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險企2021年度業績報告悉數出齊,財險經營清單浮出水面。
相較跌宕起伏的壽險市場,2021年財險業在前有車險綜改、后有暴雨天災的多方挑戰下,亦是負重前行的一年。
基于這樣的市場底色,上市險企財險業務交出了怎樣的答卷,財報背后有哪些亮點,又暗藏哪些“難言之隱”,值得深入剖析。
凈利增速分化 大災之下賠付額擴大
從盈利能力上看,2021年上市財險機構走出了明顯分化格局。
具體而言,年報數據顯示,財險“老大哥”人保財險2021年凈利潤為225.86億元,同比增8.4%;平安產險2021年實現凈利潤161.92億元,同比微增0.2%;相較之下,太保產險2021年凈利增速最高,同比增長21.9%至63.52億元;太平財險由盈轉虧,2021年除稅后及股東應占經營虧損3.81億港元,2020年同期為盈利276萬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歷2021年頻繁的暴雨災害,疊加車險綜改“增保”后賠付率提升,以及上一年基數較低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上市險企財險業務賠付額顯著增加。
如年報數據顯示,人保財險2021年賠付支出凈額就達到2792.17億元,同比增9.8%;平安產險賠付支出額亦超千億,達1746.63億元,同比增長近14%;太保產險賠付支出為927.21億元,同比增長13.2%;太平產險2021年賠款凈額為216.52億港元,同比大增52.7%。
對于2021年各類自然災害給財險業務經營造成的沖擊程度,中國人保副總裁、人保財險總裁于澤在業績發布會上坦言,2021年大災估損凈額是近10年以來的最高值,公司累計受大災損失凈額達82.86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車險業務首當其沖,損失凈額達34.04億元。
反觀太保產險之所以在賠付支出較大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較高的盈利增速,『A智慧保』注意到,這離不開公司當期較佳的投資表現以及對手續費、管理費等營業成本的控制。
年報顯示,2021年太保產險全年投資收益為77.93億元,同比增14%;全年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為135.09億元,同比減少26.1%;業務及管理費全年為297.5億元,同比減少11.7%。
綜改沖擊車險市場 內卷加劇巨頭爭搶份額
作為財險機構最重要也最重視的經營板塊,上市險企車險業務成績幾何,也備受市場關注。單從保費數據上看,如很多市場人士所料,在車險綜改的背景下,2021年頭部險企也難逃保費下滑的局面。
數據顯示,2021年4家財險機構的車險保費收入清一色下滑4%左右。例如,報告期內,人保財險機動車輛險原保費收入為2552.75億元,同比降3.9%;平安產險車險原保費收入為1888.38億元,同比降3.7%;太保產險機動車輛險的保險業務收入為917.99億元,同比降4%,其中商業險保險業務收入為665.31億元,同比降7.3%;太平產險車險保費收入為210.63億港元,同比亦降4%。
從綜合成本率指標來看,盡管4家財險公司普遍在費用端力推“降本增效”,但由于賠付率較高,直接導致綜合成本率總體上升。年報顯示,2021年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的車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7.3%、98.9%和98.7%,較上一年同期分別上升0.8個、0.7個和0.8個百分點。
事實上,盡管車險業務面臨著后綜改時期的經營陣痛,且整體已處于存量飽和狀態,但為了鞏固車險基本盤,幾家財險巨頭對車險市場的競爭力度絲毫不減。這一點從2021年財險“老三家”車險市場份額不降反升的情況即可看出。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末,財險公司車險的原保費收入累計為7773億元,也就是說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的車險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2.84%、24.3%和11.81%,較上一年同期分別上升0.62個、0.5個和0.2個百分點。
針對車險業務的發展措施,中國人保在年報中透露,人保財險2021年主抓續保率,商業車險和交強險續保率分別同比上升2個和2.1個百分點,承保汽車數量同比分別增長11.3%和9.9%。
中國太保也在年報中指出,太保產險在深入推進分客群管理體系建設,截至2021年底,家用車商業險投保率達93.5%,三者險平均限額達171.1萬元,其中三者險百萬及以上保額客戶數達2199萬人,較上一年末增長28.2%。
不難看出,為應對車險綜改的挑戰,大型險企皆在探索精細化的車險經營模式,以更好地鞏固車險市場地位。這也意味著,未來行業集中度也將不斷向頭部靠攏。
非車承保存隱憂 風險點移至責任險健康險
眾所周知,近年來財險公司為擺脫對車險業務的依賴,正加大力度發展非車險業務,曾經信用保證險業務就一度成為拉動非車業務增長的利器。
然而,受宏觀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融資類信保業務承保風險也隨之暴露,承保虧損嚴重。為此,各家險企也逐步收縮戰線,強化風控能力。年報顯示,2021年,財險“老三家”在信保業務上均實現盈利。
不過,『A智慧保』注意到,2021年頭部財險機構非車業務的承保風險點正轉移至責任險、意外及健康險業務。
首先,從保費收入來看,上述保險業務保費增速相對較大,皆保持兩位數增長。如責任險業務上,2021年人保財險實現責任險原保費收入331.32億元,同比增長16.4%;平安產險責任險原保費收入198.75億元,同比增長29.8%;太保產險責任險的保險業務收入109.48億元,同比增長24.6%。
健康及意外險業務方面,人保財險2021年意外及健康險原保費收入為806.92億元,同比增長21.9%;平安產險的意外及健康險原保費收入為226.15億元,同比增長32.6%;太保產險的健康險保險業務收入為121.98億元,同比增長37.3%。
不過,在責任險、意外及健康險業務保費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也頻現承保虧損的情況。如在意外傷害及健康險方面,人保財險2021年承保虧損19.52億元,綜合成本率為102.6%,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太保產險的健康險業務盡管較上一年承保虧損額明顯收窄,但2021年仍虧損近2億元,綜合成本率為101.9%。
除此之外,人保財險和平安產險2021年皆在責任險承保經營上“折戟”,由盈轉虧。2021年人保財險的責任險業務承保虧損16.44億元,平安產險責任險業務虧損8.2億元,該業務的綜合成本率分別為107.3%和105.1%,同比分別上升10個和10.5個百分點。
事實上,財險公司經營健康險業務承保盈利不佳的現狀,近年來一直存在。在市場人士看來,這主要源于財險機構對短期健康險業務的客群精細化運營及費用控制能力較弱,流量式打法下價格戰愈演愈烈,且賠付率也持續提高,繼而導致盈利狀況不斷惡化。
除健康險業務外,對于責任險承保虧損的原因,人保財險在年報中解釋稱,主要是受人傷賠付標準隨社會收入水平上漲,導致人傷險種賠付成本提高。平安產險也表示,受全國城鄉人身損害賠償標準逐步統一的影響,責任險市場整體虧損。在北京聯合大學保險系講師楊澤云看來,如果財險公司布局健康險業務的短期戰略就是為了市場份額,虧損可能也在預料之中。如果公司是要在健康險業務上當期獲得利潤,就需要提高費率、核保和核賠條件,以降低賠付率。
對于責任險業務的虧損原因,人保財險及平安產險的年報中均提及主要是受人傷賠付標準上漲影響,導致賠付成本提高。
另一大型財險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則對『A智慧保』坦言,目前責任險市場的經營水平還相對粗放,為搶占市場規模,業務跨省經營、低價競爭等亂象也比較普遍,人傷賠付成本提升下自然容易出現虧損。并且,由于行業相關的賠付數據尚未實現打通,也會導致險企在定價方面不夠精準。“近期,部分大公司已對責任險發展上的問題著手進行整改。”該專業人士進一步透露。
2022“穩”字當頭 管理層看好新型車險前景
告別負重前行的2021,展望2022年,各家上市險企對于財險業務發展將推出哪些戰略舉措,整體路線又是怎樣的更值得期待。
『A智慧保』注意到,在最新召開的上市險企年度業績發布會上,管理層不約而同提到了“穩”字。如于澤就指出,2022年公司車險經營將以堅守盈利為底線,確保份額穩定為主線,不斷推進車險高質量轉型。具體舉措有:堅持車險有效益發展原則;聚焦家用車發展;堅持強化直銷直控渠道建設、去中介化等。同時,預計2022年傳統車險賠付率、費用率將保持相對較為穩定的水平。個人非車險業務將繼續保持高于市場的增速,繼續成為公司最具成長性的業務板塊之一。
太保集團董事長孔慶偉也在公司業績發布會上提出,2022年乃至未來幾年,仍要穩字當頭、穩中求變、穩中取勝。尤其是在當下環境嚴峻的條件下,要聚力可持續,要做到遠近結合、量質并舉、知行統一。
除此之外,各家財險機構也紛紛公開表示,看好新能源車險市場的發展前景,并對實現承保盈利有信心。
于澤就在業績發布會上提及,公司高度重視新能源車險發展機遇,早在新能源專屬車險示范條款開發期間,就著手大數據應用技術的儲備,并通過與電池供應商、新能源車企等外部伙伴合作,實現對新能源車險的精準定價。從目前掌握的數據看,我們有信心讓新能源車險業務經營保持盈利。
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也透露,從近兩年承保情況來看,太保新能源車險增長較快。截至3月21日,增幅超過一倍,在新車車險業務結構中占比明顯提升,已經超過兩位數。基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太保產險加快商業模式創新,盡管當前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仍偏高,但業務品質已逐漸優化。
中國平安也在年報中闡述,未來,平安產險將繼續推動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探索新能源車險專屬產品及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推動車險業務健康發展。
結 ?語
從2021年四季度和今年以來的車險保費數據上看,車險綜改的沖擊力正逐步減小,在精細化經營和新能源車定價能力提升的背景下,各家頭部財險機構有望在車險業務上企穩改善。
但對于健康險、責任險等非車險業務,顯然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如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在發布會上所講,車險綜改后很多保險公司轉戰非車險,以致非車險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并且由于直保單和國際再保單價格倒掛,非車險業務風險暴露比較多,做好品質管理和風險轉移非常重要。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