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改變結果,你可能需要改變你做這件事情的過程。
10月19日,長城心臟病學大會暨亞洲心臟病學會大會2020在京召開,平安AskBob醫生站正式發布。
11月8日,“平安好醫生互聯網眼科中心”暨“互聯網眼科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儀式在上海舉行。期間“平安好醫生互聯網眼科中心”正式成立。
再加之,今年以來,平安醫保科技提供的智慧醫保解決方案中的"綜合支付(DRG)"服務,已在深圳、常州、吉安、鞍山、聊城、青島、三亞、濰坊等多地中標。繼9月首次全面披露醫療生態圈戰略后,中國平安醫療科技應用場景創新顯然在以更快頻率的在落地。
跳脫于戰略細分領域之外,再看它的整體業績表現:平安2020年三季度業績數據顯示,平安集團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086.92億元,同比增長4.5%;年化營運ROE為20.9%;科技業務總收入650.28億元,同比增長8.3%。
后疫情時代,平安的表現再次驚艷業界。
但從深層次看,任何一家企業的營收都是矗立于水面之上的可見高山,而水面之下的支撐則是其本身戰略選擇之下的生態布局。進一步說,一家企業的戰略導向指向哪里,看起來好像是管理層在主宰,但背后則是其對整個產業生態前行方向的精準洞察。
平安通過持續深耕醫療健康領域數年,其以全方位的醫療科技構建起醫療健康的強大底層支撐力,并以此搭建起頗具平安特色的大健康生態體系,籍此實現醫療健康與金融保險主業的相互賦能。復盤并厘清平安大健康醫療生態體系,價值或許不止于保險業。
01
支付變革
消弭商保客戶后顧之憂近在咫尺
11月4日,國家醫保局官網發布《關于印發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 27個省71個城市納入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簡稱DIP)試點,旨在實現住院以按病種分值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支付方式。
多年靴子終于落地。DIP之下,整個醫療生態體系必將被重構,視野所及,至少有三個維度需要重新平衡。第一醫患之間,第二醫療機構之間,第三醫保和衛健系統之間。而焦點則都集中于控費和提升醫療服務獲得感,但這種博弈注定短期內難以消解。
當然,政策出臺之前,平衡點的坐標便已確定。
3月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 》明確,大力推進大數據應用,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簡稱:DRG,DIP的基礎邏輯)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
而深耕醫療支付端多年的平安探索亦進一步佐證了科技是最好的平衡支點。
“平安醫保科技用智能化的數據采集實現實現了雙方的共贏”。11月17日,平安集團醫療健康生態圈體驗分享會上,“平安醫保科技副總經理兼CTO楊偉棟以今年試運行的常州醫保局DRG項目為例稱,經過模擬測算可以看到,病案質量提升,整體入組率從60%提至93.8%,服務效率、服務能力都得到提升,醫保基金分配也更合理。
而與此同時,醫療技術的進步擴展了患者的消費可能性,再加上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慢性病高發、數字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尤其是2020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提出要“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醫保治理格局”,商業保險新生態正在形成中。但相較于現實需求,科技對醫保的助推顯然難以軋差社會公眾對醫療健康多樣化的豐富訴求,而更加契合公眾現實需求的商業保險在醫療領域的價值愈發明顯,但鑒于商業保險在醫療支付端的現實阻礙,商業保險意識轉化為實際的保險保障,進而逐漸實現商保社保的有機融合仍需時日,但曙光已然可見。
一方面,鑒于疫情期間激增的線上就醫訴求,國家相關部門已在研究醫保直接對接支付的問題;另一方面,商業保險彌合社保不足的商業化付費探索亦伴隨著各地“普惠險”的快速推進而加速破題;再則,有著豐富線上診療資源,且持續探索商業保險支付的企業已逐漸形成了完整的解決方案。比如,平安醫保已深耕醫保控費和反欺詐多年,平安好醫生的線上醫院亦運行良好,再加之其商業保險與線上醫療的持續對接實踐,都為醫保商保的同步支付搭建起了基礎性的支撐。
“允許保險公司信息系統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實現充分信息共享,推動保險業健康保險信息平臺與醫保信息平臺實行總對總的對接,在確保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權的基礎上,強化醫療健康大數據的應用,推動醫療支付方式改革,服務醫保政策制定和醫保基金監管。”11月17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中國健康保險論壇暨《中國健康保險藍皮書》發布會上亦呼吁盡快推進醫、保系統對接。而呼吁的背后則是以平安為代表的支付參與者的有效探索。
02
科技向善
構建醫療科技壁壘卻不止于醫療
如果說支付端體現的是平安在醫療健康領域2B2C端的強大科技實力,智慧醫療側對醫療主體、醫生個體和患者的科技賦能則是平安以科技全方位賦能醫療健康領域的最佳表述。
“2018年我們醫院和平安合作開發了全球首款OCT的人工智能,利用OCT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技術把眼內組織像組織切片一樣一層層分出來。徹底改變了之前眼部切片化驗的流程,精度、深度、精確性都非常好。”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孫興懷說,科技讓患者的診療體驗大幅提升。
在今天的上海,小到靜安區的健康驛站,再到社區醫院,大到直接聯動的三甲醫院,基于OCT的AI模型應用大大提高了眼部疾病的篩查率,不僅便利了患者、降低了醫院尤其是三甲醫院醫生工作量,與此同時,對年輕醫生的人才培養價值亦在逐步顯現。“因為AI大量輸入了專家的經驗,對年輕醫生成長也非常有利。”孫興懷說,AI不能取代醫生,但可以幫助醫生,成為醫生的好幫手。
當然,現實中,僅僅專注于眼部的OCT技術應用只是平安醫療科技的一個觸角。
但科技向善的前提一定不僅僅是發現問題,或是解決小問題,而應是基于提升整個社會民生福祉為導向的價值選擇。
對此,平安顯然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
一則,在醫療端。如果科技僅僅限于賦能或是服務三級醫院或者大中城市的醫護和患者,那對于中國現實的醫療環境而言,價值顯然太過局限。畢竟,我國更多的醫患在基層、在鄉村,國家歷次醫改的核心思想亦在于強基層,但強基層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人才的培養既是重中之重又是難中之難。而以平安OCT技術等為代表的醫療技術的革新,卻可以在短期內把基層醫療水平提高一個臺階。正如謝震中所述,平安要做的是將頂尖醫療專家的診療理念下沉到基層。
二則,在商業保險端。“科技不能解決醫保的全部問題,但商業保險卻能彌補社保的大部分缺失。”商業保險在醫療體系中的價值首先應該體現上消費者的可獲得性上,而這種可獲得性的前提則是精準的產品體系。但現實中,由于醫保商保數據無法打通,而缺乏龐大醫保數據支撐的商業保險精算假設就難以實現質的突破,比如,楊偉棟介紹稱,在健康預測領域,目前平安對個體的健康預測風險準確率達到了35%,已經超過了美國等發達保險市場30%的計算精度,如后續可實現醫保數據的共享,則借助平安現有成熟的科技手段,有望全方位賦能醫保以及商保的控費。
03
雙向賦能,只為客戶穩穩的獲得感
除技術助力支付端,科技賦能醫療體系之外,平安醫療健康生態的價值更在于其醫療和保險主業之間的雙向賦能。
一方面,保險客戶可以通過醫療生態提升獲得感。比如,平安好醫生上觸手可及的高價值醫療服務、即需即送的藥品配送和無障礙的商業保險支付體系,讓保險客戶隨處感知保險的溫度,進一步提升保險的吸引力。
公開數據顯示,作為平安醫療生態圈的重要成員,平安好醫生已服務3.46億用戶,駐司醫護團隊超1800人,聚集全國近萬名專家,已建立起最大的線下服務網絡,包含11萬家合作藥店、4.9萬家合作診所、2000多家體檢中心。今年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的用戶訪問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億人次。
成績的背后當然是對客戶的深度理解。
“在網上,醫生可以給病人做健康咨詢、健康宣教,對于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也可以在線復診,開電子處方送藥上門,對醫生來講,提高了效率;通過初級分診,有助于實現分級診療;醫生可以通過線上坐診服務全國的病人;另外,醫療的全環節,預防、保健、治療、康復在互聯網醫院都可以做到,服務也可以提升。”平安好醫生互聯網醫院院長謝紅說為了更好地服務線上患者,平安好醫生組建了以三甲醫院主治醫師為核心的自有醫學團隊,并研發了AI輔助診療系統、重癥監控系統、處方審核系統等等,把一些高風險的案例篩查出來,及時處理,同時注重干預和預警,確保病人安全。
另一方面,醫療健康領域的消費者在便捷高效的診療服務之下,亦可按需便捷選擇最適合自身需求的保險產品,避開套路,一鍵觸達。
公開信息顯示,平安每年15%到20%新增金融客戶來自于醫療生態圈,使用醫療生態圈服務的金融客戶客均合同數為3.1個,使用醫療生態圈服務的金融客戶AUM 約1萬元。
當然,平安的醫療生態系統在流量入口之外,更深層的價值應不止于此,畢竟,當前醫療領域更明顯的特征是“數據大,而不是大數據”也就是各級機構沉淀了海量數據,但如何應用則需要專業數據處理能力做支撐,賦能醫療機構各方包括正在落地的分級診療、居家康養等都需要一鍵輸入即可確認患者所有醫療數據的解決方案,而對于商業保險機構而言,精準的大數據則是產品研發、承保理賠等各環節都不可或缺的基礎支撐,只有雙向的打通才可為消費者提供契合醫療價值且最小可用的高性價比保險產品。而這恰恰是平安的優勢所在。
因此平安在醫療行業進行了由點及面的布局,通過平安好醫生、平安智慧醫療、平安醫保科技為錨點,輻射出橫穿就醫全流程的服務、縱貫全體系的醫療數據,以及覆蓋全體系的信息網絡。由此交互協同,形成強大的聚合效應,最終反哺金融主業,為客戶提供更精準的保險服務。
就當下而言,平安醫療生態圈反哺金融的巨大戰略協同效應已逐步顯現,其2019年年報披露,平安個人業務營運利潤1,228.02億元,同比增長25.7%,而這主要得益于客戶數量和客均營運利潤的穩步提升,個人客戶數較年初增長11.2%,客均營運利潤同比增長13.0%;個人客戶數達2億,新增客戶3,657萬,而這其中40.7%來自集團五大生態圈的互聯網用戶。就醫療健康生態前而言,其以前瞻性的數字化科技為抓手為各個環節和對象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撬動生態資源,建立起科技壁壘,并對金融保險主業帶來強大賦能效應,提供有溫度、多場景、服務差異化的壽險產品。
04
平安啟示錄
在老齡化社會加速推進、中產階層日趨壯大的時代,醫療健康的熱度早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個領域。從醫藥集團到新興科技企業、從地產商到保險業,醫療康養早日成為必爭之地。
僅就保險業而言,除去以養老社區為代表的探索之外,行業對醫療領域的關注顯然更多,畢竟,作為經營風險的行業,一張保單的被保險人最大的風險當然是生老病死,而這都離不開醫療。
但醫療卻又太過于專業,在講究輕資產運行的紅利時代,借助于外部力量實現醫療對保險主業的反向賦能成為行業的共識。
但BATJ等互聯網時代的先行者卻以生動的實踐普及著一個基本的常識,得生態者得天下。一如微信之于騰訊、支付寶之于螞蟻,基于自身優勢壁壘的生態體系是深度服務消費者的必備要素。
但任何生態體系的打造一定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但最關鍵的一定是要經受的住時間的沉淀。
“構建起了涵蓋“用戶-服務商-支付方” 的全方位醫療健康生態圈,通過平安好醫生、平安壽險、平安養老險、平安健康險等公司服務廣大線上線下個人客戶;通過平安智慧城市業務中的智慧醫療團隊及平安好醫生平臺賦能政府監管部門和醫療服務各參與方;通過平安醫保科技建立的智慧醫保平臺賦能醫保局、商保公司等支付方。”
這是平安醫療生態圈戰略的簡要概述,但極簡則至繁,任何的成就都不會來自于朝夕之間,1996年至今的24年間,大醫療健康一直是平安聚焦的核心產業之一,24年的深耕,平安的醫療科技專利數全球第二,擁有全球最大的醫療數據庫之一,科技實力加之強大的戰略落地實踐推動力有力地回答了為什么金融業做醫療平安可以說“行”。
< END >
BaoQi
投稿郵箱
baoxianqiyue001@163.com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權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從該公眾號轉載文本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平臺無關。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保契銳評丨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瓊瑤今日花葬,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跟世界告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