材。
在希望工程中,中國平安是一支行動力快、持續性強的力量。從1994年加入希望工程,中國平安在安徽六安捐資修建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開始,26年,平安已在全國范圍內援建了114所平安希望小學,幫助逾30萬貧困兒童接受教育,并建立起一套規范化、系統化的幫扶模式,通過教育精準扶貧,用教育治貧困之本。
“希望工程在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教育發展、服務青少年成長、引領社會風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于希望小學、希望工程,國家給予充分肯定,無疑,這一探索中國特色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之路的工程,在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開辟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7年,中國平安設立“平安希望小學日”,啟動中國平安希望小學百萬維護計劃,每年劃撥百萬元維護專款,用于各地平安希望小學的維護,對各校校舍進行修繕,不斷改善和提高孩子們的求學環境。辦學硬件的搭建、改善、維護,是中國平安教育扶貧發力的起點。
搭建完善的硬件設施,中國平安的這一步,有效解決了貧困地區兒童“有學上”的關鍵一步。
-?-
縱合力:均衡資源,軟硬融合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教育扶貧,不僅要解決有學上,更要解決上好學的問題。2015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指出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實現教育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就要在搭建好辦學硬件的基礎上,逐步優化鄉村教育的軟件設施。改善、賦能,需要一套更為全面的全方位綜合機制。
2018年,中國平安啟動三村工程,在全國開展平安智慧小學綜合建設行動,這是平安教育公益的一大轉型——從最初的校舍援建到“軟硬件融合”,實現對鄉村教育的全方位賦能。
“要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確保義務教育師資力量的均衡,是促進教育公平的第一步。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師資隊伍的均衡配置是教育公平的核心。
平安的“村教工程”恰好發力于此。據了解,“村教工程”以教育扶貧為核心,從學校援建、校長培訓、教師培訓、大學生資助、支教行動五個方面開展,致力于改善村小教學條件,提升師資水平,充分動員社會公益力量,提升貧困地區教育水平。
“硬件+軟件”的充分融合,中國平安對于如何教育扶貧,有著自己的一套體系化打法,橫縱發力,齊頭并進,形成合力,拒絕發生“木桶效應”,平安的教育扶貧,對于貧困地區而言,是一套完整的可復制方案。
-?-
追前沿:跨越鴻溝,科技雙賦能
將城市優質教育資源鏈接偏遠鄉村,彌合城鄉差距,跨越知識鴻溝,是教育扶貧期望達到的效果之一。
這種彌合和跨越,不僅是空間的,更是時間上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代表著未來,既是贏得未來的關鍵,也是通向未來的途徑;既是當下機會均等的情懷,也是創造未來的愿景。
因此,僅僅依靠支教、培訓等增強師資力量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化,是不夠的,必須以超前的、創新的、未來的眼光,充分借用前沿科技力量來提升教育扶貧的效率及效果。
事實上,縱觀我國扶貧進程,從2001年《“十五”科技扶貧發展綱要》中提出要“創新科技扶貧機制,將科技、人才、資金與國家扶貧開發任務和各地區扶貧開發重點有機結合,為科技有效長入貧困地區經濟創造條件”;到《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中強調科技供給、提高科技素養等。科技,一直是助力扶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科技、創新,也是中國平安的長板所在。“平安將以云平臺等技術為信息橋梁,將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引入貧困地區,提升鄉村教育水平,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獲得平等的教學體驗”,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曾明確表示。
由此,平安開啟從兩個維度對教育扶貧進行科技賦能與助力:一是運用技術優勢搭建平臺,解決“手段”上的痛點,澆灌鄉村教育科技力;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填補教學雙方在“內容”上的盲點,熏陶和提升人的科學意識、科學技能、科學素養。
于是,在2019年,中國平安、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共同發起了教育扶貧項目:“AI不孤讀——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通過研發科技素養校本教材,設計科學試驗包,援建科普實驗室、培訓師資等方面來重點支持全國超 1000 所貧困地區小學,以建設“全國科技素養實踐學校暨平安智慧小學”,提高鄉村孩子們的創造與創新能力,并最終實現科技素養的提升。
這一舉措為教育扶貧內容增添了新鮮血液,讓鄉村青少年科技素養教育不缺位,充分激發他們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從而進一步有效支撐了我國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等發展戰略。
-?-
強助力:突破時空,縱深決勝
除了內容上填補“科技”缺口,教育扶貧在形式上的科技賦能也在不斷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必須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當前,網絡和信息化代表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 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莊榮文曾表示,在他看來,網絡扶貧行動將是落實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重大舉措,能夠為新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動力和有力支撐。”同時,網絡扶貧行動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也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徑;更充分釋放了數字紅利、增強了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的有力舉措。
無疑,發揮互聯網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獨特作用,推進網絡扶貧工程向縱深發展,這是一場持久彌新、不斷發力有效助攻。
事實上,科技的持續融合助力下,互聯網扶貧也正發展為新時代扶貧事業體系中的重要方式、手段之一。
“在日益數字化和全球化的發展格局下,個人的發展越來越受周遭環境影響,而擁有平等的就業機會和途徑對個人發展愈發重要。”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曾表示,鄉村少年與城市少年無異,他們同樣具有熱烈的求知欲,應該享有同等的學習權利。
而平安,也早已開始依托自身AI、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優勢,用“互聯網+教育”的理念,將“科技+普惠”滲透至教育扶貧之中。
搭建同頻互動直播設備的遠程支教平臺,利用自身科技實力提供線上線下整合的遠程教育,通過三村暉智慧教育平臺,統籌優質師資資源,共享全國名師課程,提供教師線上培訓和遠程支教,打造“雙師課堂”等等。
特別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網絡作用更加凸顯。減少面對面接觸,也成為加快推進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現實動能。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速場景化應用,讓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網絡扶貧、“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醫療”、新型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建設等,實現了快速發展。
近日,平安承辦的“村暖花開·互聯網扶貧行動”更實現落地,活動結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背景,邀請航天專家網絡課程直播航空航天知識,現場設置實驗環節,啟迪鄉村學生科學素養,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航天知識的魅力。
這是一場“互聯網+教育扶貧”的實踐范本。平安用信息化手段為教育賦能,用普惠理念協同優質教育資源一觸即達,全面提升偏遠地區教育水平,解決城鄉教育不均衡問題。“形式+內容”的科技雙賦能,平安讓跨域知識鴻溝成為可能。
當然,平安的“互聯網+教育扶貧”并不是單打獨斗,而是一個資源最大化利用的機制,是一個創新協同機制,企業+高校+員工+基金會等多部門合作,引入各方資源,引領多方發力,探索協作治理的可持續模式。
可見,平安的“互聯網+教育扶貧”不僅彰顯了“科技力”,更體現了作為社會治理重要參與者貢獻者的“責任力”“整合力”。
結語
從發揮金融資金優勢,捐建千所希望小學;到軟硬件融合,全方位賦能鄉村教育;再到基礎教育、科學素養教育并重,線上線下齊發力,平安的教育扶貧正逐步響應政策、引領時代,步步升級。
從輸血到造血,從多點開花到精準施策再到共用、共享,從單兵作戰到合作協同,平安正在用創新之力突破時空限制,跨越教育鴻溝,多措打通扶貧“最后一公里”,助力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 END >
推薦閱讀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 : baoxian-qiyue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保契銳評丨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瓊瑤今日花葬,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跟世界告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