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擁有實力雄厚的國資股東,于保險公司而言,無疑就是強大的后盾和足夠的底氣。不過,如果進行一場市場化混改,或許也并不那么容易。
近日,國家電網旗下的英大泰和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財險”)再一次發布增資公告,擬通過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的方式來增加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增資數量為35億股,增資金額35億元。若此次增資成功,英大財險注冊資本金將由31億元變為66億元。
一筆不小的增資數額來源于自我補給,對很多苦苦尋求新股東來補給資本金的中小險企而言,絕對羨煞一片。
事實上,英大財險曾經也計劃在資本市場公開引入社會資本,擴大股東范圍,實現優化股權結構的目標,如今轉變增資方式,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原因?引戰艱難,還是混改艱難?曾經希望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還會持續進行嗎?
從英大財險此次發布的變更注冊資本公告看,5月26日,英大財險召開了2021年度股東大會,并在會上審議通過了《關于英大泰和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的議案》。如果這次增資通過,英大財險不僅將實現注冊資本金的增加,股東的持股比例也不會發生改變,亦沒有新股東進入。
英大財險的增資是計劃之內,但增資的方式卻在市場的意料之外。畢竟,在2019年、2021年,英大財險都曾在產權交易所披露混改項目,表示擬通過增資擴股的形式引入戰略投資者。
根據2021年英大財險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發布的信息看,之所以選擇通過公開市場進行“招募”而非原股東注資的方式來增加資本實力,最大的原因還是要歸結到“依照‘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保險公司注冊資本的三分之一’的相關規定,國家電網已不能再單獨增資并擴大股份占比”這一監管規定。
英大財險當時稱,公司股權結構相對單一,面臨國有法人股占比較高的問題,適當考慮引入機構投資者、社會資本,可從根本上優化股權結構。
同時,對于未來的投資者,英大財險還列出“條件”,即以“資本實力雄厚,保險資源豐富”為原則,擬引進投資方須具備持續向公司出資的能力,具備豐富的保險資源,助力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
而對于混改后的發展規劃,英大財險給出了兩個方向:一是以股權多元化為手段,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理順經營決策管理關系,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創新管理方式;二是通過新引入股東保險資源的深入挖掘,優化業務結構,提升公司業務品質,實現公司的戰略轉型。
從以上信息看,可以看出英大財險對引入戰投期待滿滿。
不過,時隔一年,增資方式發生改變,由外部引入戰投變為從內部未分配利潤劃轉,這樣的改變,是否意味著引戰混改暫時擱淺,尚不得而知。
談及英大財險的增資之路,從其成立開始,有過兩次成功的經歷。
第一次增資是在2010年,當時為進一步夯實資本實力,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英大財險順利實施新增9億元的資本金計劃,該增資計劃在2011年獲得監管批準,英大財險注冊資本金從初始的12億元增至21億元。
在第一次增資中,英大財險沒有新增股東,而是采用原股東增資的方式。
第二次增資發生在2016年,當時英大財險發布公告稱,擬通過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的方式增資10億元。增資成功后,英大財險的注冊資本金從21億元變為31億元,一直持續到現在。
兩次增資,都沒有讓英大財險的股權結構發生大的改變,國家電網依舊是不可撼動的存在。
然而,長時間在國資體下制運行,英大財險也想有所改變,于是在2019年第一次宣布要通過資本市場公開引進戰投的方式來打破長期固有的體制。而且,英大財險還擬出讓20%的股權來吸引社會資本。
如果按照當下英大財險的股權看,出讓20%的股權,英大財險可引入7.75億元的資金。但是,直到2021年,英大財險再一次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宣布要引進戰投。
如今,兩次宣布引進戰投均沒有實質性變化,英大財險釋放出通過未分配利潤轉增資來實現增資的信息,是否是在“混改”過程中引入戰投并不那么容易?
從此次增資金額來看,遠比引戰投出讓股權20%要高很多。
事實上,除英大財險外,近年來保險業內的混改案例并不鮮見。例如,中郵人壽引入友邦保險作為戰投,并收入了120億元的大額投資;泰山財險引入德國安顧集團,通過增資入股的方式拿下泰山財險24.9%的股權。對于英大財險而言,原定的引入戰投增資計劃卻遲遲沒有實現。
對于國企通過引進戰投來實現混改,有業內人士曾表示,這樣既可以發揮國有資本的優勢,又可以借力于民營資本的靈活性來提升保險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A智慧保』注意到,在英大財險發布的公告中,英大財險向股東說明了轉增資前四個季度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以及轉增資對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無實際影響。也就是說,英大財險此次增資并非首先出于緩解償付能力壓力的原因。
具體來看,英大財險2022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18.48%,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71.33%,從風險評級看,2021年三、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評價結果為A類。
再看業績,英大財險背靠實力雄厚的股東,業績也頗為亮眼。
數據顯示,自2010年至今,英大財險連續盈利,尤其是2021年,其保險業務跨上了百億大關。可以說,無論是業務規模,還是盈利水平,英大財險都有著誘人的表現。除業績外,英大財險還有三到五年內上市的目標。
所以,無論是從發展實力還是發展前景看,英大財險都較為搶眼,對于想在保險業分一杯羹的社會資本來說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但為何在引入戰投方面卻遲遲沒有進展?是價碼太高,還是動力不足,尚不得而已。
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家電網系險企,國家電網通過間接方式掌握了英大財險的控制權,在增資過程中,也不會松動。
2019年第一次發布引入戰投的計劃時就明確標注,“仍保持國家電網對英大財險的絕對控股,即持股三分之二以上”。
如果要實現上市夢,公開引入戰略投資者終將需要落地。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