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則新聞在保險行業引起轟動:山東某地副市長辭官加入保險行業。很多人不理解:放著好好的副市長職務不做,干嘛要辭官做保險呢?
2017年,又一則報道更讓人費解:某地銀行支行行長辭職賣保險。銀行的行長啊,這種高收入的職務說不要就不要了,辭職賣保險?想不明白。
這段時間保險公司在做增員,某權威醫院大夫居然也跳槽干保險了!從他的口述中,我們終于得知這些稀缺人才為什么要加入保險。
而他們選擇加入保險行業的理由,也并非我們所想的,為了高收入之類。而是有更崇高的理想和使命感在里面,讓人為之動容,心生敬佩。
李醫生前職是某三甲醫院的重癥監護室的大夫。我們非常詫異,這樣醫學人才待遇應該挺好吧,為什么要來從事保險工作呢?
他講了這么一個真實案例:某患者得了一個看似普通的呼吸道疾病,沒有控制好,出現了呼吸功能障礙,甚至需要上呼吸機。
呼吸機只要一開,最基本的啟動費用就是6萬。一天花個十萬八萬的,都屬于正常情況,他甚至見過一個多月到兩個月,就花費近百萬的。
患者兩個月之前還是健康的正常人,而現在,因一個不起眼的疾病,如果沒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資金,這個人就可能和家人陰陽兩隔。
他身邊的一些患者家屬,在錢跟不上的時候,甚至會跪在地上,求醫生幫忙救命。醫者仁心,盡力救治病患是天職,但不是每個病患他都能負責到底。
說句難聽的,有錢就有命。作為醫生,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畢竟他們沒辦法,也沒有義務,替病患來承擔這高昂的醫療費用。見的這種事多了,難免就在心里結成了疙瘩。
所以他決定,通過加入保險行業,把病患的醫療費用問題解決在源頭。他希望幫大眾認識到健康險的重要性,不要因為錢的問題耽誤了健康和治病。
李醫生緩慢講述自己的想法,我腦海中浮現了魯迅先生的曾經。他說學醫救不了中國人,后來棄醫從文,以筆作槍,用犀利的文字來喚醒國人意識。
歷史驚人的相似,在醫院見識了太多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的李醫生,棄醫從險,試圖用宣傳保險的方式,喚醒國人保險意識,逆轉國人患病結局。
國人保險意識,較前幾年有了明顯的提升,但還遠遠不足,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認為疾病很遙遠。根據國家癌癥中心在網絡上的數據,人這一輩子發生重大疾病的概率是72.18%,這個是小概率嗎?
現在的保險業,正走在一個大風口,雖然還有些不解或者不屑的目光,但也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正在投身這個行業,保險業燦爛的明天不再遙遠。
最后,讓我們祝愿李醫生在這個行業有所成就,挽救更多的家庭吧!
保險從業者不必太焦慮,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樣能迎來好收成
保險跑不贏通貨膨脹,所以不買?這種心理的客戶其實沒那么難溝通
越懂心理學,越不怕保險客戶的拒絕:為什么很多人都不愿意買保險
想賣好保險得研究心理學:客戶所有的異議,在心理學都能找到解釋
孩子每年收到的壓歲錢,無非就這三種結局,看看你家屬于哪種?
盤點馬云預測過的幾條預言,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幾乎全都說中了!
臺灣保險人是如何溝通保險的?分享各位一段話術,請細細品讀
客戶總收到保險負面視頻?教你幫他掙脫信息牢籠,看清背后真相
每年繳3000多的少兒重疾險,保額能買到200萬!你敢信?
2025年建議所有人盡快配置保險,四個原因告訴你為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