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保險巨頭柴田和子,經典話術邏輯拆解系列2:輸血話術
- 2020年05月22日
- 18:14
- 來源:
- 作者:阿狼
日本保險大咖柴田和子,在其壽險生涯取得了很多耀眼的成就。她的常用營銷話術有十多種,每一種對應著不同的保險人群。看來柴田大師也擅長見什么人說什么話的營銷法則。鑒于她那個年代太過久遠,咱們保險行業的發展又日新月異,不見得她的話術放在今天還適用。但我們學習高手的話術,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解析話術背后的溝通邏輯,也希望大家能有自己的領悟。中年夫婦帶著17歲和11歲的兒子,到郊區游玩。途中經過風景優美的地方,他們停下來準備拍照留念。爸爸下車時遭遇了意外。他打剛開車門,被一輛高速駕駛的摩托車撞到了,腿部受了重傷,并且大量出血。隨后救護車趕來,拉著一家人前往醫院。爸爸傷勢挺重,需要馬上輸血,但一家人血型相符的只有11歲的次郎。醫生問次郎:為了救你的父母,可以抽你的血嗎?次郎思考了一下,點了點頭,說:可以。
抽血輸血之后,爸爸的生命已經沒有危險。剛輸完血的次郎一臉蒼白,靜靜的坐在角落。其他人都非常感動,問他:次郎,你真了不起,想要什么獎勵?
次郎面無表情的說:我什么都不想要。醫生被逗樂了:為什么呢?你救了爸爸啊,多么了不起啊!你提任何要求,我想他都會滿足你的。
思考了一會,次郎怯生生的問:我很高興救了爸爸。但我更想知道,我還有幾分鐘會死呢?原來次郎誤會了。他以為輸血救爸爸,自己就會死掉。在這種誤解的情況下, 他還是毅然的讓醫生給他抽了血!多么有勇氣又了不起的小家伙啊!柴田和子在給父母推薦孩子保險時,經常會用到這個故事。她是想用這個故事,說明孩子的赤誠與天真,對父母的愛是毫無保留的,而父母也應該學會愛護自己的孩子。
孩子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自己要愛自己的父母,甚至愿意用生命去交換。但父母卻有責任,學會如何正確的愛自己的孩子。愛分為好多種,有做錯事不責罰的溺愛,有要什么買什么的寵愛,也有一切為孩子考慮甚至剝奪孩子興趣的嚴厲的愛,而保險則是一份長遠的愛。所以輸血話術的核心就是喚醒。用說故事、講案例的方式,喚醒客戶心底對家人的愛,讓他們意識到,必須要為家人做點什么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我看過一個小視頻,感動的差點哭出來。一位媽媽想測試兒子的反應。她大聲喊救命,然后躺在臥室假裝暈倒,兒子跑進來頓時就慌了。
兒子先是拍打叫喊,媽媽沒有反應;他又嘗試拉媽媽起來,可是拉不動。兒子甚至學電視中看到的片段,給媽媽做人工呼吸,還是沒有反應。嘗試了所有的努力之后,兒子焦急的一直念叨怎么辦,怎么辦。看到媽媽的手機,他有了辦法,快速解鎖并呼喚語音助手:Siri!給劉富強(孩子爸爸)打電話!給爸爸撥通電話后,小孩帶著哭腔說:爸爸,媽媽暈倒了,你快回來... ...然后再也忍不住了,哇的哭出聲來。躺在地上的媽媽也忍不住了起身緊緊的抱住這位小小男子漢。
我相信這位母親一定是后悔的、感動的。后悔不該做這個測試,讓孩子受到驚嚇;也是感動的,為兒子的不顧一切而欣慰和感動。除非是沒有保險意識的家長,才需要輸血話術的喚醒。絕大多數中國式家長,根本不需要喚醒的,即使再反對保險,讓他們給孩子買,他們還是樂意的。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這么一幕有趣的現象:沒孩子前念叨保險騙人的父母,有了孩子后,反而開始研究怎么給自己的寶貝買保險了。況且很多家庭的第一份保險就是買給孩子的。在保障規劃這方面,孩子是沒有選擇權的。父母懂,孩子就有;父母不懂,孩子就沒有。所以我們也是每個家庭中,孩子保障的代言人。我們不僅與風險賽跑,也在與孩子父母的意識博弈,所以要趕在風險來臨之前,讓更多孩子擁有保障。你我都知道的,風險來臨時有沒有保險,結局大不一樣。昨天解析了柴田和子的「猴子話術」,引發小伙伴們激烈的討論。有人說這方法欠妥,我不敢說也不敢用;也有人評論說保險營銷員說話就要硬氣一點,改天嘗試一下。
我們學習新知識,首先會產生新認知,哦,保險還能這樣講。其次再講實用性,這個知識適合于哪些場景、哪類人群,適不適合我。
不要把文章收藏了就完了,那只能算得上儲存知識。把新知轉化為你的觀點,表達出來,或者在實踐中應用了,才算是真正的學習。最后給大家布置一個作業:一位母親在醫院門前給孩子下跪,因為孩子得了重病,母親籌不到看病的錢,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愧疚。你如何利用這個素材和故事,勸說客戶一定要給孩子投保?請在評論區發表一段能引發客戶深思的輸血話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