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15”,打假維權不停歇。
對于企業來講,每年的“3·15”就是一次大檢閱,服務好不好、質量高不高,都會在這一天提心吊膽,一不小心就成為吐槽的對象,引發公眾的 “判決”。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總會好奇 “今年又會有哪些品牌被點名?自己過去踩過哪些坑,上過哪些當?”就在大家等待“3·15”晚會到來之際,各種風險提示亦隨之而來。
保險,一個更注重后期服務的虛擬金融產品,同樣也存在著各種坑坑洼洼,有時讓消費者叫苦連連。被“限時”誘惑、被“返利”吸引、被夸大的保障套住,甚至被“全額退保”迷惑等,各種各種的陷阱潛伏在消費者身邊。
在“假面具”面前,如何識別真相,如何規避風險,是每一位消費者的訴求之一。基于此,在“3·15”到來之際,不僅銀保監會召開了銀行保險例行新聞發布會,并部署了今年的消保工作,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個人信息保護專項整治,各地監管也開始行動,對消費者做出風險提示。
地方監管警示,三大“陷阱”需關注
據『A智慧保』統計,在今年“3·15”來臨之際,除了各家險企開展各種各樣的宣傳教育外,多地銀保監局也針對保險業中頻繁發生的、觸及到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風險事件進行了提醒。
從風險類別看,今年主要集中在三大塊,即:代理維權或代理退保、“套路”營銷、互聯網保險消費。而這三個方面均是當前最受關注、且時常登上保險熱搜的風險。具體來看:
陷阱之一:代理退保
代理退保,近年來最常見的騙保方式,不但傷害的是保險公司,也讓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
在這項風險中,監管指出一些非法組織或個人打著為消費者維權的旗號,推出“代理投訴”“代理退保”“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等所謂“代理維權”服務誘騙消費者,名為代理維權,實則謀取非法利益。
從操作手法看,不法分子主要通過誘導消費者委托“代理維權”,收集消費者身份證、銀行卡、保單、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敏感信息,然后唆使消費者無視合同約定,捏造事實、提供偽證,以此來獲得退保,而不法分子也可以達到從中收取高額手續費、截留套取資金、唆使消費者轉購非法理財產品或參與非法集資等目的。
而這些打著“代理維權”“代理退保”幌子的不法分子,其實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金融市場正常秩序。因此,監管提醒消費者要準確識別非法代理維權手法及其危害,警惕非法“代理維權”陷阱等。
陷阱之二:“套路”營銷
生活中總有各種各樣的套路,保險圈也不例外。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各類偽金融產品及“套路”式營銷行為層出不窮,不僅有損金融業的正面形象,也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從此前的監管提示看,保險圈的“套路”營銷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 片面宣傳“首月0元”“首月1元”“免費領取”,以“零首付”等套路給人優惠錯覺,實際上是將保費分攤至后期,消費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費優惠。
· 炒作“限售、限時、限量”,不如實、不準確介紹產品責任、功能和保險期間。
· 以銀行存款、理財產品等其他金融產品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等銷售誤導行為。
而在這些“套路”的背后,就有消費者因所謂“免費”“限時”等被套路,被誤導投保了完全不了解的保險產品。
因此,為防止“套路”營銷侵害自身合法權益,監管提醒消費者從正規機構、規范渠道,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需求購買金融產品,堅持獨立思考、理性的消費觀念。
陷阱之三:網銷高息
互聯網時代,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也帶來了一些風險隱患。
眾所周知,隨著數字金融業務蓬勃發展,互聯網保險產品因選擇性多、投保方便快捷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但面對眾多的互聯網保險產品,很多消費者都存在盲目選擇的風險。
為此,監管提醒消費者應注意核實投保平臺的銷售資質,切忌盲目選擇導致上當受騙;應提高網絡安全意識,不隨意點擊來路不明的鏈接或隨意掃描二維碼,以免個人重要信息泄露、銀行賬號被盜或資金受損;不要輕信互聯網保險產品“高息”宣傳,要認清保險的首要功能是風險保障,避免遭遇非法集資騙局。
同時,消費者在選擇保險時,要仔細閱讀保障責任、保險期限、責任免除等重要產品信息,根據自身保障需求和經濟承受能力理性購買合適的產品。
若發生消費糾紛,可以通過保險機構客服熱線等官方渠道反映訴求,也可以通過調解或訴訟等方式解決糾紛問題。切勿通過網絡不法分子等“代理維權”,避免個人信息泄露、資金受損、失去保險保障,甚至遭受詐騙的風險。
老年人要謹慎投資,守好 “養老錢”
相對于普通年輕的消費群體來講,老年人的防騙意識稍顯薄弱。尤其是在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守護住老年人的“養老錢”,亦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3月15日,北京銀保監局還針對養老方面進行了風險提示。監管表示,當前,我國已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為了減輕兒女負擔、更好安享晚年,希望通過投資理財讓自己的“養老錢”保值增值。
然而,就在老年人理財的路上,卻因金融知識不足、風險意識不強等原因,落入了犯罪分子的詐騙陷阱。不僅沒有理財成功,反而搭進去了自己的養老錢,得不償失。
基于這種情況,此次北京銀保監局從四個方面警示廣大老年消費者,在理財時一定要看清四類“投資誤區”,即跟風投資、盲目投資、貪利投資、借錢投資。
與此同時,老年人要多參加正規金融機構等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的線上線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多學習金融知識,增強風險識別能力,提高警惕;樹立理性投資理念,做好資金規劃。
如果需要投資,應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可撥打金融機構官方客服電話或前往金融機構營業網點進行咨詢辦理。同時,還要多與家人商量,對投資活動的真偽、合法性進行必要的判斷和了解。
維權有“妙招”,消保劃重點
如果一旦發現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怎么辦?『A智慧保』查閱相關資料給出了整理:
· 涉及民事糾紛,可致電保險公司投訴熱線。
· 涉及民事糾紛,可尋求當地保險行業協會調解。
· 涉及民事糾紛,可向當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 涉及民事糾紛,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涉及違法違規,可撥打銀保監會信訪舉報咨詢電話010-66279113。
需要注意的是,消費者購買保險時被誤導,在“投訴舉報”時要注意收集證據和材料。
當然,為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2021年7月,銀保監會還發布了《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監管評價辦法》,將消保監管評價引入打分制,75分以上才算及格,75分以下面臨整改、停新、禁設分支等。
此外,在“3·15”來臨之前,監管針對保險機構中存在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一些行為也給予了相應的處罰。例如,3月14日,貴州銀保監局就針對君龍人壽因強制消費者在借款過程中投保意外險等違規行為,對其罰款55萬元,相關人等也被處以不同的罰款。
一邊是完善監管制度,一邊是加強對保險機構的合規行為監管,多重防護下,消費者權益保護在不斷改善中。
而今年的消保工作怎么做?在3月15日召開的主題為“銀行業保險業深入推進金融消費者保護”發布會上,銀保監會消保局局長郭武平表示,將從四個方面重點布置:
○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組織開展銀行違規涉企收費專項治理,特別是針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 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個人信息保護專項整治。
○ 出臺一些制度,包括《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等。
○ 繼續加強消費者宣傳教育。
在監管、行業機構與消費者齊心協力下,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將越來越好,越走越遠。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