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二代(II)”的正式實施,讓很多保險公司過上了“捉襟見肘”的日子。當監管對風險管控提出更高要求時,也預示著將有很多險企要面臨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的尷尬。
正是基于這樣的政策改變,越來越多的險企走上了增資“補血”的道路。然而,這一過程需要時間。
對于險企而言,有時資金一時難以到位,但是按照新監管辦法,償付能力充足率又不達標,這樣身處“夾縫中”,險企該如何“自救”?或許,一份過渡期政策的申請可以暫時緩解壓力。
近日,都邦財險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這也是“償二代(II)”實施以來披露的第一份償付能力報告。在這份報告中,『A智慧保』注意到,都邦財險2022年第一季度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25%。
雖然償付能力充足率達到監管給出的標準線,但這并不能代表高枕無憂。都邦財險也表示,這是在“二期規則過渡期政策下”的數據。面對監管給出的3年過渡期,這家從東北走出來的財險公司又該如何把握機會,早日踏上“達標”之路?
據都邦財險2022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5%,較2021年第四季度提高了1個百分點。不過,這并非都邦財險在“償二代(II)”下的真正數據。
在報告中,都邦財險稱,2022年3月21日, 銀保監會償付能力監管部向都邦財險正式批復《關于都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償付能力監管規則(II)過渡期政策的通知》(銀保監償付[2022] 46 號),并給予了都邦財險自2022年至 2024年3年的過渡期政策。
也就是說,在2022年第一季度末“償二代(II)”工程過渡期政策規則下,都邦財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達到125%。而這一信息的公開,不僅訴說了都邦財險當下的情況,或許也透露出了“償二代(II)”給像都邦財險一樣的中小險企的資本帶來不小的壓力。
作為第一家公開表示申請了“償二代(II)”過渡期政策的險企,都邦財險或許并不是個例。因為在“償二代(II)”規劃期間,監管早已預料到如今的情況。
為此,銀保監會曾明確指出,保險業自編報2022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起全面實施規則II,但對于受規則II影響較大的保險公司,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過渡期政策,允許在部分監管規則上分步到位,最晚于2025年起全面執行到位。
而對于那些“受影響大的保險公司”,銀保監會也給出明確指示:
因新舊規則切換導致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或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或跌破具有監管行動意義的臨界點(如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50%以下、120%以下或100%以下,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降至75%以下、60%以下或50%以下)的保險公司,可以向銀保監會反映有關情況,銀保監會將根據實際情況一司一策確定過渡期政策。
這也意味著,在接下來的2022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或還有險企是用過渡期政策下的規則來確定自己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以期平穩過渡。
雖然給予了3年的過渡期,但并不代表都邦財險可以放慢前進的腳步。在償付能力報告中,都邦財險稱,過渡期政策的批復執行,雖然對當前公司償付能力有較大的提升作用,但隨著時間推進,風險因子將以年度為單位逐漸上升,到2025年過渡期結束。
也就是說,過渡期是暫時的,要保證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還要從自身找出路。因此,除快速地補充資本外,培養持續性的“造血”能力才是當務之急。
其實,談及都邦財險,這家公司在市場上的發聲并不多。作為一家誕生于吉林省的國有控股財險公司,2005年成立的都邦財險,可謂承擔著當地政府的重托,開啟了保險發展之路。如今已近17歲的都邦財險,在經營發展上,并沒有較為突出的表現。
天眼查數據顯示,2005-2009年,都邦財險均處于虧損狀態,尤其是2008年虧損額達到9.58億元;2010-2014年,5年時間內,都邦財險實現了盈利,但到2015年又轉為虧損,金額為-1.22億元;2016-2017年,實現微盈利;2018年開始至2020年,又出現了連續三年的虧損。
2021年,根據四個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統計,其凈利潤為-2.43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為-0.02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都邦財險的保險業務一直在收縮。例如,2017年,其保險業務收入為42.12億元,但2018年則收縮至38.47億元。根據其2021年四個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統計,當年都邦財險保險業務收入為35.53億元,較2020年的37.85億元又下降超過2億元。
一邊收縮業務,另一邊卻連續出現虧損,這背后又訴說著怎樣的發展處境?
從業務層面看,都邦財險對車險的依賴度并不小。2018-2020年,都邦財險車險保費收入分別為32.25億元、31.98億元、30.49億元,而車險在整個業務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80%以上。
不過,占比較大的車險,對于都邦財險的盈利并沒有起到正向的輔助作用,相反,2018-2020年,其車險承保利潤分別為-2.6億元、-2.16億元、-1.8億元,可見其中的艱難。
從分支機構看,都邦財險官網顯示,“在歷經15年發展后,公司已經設立33家省級分公司,400多家地市級分支機構”,但其2022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會計年度,省級分公司32家,下轄中心支公司143家,支公司99家,營業部3家,營銷服務部134家。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近兩年都邦財險在分支機構方面有所縮減。有媒體報道稱,2021年都邦財險撤銷了54家分支機構。
或許正是這樣的改變,讓都邦財險近年來的保險業務收入出現了下降。
“公司整體經營策略是堅決守住償付能力生命線,所有經營計劃均圍繞這一目標制定和執行,在此基礎上逐步提升最低標準,保證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健康、穩定。”都邦財險在一季度報中如是表示。
一邊是尋求發展,一邊是應對監管,都邦財險該如何化解這種尷尬?
都邦財險表示,其實自2021年以來,公司已經針對償付能力下降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尤其是在經營管理、投資配置等方面,多次組織相關會議研究探討應對經營虧損、償付能力下降的配套措施。
具體來看,一方面是提高成本控制對經營重要性的認識,認真梳理各項成本管控流程,制定和實施相關管控措施;另一方面,積極開展資產配置計劃,提高資產配置有效性,加強綜合經營水平。
在戰略規劃方面,都邦財險加大非車險業務發展力度,提升非車險業務權重,抵消車險綜改帶來的不利影響。
不過,都邦財險仍將密切關注規則II下(不考慮過渡期政策)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的變化情況,改善經營,提高盈利能力,提升實際資本。在采取一切措施降低資本需求的基礎上,增加資本金來提升實際資本是最直接有效提升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方法。
據悉,目前都邦財險已向各股東申請,近期將進行同比例增資4億元,緩解償付能力的壓力,達到短期內快速提升償付能力充足率的目的,保證健康穩定發展。
除此之外,對于下一步計劃,都邦財險表示,在2022年第二季度,沒有上市計劃、分支機構開設計劃、業務結構大規模調整等對償付能力充足率產生重大影響的經營活動。
或許,在增資完成后,都邦財險的償付能力壓力會得到緩解,但要想在“達標”下保持穩定發展,改善業務結構,并積極調整投資策略,是不可疏忽的因素。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