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我國把人民健康作為優先發展戰略,并提出“健康中國”的宏偉目標。
何為“健康中國”?圍繞這一國家戰略主題,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全民健康將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具體有兩大著力點,一方面是惠及全人群,使之享有所需要的、有質量的、能負擔的健康服務;另一方面要覆蓋人民全生命周期,即能夠根據不同生命階段的主要健康問題及影響因素,強化干預,實現全流程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規劃中,保險被擺在重要位置。《綱要》特別提出,我國將構建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商業健康險等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基于這樣的頂層設計,多年來保險業積極參與國家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踐行“健康中國”戰略。通過搭乘“健康中國”的東風,我國商業健康險也步入了發展快車道,迎來“黃金時代”。
一直以來,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被視為實現“健康中國”目標的核心抓手,在此背景下,作為風險管理領域的“專家”,商業保險機構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與深化醫改。
回望近十年來保險業參與深化醫改歷程,不得不提2012年大病保險制度的實施。彼時,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商業保險公司承辦大病保險,以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高大病保險的服務水平和運行效率。
對于保險業來說,盡管參與大病保險承辦是一項保本微利的業務,但長期來看卻為行業探索社商融合模式提供了一片“試驗田”,上升至國家戰略維度,當然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因此,大病保險制度落地后很快得到了保險業的積極響應,從實際效果看,保險公司通過發揮精算定價、風險控制等專業能力,有效提升了大病保險服務質量。與此同時,保險業以實際行動減輕了困難人群大額醫療費用支出的壓力。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大病保險覆蓋范圍已達12.2億城鄉群眾。
除積極參與大病保險承辦工作外,伴隨著一系列國家政策的推動,保險業在參與基本醫保經辦、醫保控費方面,也貢獻了諸多智慧與力量。
如在推動醫保經辦體制改革上,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就提出,鼓勵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公司經辦醫療保障管理服務;2020年1月,銀保監會等13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也明確支持商業保險公司參與基本醫保經辦、提供優質服務;2021年,國務院在《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中再度重申“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醫療保障經辦服務”。
基于上述政策框架,保險業對醫保經辦服務展開了深入實踐,通過引入智能審核系統、參與付費方式改革等方式,顯著提高了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助力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
如果說,保險業積極參與各地大病保險、基本醫保的承辦、經辦工作,是對社商融合模式的前期探索,那么近年來席卷全國百城的現象級產品“惠民保”,則是對社商融合模式的落地實踐。
眾所周知,自2020年惠民保進入大眾視野后,其憑借著投保低門檻、高保額、價格親民的優勢,迅速抓住了健康險下沉市場。同時,各地區政府也期望借助惠民保項目,提升當地百姓的健康風險保障水平,實現共同富裕。
據《2022惠民保可持續發展趨勢洞察》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已有27個省份推出200余款惠民保產品,參保人數總計達1.4億人,總保費收入已超140億元。
進入2022年,惠民保火熱勢頭不減。有行業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中旬,已有22省63地相繼推出94款惠民保產品,覆蓋超2500萬人次。此外,作為爆款產品的“滬惠保”也于近期全新升級歸來、開放投保。據悉,截至6月末,“滬惠保”2022版投保人數已突破500萬人。
作為一種創新型健康險,盡管專業人士對惠民保長遠發展存在可持續性不足、易陷入“死亡螺旋”等擔憂,但市場普遍認可惠民保帶來的社會價值更為可觀。
實踐證明,通過對基本醫保和商業健康險的銜接,惠民保可以有效減輕醫保基金支出負擔,提升百姓的健康保障意識。此外,從健康險創新發展的角度看,推廣惠民保也能夠激發險企的創新動力,例如可以通過惠民保項目積累更多客戶數據,以便為日后開發針對帶病、慢病及罕見病人群的專屬產品提供參考依據;可以將健康管理服務嵌入惠民保項目,降低賠付成本等。
而為保證惠民保產品可持續發展,監管層面也在強化引導,今年年初,銀保監會最新下發的《關于印發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問題和建議報告的通知》就特別強調,要保證城市定制醫療項目的可持續性,并在產品設計、宣傳、提升參保率以及拓寬籌資來源等方面給出指導意見。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各地政府、行業監管組織、保險公司及第三方平臺的共同推動努力下,惠民保將會朝著更加專業、良性的方向發展。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人心,國民健康保障需求的逐步釋放,近年來,商業健康險也步入快速發展的快車道。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健康險保費規模達8447億元,較2011年末的691.72億元,十年間增長了11.21倍。
不得不說的是,商業健康險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201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就明確指出,加快發展商業健康險,有利于與基本醫療保險形成合力,夯實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2016年1月,為推進健康險市場發展,國家還為其引入稅優政策,啟動稅優健康險試點,并在一年多后將試點范圍擴大至全國;2020年,銀保監會等13部委聯合發布的《意見》又提出,“要力爭到2025年,商業健康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
當然,除了國家及監管政策的強力支持外,商業健康險高增長的背后也有賴于重疾險、百萬醫療以及上述惠民保產品取得了較好發展。
在各類健康險中,重疾險無疑是最重要的險種。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重疾險的總保費收入由2016年末的1528億元增長至2021年末的4574.6億元,目前已占據健康險市場的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為緊跟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2020年11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還聯合中國醫師協會完成了重疾定義修訂工作,構建了重大疾病分級體系,首度引入輕度疾病定義;增加病種數量,適度擴展了保障范圍;擴展疾病定義范圍,優化定義內涵等。在此基礎上,2021年2月起,依據重疾新定義設計的新版重疾險產品也相繼登場。
從某種意義上看,保費價格偏高的重疾險,更多滿足了中產階級人群的健康保障需要,而2015年起,以眾安、泰康等為首的保險公司創新推出的百萬醫療險,才有效填補了普惠型健康險的空白。在惠民保尚未大范圍鋪開之前,百萬醫療險一度成為保險市場的網紅產品。
而今,為了與惠民保形成差異化競爭,各大險企也積極對百萬醫療險進行升級迭代,如開發可長期保證續保的長期醫療險、增加特需醫療責任、提供更多增值服務等。
總體來看,多年來,保險機構通過不斷創新、豐富健康險產品,有效助力國家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以此服務“健康中國”。
在提升國民健康保障水平方面,保險不僅可以發揮經濟補償功能,作為社會資源的“連接器”,近年來大批保險機構也通過布局健康、醫療生態,構建健康管理服務體系、試水管理式醫療。
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也特別提出,鼓勵保險公司開展管理式醫療試點,建立健康管理組織,提供健康管理、健康保險、醫療服務、長期照護等服務。
從實踐經驗上看,頭部險企已走在市場前列。如中國平安就率先提出打造平安版HMO,依托其自建的超4.8萬名內外部醫生團隊,為用戶提供音視頻醫療咨詢、門診預約協助等全流程服務。
此外,中國太保也攜手瑞金醫院、紅杉中國打造了線上家庭醫生服務品牌“太醫管家”,據悉,目前“太醫管家”注冊用戶數量已超100萬人。與之相似的還有眾安保險,公司通過旗下互聯網醫院與相關藥品、健康管理公司展開協同合作,為用戶提供定制化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為提升客戶的健康管理服務體驗,形成“線上+線下”的閉環醫療生態,近幾年來,資本實力較強的險企也在加碼擴充線下醫療資源。
如此前中國平安斥巨資參與方正集團重整,其核心意圖便是看中了以北大國際醫院、北大醫療康復醫院為代表的實體醫療資源。今年1月,太保集團與瑞金醫院合作建設的上海廣慈醫院也正式投入試運行。相較之下,泰康保險布局實體醫院的動作更早,2015年,泰康就在江蘇落地了首個險資辦醫項目——泰康仙林鼓樓醫院,以此為基礎,泰康正在全國布局五大醫學中心。
在市場人士看來,各大保險機構發力健康管理服務、試水管理式醫療,一方面可以提高客戶黏性,鞏固主營業務的“護城河”;另一方面,也可通過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在事前、事中環節改善客戶的健康狀況,達到賠付端降本控費的目的。
結 ?語
不難看出,商業健康險的創新發展緊緊貼合了建設“健康中國”的兩個著力點,即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在立足全人群方面,惠民保、百萬醫療等健康險產品起到了“普惠”的作用,而險企探索的健康管理服務則擔負起覆蓋國民全生命周期,落實以預防為主,減少疾病發生的使命。
隨著保險意識的強化、健康意識的提升、養老產業的完善,商業健康險必將行穩致遠。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