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展示企業真實底蘊最充分的一年。
如果說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動蕩早已納入經營主體的戰略考量之中,那百年一遇之疫情則強勢改變著企業既有的發展邏輯。
得益于國家的有力應對,GDP觸底回穩。具體到各個行業而言,無不經歷著從最初的惶恐、不安到積極應對再到危中尋機的思維轉變路徑。
聚焦于保險業時會發現,在這一年,除思維方式的轉變之外,其亦走出了一條堪稱經典的拋物線,保費收入、行業資產、客戶數量、保障范圍均持續向好。而行業發展的支撐既離不開綜合性社會因素的助力,更離不開以中國平安等行業主體為代表的企業一以貫之的穩健篤行。
但正如此前《保契》一再闡述的觀點,任何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其穩健篤行的根基一定在于有效的公司治理。
01
化繁為簡的平安“公司治理”經
一定程度上,公司治理是企業價值觀的直觀呈現。
現實中,資本市場往往是公司治理實踐的煉金廠。只要簡要回顧商業發展史便可知曉,凡可跨越周期,持續穩健成長的企業無不是公司治理有序的典范,比如,中國平安。
如果用最簡潔的語言表述中國平安的公司治理體系,那就是:集團作為投資控股公司,代表股東通過董事會行使管理和監督職責,并整體上市。旗下的保險、銀行、證券、信托、投資、科技等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分業經營,分別接受對應行業的監督。在此基礎之上建立起符合國際慣例、符合中國國情、符合行業發展特點,遵守交易所規則和法律法規的治理框架。
而為了保證這一體系的有序推進, 平安的公司治理體系則呈現出如下四大特點,一是集團總部職能清晰,“有所為,有所不為”;二是矩陣管理機制完善,確保集體決策分工落實;三是風險管控全面有效;四是運營集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但作為行業觀察者,《保契》更樂于觀察每一種成功的形式背后所蘊含的價值本身。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的目的就是要讓公司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的發展,以達到對社會負責、對客戶負責、對員工負責、對股東負責。”2020年10月,在中國銀保監會主持召開的公司治理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平安集團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謝永林在一句話總結公司治理時如是說。
語言是內在思維的直觀闡釋。
從家國視角看,沒有國哪有家。從1994年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落地六安到今日已可全方位、體系化賦能中國鄉村發展的“三村”工程,再到疫情之下,中國平安第一時間將新冠肺炎納入保障責任;為小微企業無償提供專屬風險保障......平安用近30年持續深耕社會公益的發展印記詮釋著家國情懷。
另一個視角看平安時會發現,其持續高額的科研投入,極致追求性價比的系列產品、高效溫暖的理賠服務,則從利益的維度進一步深度闡述著平安的價值觀,客戶利益優于股東利益。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劉松博教授曾直言,公司治理是為了應對人性的局限,在頂層設計上對沖公司風險的一整套機制。
也因為對抗的是人性,對沖的是風險。故而,當下的公司治理體系日趨龐雜。但正如區塊鏈之于誠信體系的重塑價值,在明確的公司治理目標之下,科技顯然具有化繁為簡的功力。一如謝永林所言:數據化經營是公司治理的發動機。
在中國平安,數據化經營貫穿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其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為傳統行為模式做減法,以實現先知、先覺、先行,基于此,其公司治理工作顯然更加高效、更加智慧。比如,2019年和2020年,平安連續兩年成為中國首家發布年報的險企,畢竟,年報發布越快,市場就可更及時了解到企業的發展情況。而這當然只是平安利用科技手段優化公司治理的最直觀呈現之一。
“在董事會的領導下,平安采用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方針,覆蓋未來十年發展,帶領平安從最初的保險企業,發展成為綜合金融服務集團,并開發出屬于自己的科技生態系統。”12月10日,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及香港浸會大學公司管治與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香港公司管治卓越獎”頒獎禮上,評委會如是評價再獲“香港公司管治卓越獎”的中國平安。
02
消費者的加法
科技加持,目標明確的公司治理架構的最終受益者一定是消費者。
于保險公司而言,消費者的獲益首先體現在產品的可得性上。一如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最推崇的一個觀點:產品是保險保障本質最直接的外在體現,這是保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
但現實中,囿于行業發展歷程、發展環境、主體數量、社會公眾保險意識等多重因素,產品同質化、服務大眾化是以成為行業頑疾,一方面貨比無數家,也不一定可以買到性價比最高的保險產品;一方面,消費者周邊實實在在的風險亦面臨無產品可保的窘境。
試圖改變者眾,但在“股東要利潤、高管要業績、資本市場要表現”的現實困境之下,能突出重圍者寥寥無幾,歸根揭底,公司治理無疑是能從根子上解決產品供給問題,提升消費者獲得感的終極指向。
于平安而言,科技的加持使得公司治理體系得以快速優化,并可以其為公司發展減負,為消費者賦能。這其中,產品無疑就是最好的例證。
近年來,中國平安的保險業務持續關注中國人口健康趨勢變化以及保險意識增加帶來的保險市場需求變化,響應監管號召,堅持保險姓保,以“重疾+健康”管理服務為著力點,持續推動多種保障型產品開發,提供醫療保險、重疾保險、老年保險等四大類共500余種保險產品,以其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逐漸構建起強大的“產品+服務”體系,日漸成為全民享有人身健康保險保障的風險標。
以集團旗下壽險為例,在產品體系規劃上,其致力于成為“時間的朋友”,在深入洞悉保險市場變化趨勢的基礎上,持續跟蹤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打磨產品深度,延展產品長度,拉長產品寬度,不僅可滿足不同層級客戶的不同保障需求,亦能滿足同一客戶不同階段、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保障需求。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平安人壽在售的保險產品已超過了250個。從產品“長度”看,其已搭建起覆蓋基礎的意外險、解決醫療費的醫療險、補償收入損失的重疾險、覆蓋身后責任的壽險、幫助家庭資產及養老保障的兩全、萬能、分紅、投連完善的產品體系,滿足客戶從基礎保障到高端理財的多樣化、全方位需求;從產品“寬度”看,其覆蓋了“從搖籃到天堂”的所有人生階段,從出生的嬰兒,愛動的青年、柔美的女性、年富力強的中年、風險高發的老年,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對應的保險產品;從產品“深度”看,從多種附加險,從醫療津貼、癌癥、慢性病等,到為家庭配置的“財富+健康”、教育、養老年金全方位保障,今日之平安人壽的保險產品幾乎360°無死角覆蓋了每個人一生中不同的情況。
當然不止于壽險,從保財產、保員工、保顧客的“小微企業保”到為店家提供全方位保障的“平安小微店家保”;從保銀行卡的“銀行卡安全保險”到專門為房東設計的“房屋出租無憂保險”,平安產險,平安養老、平安健康險,再加之以平安好醫生等為代表的醫療生態圈賦能體系,其已全鏈條的串聯起客戶保險保障的全維度訴求。
當然,對于消費者而言,產品是基礎,良好的購險體驗亦是獲得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此,平安持續賦能銷售端,讓產品更好低觸達——2020年,平安升級代理人基本法,并通過業內首創的智能拜訪助手,"AI會客廳"以及AskBob、智慧保等科技為代理人提供全方位支撐;運用AI機器人將財險保單服務線上化率提升至99.3%,全方位提升代理人服務效率。
“信守合約,幫助客戶尋找理賠的理由”,在產品和銷售服務之外,平安持續追求更主動更高效的理賠服務,平安人壽2020年上半年理賠報告中的一組數據便是最好的佐證:上半年,平安人壽閃賠(最快30分鐘內賠付)累計賠付件數超390萬件,賠付金額超80億元。
困難留給自己,便利和實惠留給消費者。中國平安以“公司治理+科技”做足內部減法,以“產品+”做足消費者加法,在單一保險合約、單一保險場景之外,為消費者搭建起超越其本身所想所需的產品和服務。
< END >
BaoQi
投稿郵箱
baoxianqiyue001@163.com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權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從該公眾號轉載文本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平臺無關。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保契銳評丨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瓊瑤今日花葬,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跟世界告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