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大家談
養老事業是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牽動千家萬戶,事關每一個人的幸福生活。
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正式對外發布。這一重磅文件從醞釀到落地,歷經一年左右時間,一舉一動備受關注。
文件作為頂層設計,明確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總體要求、發展方向、長遠目標和實施路徑,將有效整合養老保障資源,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有助于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養老保險需要。
從社會各界對文件的熱議和反響情況來看,焦點主要集中在政策協同、稅收優惠、產品運營、資金來源等方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也存在一些誤區。針對這些關切,筆者結合自己了解到的情況,提供一些信息,希望能起到廓清迷霧的作用。
01 配套政策文件在路上
《意見》公布后,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充分探討,并提出關切:比如賬戶額度未來能否動態調整,如何確保投資安全等。
這些問題的答案,有的在《意見》中有體現,有的相關部門之前在不同場合回應過,有的會在接下來的時間陸續得到回應。
這是一份宏觀指導性文件,統籌全局,協調各方。按慣例,要讓好政策盡快落地實施,精準實施,一定會有相關配套文件出臺,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構筑起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的政策基礎。
從《意見》中透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個人養老金發展涉及人社部、財政部、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等多個部門,各部門之間能否形成合力,直接關系到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成敗。如何“攥指成拳”,而不是“九龍治水”,考驗著有關部門的智慧和能力。
筆者了解到,人社部正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出臺配套政策,推動制度落地實施,為人民群眾養老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相信從這些配套政策中,我們可以讀出更多信號,找到想要的答案。
對于大家關心的賬戶額度未來能否動態調整問題,《意見》中有明確答案:“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繳費上限。”
適時調整,本就有動態調整的意思。
02 可能采取稅收遞延優惠
稅收政策是撬動個人養老金融市場的重要杠桿。能否將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起來,稅收政策的運用與設計是關鍵因素。應提高稅收優惠額度,簡化操作流程,提高產品吸引力,激發購買積極性。
有人建議,直接將12000元的額度上限,納入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這確實是激發老百姓參與積極性的有力因素,但能否如愿實施需要時間,需要耐心。
在稅收支持方面,按照國際慣例,很多國家對個人養老金賬戶采取稅收遞延優惠。在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中,對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也有稅收遞延優惠。因此,在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稅收優惠方面,一開始很有可能實行遞延優惠。
實際上,在2021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人社部養老保險司負責同志就曾釋放重要信息,“個人養老金一開始可能會與個稅遞延試點的政策相銜接。”
對一項新政策來說,有序落地、平穩起步最重要?!兑庖姟芬裁鞔_指出:結合實際分步實施,選擇部分城市先試行1年,再逐步推開,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確保本意見順利實施。
好飯不怕晚。先行試點,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科學可行。對稅收優惠政策實施來說,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很多,既要與現有政策銜接好,又要滿足未來增量業務發展需要。
03 養老金融產品將百花齊放
《意見》的出臺,令無數長期為個人養老金鼓與呼的人士倍感振奮,認為這是養老金事業的里程碑,中國終于推出了有稅收優惠的可以有個人選擇權的積累型個人養老金賬戶,開始了真正意義的養老金投資。
發展個人養老金制度,重點在一個“金”字,即如何通過高效投資,讓老百姓(投資者)的錢能生錢,實現保值尤其是增值的目的,從而使晚年生活更有保障,更具確定性。
對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來說,投資能力和投資收益是首要競爭力,這是最能讓老百姓有真切感受的一面,看得見摸得著,也最能左右老百姓的購買決定。當然,在增強投資能力的同時,產品設計能力、風險控制能力等都要與時俱進,與老百姓的需求相匹配。
從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的用途來看,它可以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這些產品具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且能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特點。
從產品特性來看,保險類產品優勢在于提供穩定收益,同時為投資者提供風險保障;理財基金類產品長于投資,但風險保障程度略弱。產品各有所長,亟待形成合力。
但從前期推出的多種養老金融產品試點情況來看,效果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這其中有產品吸引力不夠、稅優力度不足的原因,也和部門間協調難度大有一定關系。
因此,后續推出的產品要及時總結,深度調研消費者需求,在性價比上做文章,在特色和差異化上做文章;金融機構則要在業務激勵、績效考核等方面有所設計,發揮商業運營優勢,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相關行業要摒棄門戶之見,各展所長、同向發力、密切協同,助力個人養老金制度行穩致遠。
萬事開頭難,只要開了頭就不難。
保契銳評丨銀保陣痛難掩渠道前景
2025年,保險業落馬人數或將再創新高
再創農險新局面
監管工作會帶來的保險業新希望
罕有人至的商場背后,是險資的另類投資經
年終獎
防盜易、防家賊難——系列新規有感
逆周期中行刑銜接的可能性
提防分紅險異化為金融怪獸
瓊瑤今日花葬,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跟世界告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