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費做得多與少,就看狀態好不好?工作狀態到底有多重要
- 2021年09月14日
- 21:05
- 來源:
- 作者:阿狼
市里所有的主管,都去參加支公司舉辦的敘職會。會場分成左右兩個陣營,還專門打印出來座牌,分別是“已實動主管參會區”和“未實動主管參會區”。
也就是說,9號前已經開單的主管,會坐在榮譽區。而沒有開單的主管,則要坐在恥辱區。真正的應了那句話“傷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強”。
不僅如此,沒開單的主管還要輪流上臺宣誓,自己打算幾號開單,臺下的工作人員拍照片為證。非常榮幸的,我就坐在恥辱區,也上臺宣誓了。參會回來,我的心態直接崩了。一直到現在,還沒完全緩過來。保險營銷是個講究結果的工作。但工作狀態,有時候就決定了結果。
在工作狀態不好的時候去展業,容易受情緒指使。和客戶溝通保險,客戶說我再考慮考慮,也沒有心思做異議處理了,煩燥的就想趕緊走。心態好的時候就不一樣,萬事好商量。客戶說我考慮考慮,喜皮笑臉的就把異議化解了:還考慮啥啊?買50萬還是100萬嗎?嘻嘻哈哈的進行下一步。
狀態不好,就想急切的改變現狀,想著快點簽單。但越是這樣,越容易適得其反,簽不到單。喪失了理智和邏輯的營銷,就變成了讓人害怕的推銷。
沒有業績壓力和心理負擔,保險的溝通氛圍才是輕松的,偶爾蹦出的調皮話和保險金句,都能讓簽單促成變得水到渠成。
所以TOP論壇的鄭榮祿博士,也曾講過這樣的觀點:客戶面對不同的保險代理人,作出的購買決策會相差幾倍甚至數十倍;代理人在不同狀態下的表現,也會讓銷售的業績相差幾倍甚至數十倍。我非常喜歡士力架的廣告,它把人沒有狀態是什么樣,演繹的非常到位。因為沒有狀態,原本應該飛撲救場守門員,都變成弱不禁風的林黛玉了。工作沒有狀態的人,和得病了差不多。特別像突然得了感冒或發燒,盡管也能堅持著做完工作,但是工作的完成度,和平時有很大差距的。
保險銷售更多的是腦力勞動,像開車一樣需要保持專注,我們就要時刻警惕自己處于什么樣的一個狀態。在沒有狀態的情況下,盡量還是不要去拜訪客戶,先把心情和心態調整好了再去,否則真的有可能失去一位客戶。
別問我是怎么知道的。我才不會告訴你,去年我和家人吵了一架,不想呆在家,就去拜訪客戶了。那溝通過程,簡直是慘不忍睹。簡單來說,保險銷售要想獲得持久的業績,一定要先搞好自己的心情,調整自己的情緒,帶著傷痛去展業,結果往往不太好。因為我當眾承諾15號要開單的,所以9號到14號這段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磕磕絆絆。只要沒開單,睡得不安穩,滿腦子都是簽單,碗里的雞腿都不香了。幸好今天下午談了一件保單,簽下來的可能非常高。這幾天陰霾的情緒一掃而空,有興趣寫短視頻的劇本了,今天也有心情寫文章了。盤點這段時間自己的表現,真的可以用糟糕來形容。其實如果慢慢的水到渠成的經營,倒也是有單的,這兩天真的是太急了,促成匆忙,促的客戶都怕了。
我當然明白,這是公司激勵營銷員走向市場的一種手段。但只要想到不能按照公司要求在某個時間節點順利開單,就要坐到恥辱區,我就嚇得瑟瑟發抖。公司真的太會拿捏人心了。
但每次一想到,每次胳膊疼、腚疼,或者身體不舒服,但只要簽單,這些負面的BUFF馬上就消失了,又開始生龍活虎,就覺得很好玩啊。
開單治百病,大單解千愁。正是因為如此,保險這份工作才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