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或者包括名目繁多科技應用,諸如智能駕駛、OBD等產品或技術技術,在車險尤其是商用車保險領域有廣闊的前景。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2400萬輛商業車規模,并且每年以8-10%的同比增長在上升,年保費量大致在3000億元。但另一方面,全國的商用車險賠付率在2021年底大概是120%左右,部分市場也因此出現了商用車投保難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保險行業的經營挑戰較大。
在車險綜改的整體環境下,常規的好品質業務大公司寸土不讓,很多中小公司只有走向差異化經營,把目標瞄準了商用車領域,但因為沒有數據支持和理賠管控,很多公司是淺嘗輒止,或者刀口舔血。
科技公司也大力發展自己產品在保險上的運用,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目前都沒有形成完整的模式,都是零敲碎打的小范圍的合作,兩個需求完全吻合的行業,理論上應該情投意合,但現實卻步履維艱。通過對個案的分析和研究,我們認為目前這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一、科技的應用最終是減損,而不是篩選業務
在保險行業,車聯網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承保環節篩選業務,因為周期短,見效快。但同時因為技術的高度集中,大部分的科技應用,或者說算法評分差異不大,造成了同質化競爭,這種同質化競爭帶來的是局部幾家公司在商用車險市場的價格戰,其激烈程度并不低于非營業車。
減損方向,除了技術之外,需要對行業產業鏈和利益格局的重塑,這一點對于大部分的科技公司而言,難度較大。有些科技公司跟我報怨說保險公司對科技的熱忱度不夠,誠然這里面是有保險公司經營體制的問題,但關鍵的問題是保險公司的深層次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差異化的定價體系和科學的可持續的減損方式。
就像有個大保險公司領導說的,目前的市場他們根據自己的數據和經驗,足以篩選出自己的意向客戶,沒必要在科技上浪費時間,承擔決策風險。
二、科技只是輔助,管理才是風控的關鍵
車聯網產品的客戶應用大體雷同,基本包括以下幾種,但是這些不是風險控制最關鍵的因素:
舉例來說,一個物流公司的車子出險頻度特別高,好幾臺車被拒保,我問物流公司老板,你不知道現在一個賠案要關聯三年的賠案嗎,為什么都要報保險。老板也是欲哭無淚,他說實際上這些案子已經是篩選過了,好幾個都已經自掏腰包了。你知道嗎?現在司機是稀缺資源,都是上了年紀的一些人,我們都是求著他們拉貨,成本很高,還談什么管理呀。
相反的,有一家頭部的物流公司的全國賠付率非常低,就是因為它有完整的管理方案,比如行駛里程在450公里以上的行駛路線,必須匹配兩名司機。而且該公司司機隊伍穩定,行駛路線也較固定,風險比一般物流公司低很多。
技術不是萬能的,在傳統市場領域,仍然需要管理做為最重要的手段。
三、第三方技術平臺與主機廠車聯網產品的區別
目前活躍在市場上的主要是第三方技術平臺,但未來很大的應用場景應該在在于主機廠的UBI設備上。細究起來,這兩者有三個或者更多區別:
一是數據上主機廠的量級是第三方平臺不可比擬的,因此他們的維度和算法上會更優于第三方技術平臺;
二是主機上的設備一般是預裝的,與車子是完美匹配的,但是部分第三方產品是加載設備,有一些是在干預制動系統的,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三是在售后上,主機廠一般會配置一些坐席,提供一些增值服務,為車主解決問題,這些都是部分第三方技術平臺薄弱的地方,這其中有些措施對于防止擴大損失有正面作用。另外,主機廠的強大的售后網點也是第三方平臺不可比擬的
……
細節中藏著魔鬼,科技與保險相互促進,并駕齊驅,共同推進商用車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只是這當中要對于細節的把控上要精益求精。
利他方能利己,讓夢想照進現實!
限速背景下,停止內耗是小公司車險發展的第一要務
說真的,財險公司很多人都不愿向上爬了
保險行業C端化的執念不改,業務員的日子就不會好過
虛驚一場!DeepSeeK其實沒那么了解財險行業
最近新能源車險出單平臺很火爆,你怎么看?
只有會不會銷售的區別,沒有車險非車險的區別
暴脾氣的老鄭,會讓他兒子接他的班賣財險嗎?
如果辦一場財險行業的“春晚”,你最期待哪個節目?
財險公司姜總,回村里過了一個不太開心的年
都閃開!財險公司陳總回村了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