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來,惠民保之潮席卷了全國。據不完全統計,140款惠民保產品共覆蓋了27個省114個地區239個地級市。既然是城市定制型保險,幾乎所有惠民保的投保前提都是當地基本醫保或新農合參保人,因此也有不少人將商保身、醫保心的惠民保稱作“小醫保”。
雖名為普惠,事實上很多如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家政阿姨等靈活就業、沒有本地醫保的“新市民”,卻并不能享受這份低保費、寬門檻、高保額產品帶來的保障。
隨著今年以來各項政策對新市民金融服務的關注與推動,6月6日升級上線的“杭州市民保”首次將參保人群擴展至杭州新市民人群,為來杭務工、創業甚至頤養天年的人員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務。這一次,來了杭州就能保!
對于正在漫漫轉型路途上下求索的保險業而言,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不僅意味著一條藏蘊無限可能的新賽道,更是于行業通向高質量發展道路中,必須不斷尋求更優解的新命題。
01 解碼“新市民”群體
自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以來,“新市民”儼然成了金融業新的流量擔當。
炙手可熱的新市民,究竟是怎樣一個群體?
事實上,這一群體中的各個組成并不讓人感到陌生,“新市民”中不乏人們熟悉的“老面孔”。
早期來看,新市民近似地與農業轉移人口劃上等號。2006年,青島市將外來務工人員改稱為“新市民”,提出取得暫住證的“新市民”可以在保險、房貸、子女入學等方面享受與市民平等的待遇。
2014年7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逐步讓長期居住在城市并有相對固定工作的農民工融入成為城市的新市民。因此,保險業與新市民群體發生的早期交集,更多集中于意外傷害保險等險種,關注點就在于農民工群體較高的職業風險。
伴隨我國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進程,以及互聯網浪潮下新經濟、新業態層出不窮,新市民這一群體繼續擴容,繼新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之后,網約車司機、網絡帶貨主播等人群,近年來逐漸成為新市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知》則為金融機構更加明確地劃定了新市民群體的范圍,指因本人創業就業、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城鎮常住,未獲得當地戶籍或獲得當地戶籍不滿三年的各類群體,包括但不限于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等。
依此定義,我國新市民人數在3億左右。對于正在尋找保費增長新動能的保險業來說,這樣一個規模擴張最快、發展潛力最大、消費增長最強勁的群體,無論如何都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服務新市民,不僅是保險業的一道必答題,而且必須答好。
02 保險可發力點眾多
目前來看,新市民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主要集中于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就保險業來說,創業、就業、醫療、養老等,尤其是破題新市民服務的關鍵突破口。
以養老為例,新市民收入來源有限且相對缺乏穩定性,隨著年齡增大、醫療費用支出增加,新市民或將在養老問題上面臨更大的財務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隨子女遷移的老人在新市民中的占比逐漸增加,但在我國現有主流家庭結構下,隨遷老人的子女很難在財力和精力上完全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隨遷老人的護理需求在解決新市民的養老保障難題中十分突出。在各地長護險試點中發揮重要力量的保險機構,對此有深刻體會。
與養老相伴相隨的醫療問題,同樣是保險業應當關注的焦點。由于工作流動性較強,很多新市民往往無法穩定繳納社保,外賣小哥、快遞員等群體的社保問題此前就已受到廣泛關注。性價比高、杠桿足、條款簡單易懂、繳費更加靈活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或許更能戳中新市民群體的需求痛點。
《通知》就提到,支持保險機構針對新市民群體中短期工、臨時工較多的情況,加強保險產品創新,為新市民提供更加靈活的健康保險產品。江蘇銀保監局也發文鼓勵保險機構針對新市民群體中短期工、臨時工較多的情況,將單日用工、當日結算與保險辦理相結合,為新市民提供更加靈活、實惠、便利的團體健康保險產品。
在新市民群體中,同樣有很多創業的個體工商戶以及新經濟、新業態從業人員。由于疫情,這部分群體的經營活動及收入受到很大影響。相比之下,銀行機構依托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等產品,可以在金融方面給與新市民創業就業較大的支持力度,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當然保險業也并非無處施展,在提升經營穩定性、提高抗風險能力方面,各大險企針對新業態從業人員的風險點,有針對性地開發了如工傷意外險、家政雇傭責任保險、區分專職和兼職騎手的綜合風險保障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各地方銀保監局近年來也陸續發文指導保險機構落地農民工工資支付履約保證保險,建立保險公司賠款保證金池,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
03 兩地惠民保參保人群拓寬至新市民
惠民保險以不限年齡、職業、無等待期、無需體檢、帶病也可參保等優勢補充了城市居民的醫療保障需求,但對于新市民來說,沒有本地醫保的他們,卻被這款投保門檻如此低的產品拒之門外。
好在長三角地區的城市對“惠民保”服務新市民已有探索。為響應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6月6日上線的2022版“杭州市民保”在以往參保人群(浙江省省級單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杭州市基本醫療保險含杭州市職工、城鄉居民醫保)的基礎上首次開放“新市民”參保。
這意味著在老家河南參保了農保,目前在杭州做網約車司機的劉大哥可以投保;在老家山東參保了基本醫保,來杭州為子女照顧孫輩的許阿姨也可以投保2022版“杭州市民保”。
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網紅主播、家政阿姨、網約車司機……對于杭州的新市民而言,持有異地基本醫保且居住在杭州,就可以投保,而且杭州市醫保、省本級醫保,與杭州市以外的醫保參保人,享受的保障待遇完全一致。
除2022版“杭州市民保”外,2022版“滬惠保”也已對新市民群體開放投保。據介紹,如果投保人有外地醫保,且屬于在上海部分大型企業(如物流配送、快遞外賣等)工作的務工人員,可由共保體各保司對接企業,在企業提供白名單的前提下,投保“滬惠保·新市民版”。
惠民保之熱尚未冷卻,產品迭代升級仍在繼續。無論如何,只對有本地基本醫保的市民開放投保,已經不符合共享經濟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就業形式豐富多樣、靈活就業人群日益龐大的現狀。杭州、上海兩地惠民保產品的升級,真正擴大了普惠型保險產品的供給,也為后續其他城市的產品更新做出了有效示范。
在各地“惠民保”服務新市民的實踐中,并沒有統一標準的解決方案,各保險機構及其分支公司,都應該找到各地區與自身優勢的結合點,并通過與當地政府的多方面合作,聯合推出契合地方新市民金融需求的特色產品。
04 煉就金剛鉆并不易
三億新市民的保障需求,是一塊大蛋糕,更是一塊硬骨頭。
從今年這個缺少一些暖意的“開門紅”來看,在疫情防控、渠道轉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撬動居民的保險消費需求并不容易。雖然新市民在醫療、養老等方面擁有龐大的保障需求,但要將這一群體的潛在需求真真切切地轉化為實際購買行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曾記否,北京人社局一位副處長兼職外賣小哥的紀錄片此前全網刷屏。其中有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當這位副處長提出平臺應該設計一個機制,強制要求達到一定工作時長的外賣小哥休息時,外賣小哥的答復是,平臺并沒有強制他們干多久、接多少單,而是外賣員根據自身經濟情況想更努力地提高收入。
對于新市民中為數不少的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來說,激發提高收入的動力易,撬動非生活必要的支出難。以此前推出的專屬養老保險為例,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種靈活就業人員是這一產品重點聚焦的人群,但從前期參與試點公司的反饋情況來看,此類群體可支配收入相對比較低,扣除日常生活成本后的結余資金相對緊張,而且此類群體往往還承擔著更多家庭責任,在留足一定緊急備用金的情況下,普遍無力承擔商業養老保險的保費。
由此來看,聚焦新市民,不僅對保險公司優化銷售渠道、提高銷售隊伍動力提出挑戰,更考驗保險公司的產品研發能力。如何做好需求、成本和收益之間的平衡與取舍,是險企加強服務新市民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
說到產品設計,對于保險來說,數據自然是最重要不過的東西。但在新市民群體內部,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人群的經濟能力、消費觀念、風險特征、保障需求,也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其中一些群體本就因為征信等方面的數據不完善而難以獲得傳統金融服務。
如何獲取充足、有效的數據來支持產品開發設計與服務優化提升,是保險業轉型發展所面臨的老問題了。目前來看,個別保險公司通過與互聯網平臺開展合作,為新市民中的細分群體提供保險保障。但想要從更大范圍上推進提升保險服務新市民的水平,還需要依靠暢通社保、醫保、民政等多方數據的銜接與流動,相關工作仍是任重道遠。
3億新市民的金融服務需求“被看見”是好事,但絕不能將其過度開發,需避免部分新市民因金融知識不足、征信意識不強而導致的沖動消費甚至過度負債。廣大金融機構若想服務好新市民,加強金融理念的傳播,提高金融安全意識,對消費者做好權益保護,增強金融反詐能力是需要邁出的第一步。
保契銳評丨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瓊瑤今日花葬,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跟世界告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