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保費。”在3月28日下午中國人保召開的2021年業績發布會上,人保集團董事長羅熹這樣表示。
作為共和國保險的“長子”,中國人保又一次站在行業面前,向市場交出過去一年的成績。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人保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854.23億元,同比增長3.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16.38億元,同比增長7.8%;總投資收益率為5.8%,與2020年持平;基本每股收益為0.49元/股,同比增長7.8%……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人保的這份成績單正如羅熹所說,“不負期待”,于人保而言,則是重要的鋪墊。畢竟,在卓越保險戰略要全面推動、落地見效之際,這份成績的到來,是基礎,更是信心。
不過,就像羅熹所說,中國保險業依然處于戰略轉型期,中國人保也正處在重要的發展期。面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從“老人保”走向“新人保”準備了怎樣的彈藥,規劃了怎樣的路徑,引發市場關注。
歸母凈利潤逆勢增長
但股價仍被低估
“增長是效益的基礎,效益是增長的導向。”對于保險業發展中規模與質量的問題,羅熹表達出了這樣的看法。
其實,從人保一年前高喊出“要重回行業C位”,啟動卓越保險戰略,便可以看出管理層對于堅定高質量發展與走向行業前列的決心。而如今,這樣一份穩增長的成績回應曾立下的目標,雖然有距離,但對于正處于“起跑”階段的“新人保”來講,已是不易。
眾所周知,2021年,中國保險業經歷了跌宕起伏的發展過程。無論是從保險行業自身正在經歷的轉型陣痛,還是國內外經濟環境的不穩定,亦或是疫情的反復無常,都給保險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壓力。
單從行業看,就能體現出來。2021年,保險業原保費收入4.49萬億元,同比下降0.79%,這一增速相較2020年正增長的6.1%下降了近6.9個百分點。面對這樣的“寒冬”侵襲,多數險企都面露難色。
不過,從人保來看,卻出現了“逆勢前進”之勢:
數據顯示,2021年,人保集團營業收入為5976.91億元,同比增長2.4%;利潤總額為358.93億元,同比增長 13.4%;凈利潤306.02億元,同比增長8.2%;全年總投資收益631億元,同比增長11.2%;總投資收益率為5.8%,與2020年持平。
在同業其他險企紛紛出現盈利下降,投資收益下滑之際,人保的這次逆勢上揚,讓市場看到了“新人保”的力量。分析背后的原因,與人保在2021年的一系列變革分不開。
據悉,2021年于人保而言是重要的轉折點。從戰略層面看,人保調整了戰略方向,定下了“1+7”的戰略框架,并按照卓越保險戰略的方向,謀劃推進六大戰略服務,完善戰略實施機制,創新戰略項目,加快體制變革,強化科技賦能,做實風險防控;從人事層面看,2021年的人保更是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進行了大調整。
這樣的變化,其實為人保的改變做了鋪墊。尤其是卓越保險戰略的實施,從2021年延續至今,如今到了要全面實施、落地見效的關鍵時刻。穩中有進的核心經營業績,無疑給人保及資本市場吃了“定心丸”。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成績并沒有很好地在股價方面體現出來。對此,人保集團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李祝用表示,中國人保的股價是被低估的,目前A股和H股股價對應的股息率分別為8%和3.7%,值得長期持有。
財險板塊做“加減法”
非車填補車險下滑缺口
“從保險供給看,當前險企的險種結構還不均衡。例如,財險中的車險占比最大,而責任險、巨災險和新興險種的發展較為滯后。”對于當下的保險業發展,人保用不均衡描述了目前的發展現狀,而這也是各家險企開啟轉型、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說到財險業,其實車險的地位不言而喻,而這也是導致業務結構不均衡的根本原因。但經過2020年、2021年的綜合改革后,如今的車險市場已非昨日之面貌。數據顯示,2022年1月,車險保費收入828億元,占整個財險市場的46.7%,這一占比相較此前的60%、70%,乃至80%市場份額來看,足以看到車險綜改后的成效。
正是這樣“顛覆性”的改革,讓大部分險企出現了車險綜改下的“后遺癥”。車險保費一旦下降,整個財險業務都跟著不景氣,這樣的現狀影響的不僅有中小險企,而且還包含一些頭部險企,人保財險也不例外。
數據顯示,2021年,人保財險的車險保費收入2552.75億元,同比減少3.9%;承保利潤為66.72億元,同比減少24.3%;由于車均保費下降、賠付責任增加以及“7·20”河南暴雨等因素影響,機動車輛險賠付率為70.1%,同比上升12.1個百分點;綜合成本率為97.3%,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
不過,作為中國財險業的“老大哥”,人保財險并沒有受到車險保費下降而導致整體財險業務下降。相反,2021年的人保財險還出現了逆勢攀升。
數據顯示,2021年,人保財險保險業務收入4495億元,同比增長3.8%,市場份額為32.8%,繼續保持市場主導地位;凈利潤為226億元,同比增長8.4%。
分析背后的原因,人保財險總裁于澤表示,這是得益于人保財險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堅持降本增效,強化風險管控的結果。從非車險看,2021年的人保財險有了很大的進步,數據顯示,2021年,人保財險非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931.09億元,同比增長16.1%,占比43.1%,同比上升4.6個百分點。
在業務結構調整的同時,在新能源車險方面,人保財險亦走在行業之前。“2021年底新能源專屬車險條款實施以前,人保財險就已經著手對當時的新能源車做了從承保理賠和從人、從用、從車定價模型的建立。目前人保財險的新能源車整體盈利。”
對于未來的發展,于澤表示,經過了2021年的壓力釋放期,2022年車險保費應該會有一個恢復性增長。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作為曾經踩雷的信保業務,2021年,人保財險也實現了扭虧為盈。數據顯示,2021年,人保財險持續加強風險管控,整體信用保證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8.4億元,同比減少46.2%,其中融資性信用保證險業務規模同比大幅減少,但盈利性較好的非融資性信用保證險業務規模同比增長31%。
壽險人力“擠水分”
要“實實在在”的保費
“人人都有一個聯合健康夢,但在中國,還沒有建立成熟的健康保險商業機制。”談及中國保險業面臨的挑戰時,羅熹這樣表示。其實,不僅是健康險領域,在整個人身險領域都在經歷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
轉型是近年來壽險業始終堅持的總基調,也是各家險企在業務發展中的主要考量。尤其是自2021年以來,大力清虛人力隊伍、聚焦價值創造、提高價值業務增長成為各家人身險公司的主要方向。
人保壽險,作為人保集團的另一個增長極,必然也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變化。據介紹,在集團卓越保險戰略的引領下,人保壽險正堅定不移地推進“大個險”磐石計劃2.0在總、分公司有效落地,通過客戶經營和專業化銷售驅動健康人力發展。
從數據層面看,這一改革也有了一絲成效。2021年,人保壽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968.47億元,同比增長0.7%;利潤總額50.79億元,同比增長58.8%,經營活動凈現金流457.71億元,同比增長363.4%;內含價值1114.3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9%。
但新業務價值方面,與其他險企類似,受到疫情及代理人數量變化的挑戰,一年新業務價值為32.27億元,同比下降40.6%。
不過,羅熹認為,壽險要聚焦業務價值和有效人力,就要構建長期投資收益渠道,構建保障風險安全生態,在業務發展前,要把握質量優先。
“壽險在前期的發展過程中,把壽險做成一個理財,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導,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保費。”羅熹進一步指出。
科技走向“雙輪驅動”
人保科技、人保金服各司其職
回看2021年的中國人保,可以說豐富多彩。無論是戰略的調整,還是人事的布局,作為“新人保”啟航的第一年,2021年于人保來講,意義重大。畢竟,這一年是人保為卓越保險戰略全面鋪開打基礎的一年。
不過,在業務層面之外,技術層面的支持亦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人保在2021年的業績報告中這樣表示,保險科技加快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深度賦能保險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如何發揮好保險科技作為險企發展能力“倍增器”的作用,將是行業未來的競爭焦點。
因此,作為保險前進中的重要動力源之一,科技已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環。
在科技方面,人保也投入了很多舉措。據悉,2016年成立人保金服;2018年1月,人保金服聯合外部產業資本發起設立了愛保科技,通過科技創新對傳統保險銷售服務進行變革;2020年,人保又組建了集團研發中心、數據中心和共享中心三大中心;2022年,人保科技成立。
未來,人保表示將繼續落實集團信息科技規劃,強化科技賦能。其中,人保科技將統籌建設集團基礎技術平臺,人保金服將打造為全集團服務的互聯網平臺。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