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亦是經濟的發展之本。
近年來,為更好地支持我國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戰略,農業保險的地位不斷提升,政策層面頻頻釋放利好信號。
面對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發展,傳統農險如何跟隨時代步伐,實現轉型升級?政策引導的背后,折射出農險要脫胎換骨,科技賦能成為繞不開的話題。
作為深耕農險業務的經營主體之一,陽光保險近年來不斷探索創新,特別是通過數字化應用,不僅為農戶帶來理賠服務上的便利,也為農險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參照、可推廣的新樣本。
5月19日,陽光保險在2022年客戶節上再次披露,發揮“科技+專業”的力量,陽光天眼風險地圖平臺上線災害風險評級、強風降水風險分析、全國氣象災害預警、陽光天眼預警精靈小程序、防災物聯網監控平臺等客戶防災減災服務功能,可實現我國任一點位的自然災害風險評級,實時向客戶提供暴雨、臺風等14類預警,建立防災物聯網監控平臺。
黑科技,正在成為農業發展、民生保障的強有力后盾。
農業對于我國來說有多重要?這一點,從21世紀以來,我國連續出臺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即可看出。而作為分散農業生產風險的重要工具,農險近年來也被中央一號文件頻頻提及。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就提出,要積極發展農業保險;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信貸資金投入和保險保障力度。
緊接著,2022年4月,銀保監會下發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再度強調農業保險的重要性,對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給出了具體任務,并明確提出要增強保險服務鄉村振興的功能作用,提升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
鄉村振興、三農發展離不開農險的助力,而農險的發展則有賴于國家政策的扶持。
回溯我國農險本身的發展歷程,最早可追溯至2003年,當年中央首次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農險制度”,標志著我國政策性農險正式起步。
持續多年的中央財政及各地政府不斷優化農險補貼政策,有效支持了農險保費規模平穩快速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農險保費收入已接近千億,達到976億元,同比增長19.8%。這也是自2015年來,農險保費連續七年保持10%以上增速。
盡管在財政補貼、扶持三農等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農業保險實現了快速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我國農險覆蓋深度、密度,以及滿足農業風險保障的實際需求來看,還存在較大不足。
為此,2019年10月,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和林草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我國農險高質量發展劃定目標:
2022年,要基本建成功能完善、基礎完備、運行規范,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相適應、與農戶保障需求相契合、中央與地方分工負責的多層次農險體系。
2030年,農險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整體發展基本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補貼有效率、產業有保障、農民得實惠、機構可持續的多方共贏局面。
對于經營農險業務的保險機構來說,面對農險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目標,如何找到發力點,也成為不得不正視的一大考題。而圍繞這一問題,2022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的《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辦法》已給出了一些思路,那便是提升農險經營的科技能力。
《辦法》指出,保險機構應加大科技投入,采取線上化、信息化手段來提升承保理賠服務能力及效率,推動科技賦能,以更好滿足被保險人在農業風險保障方面的需求。
在科技應用方面,《辦法》也提及險企可采用生物識別技術等手段,對標的進行標識記錄,確保投保信息真實、準確;可采用無人機、遙感等遠程科技手段查驗標的以及開展查勘定損工作。農險轉型升級,對險企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說起科技,實際上近年來很多前沿技術在農險,乃至在整個財產險市場已經得到較為廣泛的普及。不過,在很多偏遠山區和小規模農戶中,還未充分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如何讓科技真正走到山間、鄉野,實實在在地為農戶分憂,或許這才是科技賦能農險真正的價值所在。
作為長期深耕農險業務的經營主體之一,陽光財險近年來在農險科技方面探索頗多,在諸多理賠實踐中打破傳統思維、因地制宜,將科技融入到個性化場景,幫助農戶化解了針對性的痛點。
以2021年陽光財險在云南省昭通市開展的生豬養殖險業務為例,陽光財險總部非車理賠部負責人肖廣森告訴『A智慧保』,由于昭通市地處偏遠山區,養殖戶出險報案后,查勘員辦案往往需要翻山越嶺,整個過程不僅耗時費力,對于養殖戶來說,從報案、查勘再到最終結案,也需要等待較長時間。在漫長的等待中,養殖戶無法對病豬及時進行消殺掩埋處理,加大了潛在的養殖風險。
為有效縮短理賠時效,陽光財險面向昭通生豬養殖戶推出了線上理賠服務,客戶出險后借助微信小程序的視頻連線功能,即可協助遠程理賠人員抓拍高清照片并上傳,完成勘驗。這一操作取代了現場查勘的傳統模式,讓養殖戶足不出戶便能快速理賠。
肖廣森還介紹,為應對區內手機信號較弱的問題,公司還特別開發了“離線功能”,便于養殖戶在離線狀態下完成拍照;為解決當地留守老人對小程序使用較為陌生的問題,公司專門在承保的村子中設置了相應的對接服務人員,以便指導老年客戶使用小程序。
據了解,陽光財險在昭通市生豬養殖戶中推出的線上理賠服務,得到了當地農戶和政府的好評,目前該項服務已成為當地服務創新的典型。
除了在農險理賠端強化科技應用,陽光財險在承保環節也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如陽光財險在新疆開展奶牛養殖險業務中,為提升奶牛驗標效率,公司采用先進的“牛臉識別”技術,并通過向日葵農險App進行線上化作業,精準高效地為每一頭牛打造了專屬“身份證”,這不僅管控了奶牛承保理賠的道德風險,也有效縮短了后端理賠服務時長。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提到的“向日葵農險”App,是陽光財險為農險業務專屬研發的“智慧大腦”,App主要應用3S、智能點數、人工智能及測長估重等技術,嵌入衛星影像底圖數據,可以實現農險線上驗標、查勘、承保、理賠等功能。此外,該App還將對接氣象、農業生產、災害輿情等信息,為農戶提供應急的防災減損、風險預防服務。
可見,通過一系列前端科技的應用,陽光財險已經打造出“智慧農險”模式,這也為當前我國農險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新樣本。
不過,肖廣森也進一步指出,在農險服務中,很多科技的應用門檻并不算高,其真正的難點在于,險企能否站在客戶立場,將一系列機制障礙打通,讓科技創新落在實處。而陽光財險在農險業務上的優勢,便是在引進技術的同時,背后也有著較為通暢的管理機制作為支持,可以讓農險科技創新不斷落地,推動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
現在,全國各地政府部門、監管機構都在不斷因地制宜推動鼓勵農險創新,創新的形式各有不同,而鼓勵的方向則都是促農業高質量、農戶高收入、農險高科技。未來,期待更多農險服務新樣本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涌現。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