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疫情再度肆虐,人們心中最原始的保障需求被激發,保險成為轉嫁風險的重要突破口,而此前在互聯網端大火的新冠隔離險也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
然而,熱銷的同時,一個個理賠“套路”出現,也一度引起消費者的質疑。就在隔離險被推上風口浪尖時,銀保監會一紙“緊急通知”讓燥熱的隔離險市場稍許冷靜,通知要求各家財險公司在2月28日前自查、整改結果上報。
不過,就在結果上報的半個月后,行業再次傳出聲音,隔離險要下架了。從火爆熱賣到宣布下架,這背后是監管文件在定音,還是另有隱情?
迫于風控及成本壓力
多款隔離險要下架?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多款隔離險產品將下架,且該消息已經在保險營銷人員朋友圈刷屏。為此,『A智慧保』也通過相關公司客服進行了了解。具體來看:
眾惠相互惠無憂意外險將于3月17日22:00下架,不再繼續銷售;眾安在線愛無憂意外傷害險也將在3月14日24:00下架。
面對曾火爆一時的隔離險,如此匆匆“下場”,著實令人意外。畢竟,在當前國內疫情迎來“倒春寒”,又一波確診小高峰到來的嚴峻形勢下,隔離險本應是隔離避險的“剛需”產品,此時要下架,不禁讓人疑惑。
雖說伴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保險公司針對新冠疫情防護方面的產品研發層出不窮,從抗疫險到新冠津貼險,再到新冠疫苗險,每一時段的不同保險需求都在刺激著不同的產品創新。但總體而言,隔離險因其保障責任切中了大部分消費者需求,在銷售端也最為出圈。
那么,選擇在消費者最需要的時候“退場”,保險公司究竟是基于怎樣的考慮呢?
對此,身為當局者的眾惠相互告訴『A智慧保』,主要是近期多地疫情暴發,從消費者權益保護角度出發,對相關產品進行下架。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告訴『A智慧保』,從當前國內疫情反彈看,這波“倒春寒”來得很猛。正是因為最近疫情的嚴重性,多地出現反復,很多風險不可控,加上隔離險這種場景化的產品,也因疫情反彈而銷量暴漲。一邊是風險程度提高,一邊是銷量上漲,這讓保險公司產生了“不安全感”。
還有不同的聲音認為,因隔離險目前的定價較低,基本在幾十元到百元之間,但從理賠看,每天200-500元不等的賠付,最多賠付30天,這樣的情況有點讓保險公司“吃不消”。因此基于難以把控的風險及成本因素,保險公司為了守住自身的風控底線,開始下架一些銷量大且在保險責任方面比較寬松的產品。
業內人士還表示,從理賠層面看,其實隔離險目前的賠付情況并不是非常多,但保險公司擔心疫情更加嚴重后,風險敞口把控不住,所以才會在此時做出下架的決定。
嚴監管政策發威
折射銷售市場有亂象
從瞬間的火爆,到匆匆的下架,隔離險這款階段性的“網紅產品”緊跟社會熱點。但經歷了短短兩個月左右的熱度后,選擇下架,這背后除了對風控的考慮外,是否也有監管規范效力的助推?
其實,在疫情常態化之時,很多民眾會因不同原因遇到被強制隔離的情況,一旦被要求隔離,就免不了要花費一筆不小的開支。而此時,一款能給予經濟“補償”的保險產品上市,自然備受關注。
此前,『A智慧保』曾就隔離險進行過分析:
但就是這樣一款迎合消費者需求的保險產品,卻在熱銷后不久就受到詬病。有數據顯示,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隔離險的投訴多達1500余條,原因無外乎“理賠條件苛刻”、“退保手續費高”、“欺騙消費者”等。
面對各種爭議,保險業也曾討論隔離險何去何從的問題。尤其是當隔離險深陷爭議漩渦時,銀保監會還發布了《關于規范“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一時間,隔離險瞬間降溫。
從《通知》內容看,銀保監會從六個方面對隔離險進行了相關規范,例如在開發設計保險產品過程中,合理設定責任免除和理賠條件;在宣傳銷售上述產品的過程中,不得欺騙、隱瞞或者誘導消費者,不得片面宣傳和惡意渲染炒作;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對保險責任、責任免除以及理賠條件等進行充分說明;在理賠管理方面,主動做好理賠服務,不得無理拒賠等。
多個“不得”其實是監管基于市場反映的問題給出的警示。而且,監管在《通知》中還要求各家財險公司做好自查和整改,并于2022年2月28日前向監管報告自查和整改情況。
如今,距離該截止時間僅過去半個月左右,就有隔離險產品開始下架,這或許也透露出在嚴監管壓力之下的險企抉擇。
“炒停售”潮再起
消費者需理性投保
保險產品下架,其實是市場的正常選擇。此前,就因互聯網新規出臺后,一些不符合新規的產品相繼宣布下架。不過,下架后,消費者權益如何保障,曾經的投保是否會受到影響,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據『A智慧保』了解,那些在下架前購買產品的消費者,保險保障不會受到影響。眾惠相互的相關人員也告訴『A智慧保』,雖然下架了一款隔離險,但目前公司仍有一款隔離險在售。不過,從保險責任來看,在售的產品保險條款要嚴于要下架的那一款。
另外,雖然一些隔離險宣布下架,但還有一部分包含隔離津貼的意外險產品仍然在售。
『A智慧保』通過一些平臺客服得知,例如眾惠全民疫保通、平安疫安行保險等產品未下架,且包含隔離津貼。但客服提醒,每一款產品的保險責任不同,例如眾惠全民疫保通的隔離津貼保障,僅限被保險人乘坐在合同約定的交通工具時存在同一空間內有密切接觸事實等,需要看清保險條款及免賠責任。
當然,一波“下架潮”總會引來蹭熱度者。在營銷圈,就已經出現借“隔離險要下架,抓住最后機會,趕緊上岸”等這樣類似的“炒停售”宣傳,以此來增加關注度。而這樣的“蹭熱度”現象在保險圈似乎并不鮮見,例如重疾險新舊定義更替期、互聯網人身險新規實施在即期等。
基于這樣的現象,消費者需警惕,保持獨立思考,避免陷入購買陷阱。如果真有保險需求,需要對產品進行仔細閱讀,尤其要關注保險責任及免責條款,避免在后期理賠環節出現扯皮。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