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保險業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5萬億元,同比減少0.8%, 比2020年增速低6.9個百分點;累計賠款、給付1.6萬億元,同比增長12.23%。”近日,一份報告披露了2021年的保險業發展情況。
保費下降,賠款增加,這是2021年保險業發展的真實寫照。其中,財險領域,受累于車險保費的下降,2021年財險增速降至不到1%,賠款支出同比增長了12.28%。
具體來看,財險領域的第一大險種車險,雖然跨過了綜改后的下滑期,轉向正增長,正在回歸常態化發展,但全年的承保虧損已成定局。
相比2020年整體車險承保盈利近80億元,2021年則出現了虧損,綜合成本率為100.96%。
財險公司都面臨著怎么的車險難題?
財險保費增速不足1%
賠款支出增長12.28%
數據顯示,財險公司保費收入近1.37萬億元,同比增長0.68%,而這一增速相較2020年的4.36%下降了3.68個百分點。
『A智慧保』統計發現,在2019年(包含2019年)之前,財險業的保費增速一直維持在兩位數,從趨勢看,增速一直在放緩,但像2021年增速降至不足1%,十多年來還是首次,可見2021年財險業發展異常艱難。
從具體險種看,2021年財險公司經營的險種中,除了車險與保證保險出現保費同比下滑外,其他險種均實現了正增長。例如,作為財險業內第二大險種的健康險,實現了23.7%的增長。
正是有了這些非車險的“正增長”,才填補了因車險保費下滑所帶來的“缺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財險的業務結構正在不斷完善,非車險已成為拉動財險發展的重要力量。
而作為財險的第一大險種車險, 2021年保費收入7773億元,同比下降5.72%。
在保費增速下降的同時,財險業的保障功能表現得更為明顯。數據顯示,財險公司賠款支出8848億元,同比增長12.28%,這一增速也較2020年提高了不少,這一年的財險賠付支出占到了整個保險賠付支出的一半以上。
不難看出,在保險回歸保障的大趨勢下,財險業面對大轉型、大變革,在規模發展上有了一定“降速”,但所體現出的保障能力卻在不斷提升。
車險整體承保虧損
河南經營表現最嚴峻
2020年下半年,一場被稱為車險發展歷史上波及范圍最大、影響最廣泛的綜合性改革,讓車險步入了新的“賽道”,在整個財險業中的市場占比不斷收縮。
據『A智慧保』統計,2010-2017年,車險在財險中的占比始終在70%以上;2018-2020年,車險在財險中的占比回落到60%以上;2021年,車險在財險業中的占比滑落到56.84%,跌破了六成的市場份額。
再看自車險綜改實施以來的單月車險保費收入:
從2020年10月開始,至2021年10月結束,整整一年時間,車險單月保費一直上演“負增長”。2021年11月車險保費恢復正增長。
在車險綜改一周年總結大會上,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披露了綜改后的一些成果,例如車險綜合費用率27.7%,同比下降12.7個百分點;綜合賠付率由改革前的56.9%上升到8月底的73.3%,提高了16.4%等。
『A智慧保』獲得的一組數據顯示,2021年的車險綜合成本率為100.96%,其中綜合賠付率為72.41%,綜合費用率為28.55%。2021年整體上車險出現承保虧損情況。相比之下,2020年車險綜合賠付率為59.47%,綜合費用率為39.52%,綜合成本率為98.99%,同比增長0.35%,當年承保利潤為79.57億元。
按照地區看,河北、大連、山東、陜西、新疆、河南6個地區的綜合成本率高于行業水平,承保虧損更為嚴重。
從綜合費用率看,西藏地區的綜合費用率最高,達42.78%,不過其綜合賠付率最低,為53.49%。其次,綜合費用率高的還有新疆、云南、深圳、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北,均高于30%。從綜合賠付率看,最高的當屬河南,為98.23%,背后的原因與2021年7月的那場大暴雨有著密切的關聯。這也造成了河南地區在2021年的車險綜合成本率達到125.2%。
無論車險保費增長如何,在“降費、增保、提質”的目標指引下,車險仍努力朝著既要質量,又要業績的方向發展。
“三巨頭”份額升至69%
中小險企空間受擠壓
當車險綜改影響整個行業時,作為財險業中的“領頭羊”, 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保財險不同程度出現車險負增長,不過仍然以絕對的優勢掌握著“話語權”。
數據顯示,2021年,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車險保費收入分別為2552.75億元、1961.51億元、956.7億元,同比變化分別為-3.91%、-3.73%、-4.05%。車險保費的下滑,也讓“三巨頭”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
不過,從“三巨頭”在車險市場上的份額看,則是不減反增。
根據計算,2021年,人保財險車險市場份額為32.84%,較2020年提升了0.62個百分點;平安財險車險市場份額為24.29%,提升了0.5個百分點;太保財險車險市場份額為11.81%,提升了0.21個百分點。整體來看,財險“三巨頭”在2021年所占據的車險市場份額達到68.95%,較2020年提高了1.33個百分點。這或許是其值得欣慰的地方。
而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財險“三巨頭”市場份額的上升,意味著眾多中小險企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車險生存之路或更艱難。
當然,在“強者恒強”的環境下,盈利或許才是硬道理。在承保綜合成本的表現方面,大型險企的優勢較為明顯。
『A智慧保』獲得的數據顯示,2021年,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的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7.33%、98.74%、98.67%。2020年上述三家險企的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6.39%、98.09%、97.88%。雖然2021年“三巨頭”的綜合成本率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上升,但幸運的是仍實現了承保盈利。
與此相比,處于第二梯隊的中華財險、大地財險、太平財險、國壽財險、陽光財險并不那么幸運,車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104.42%、109.67%、106.75%、103.6%、112.07%,其他更多的中小險企則面臨著更嚴峻的壓力。
積極轉向“非車”
新能源車險帶來希望
一邊是市場份額受擠壓,一邊是盈利能力還待提高,這樣的情況下,中小險企又該如何求生存、謀發展?
在之前召開的車險綜改周年總結會上,監管已經給出相關方向。例如,產品方面,中小險企可以開發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的創新產品。利用大數據、車聯網等先進技術,從傳統車險擴展到新能源車,同時為消費者畫像,為其提供特定的產品;服務方面,增值服務內容,可做好定制化服務等。
當然,面對車險的激烈競爭,中小險企可以選擇“曲線自救”,發力“非車”業務。
眾所周知,當前財險業的發展,無論是監管,還是保險公司,均在提倡“非車”業務的發展,以謀求業務的均衡性。而對于中小險企來講,這也不失一次絕地重生的機會。
除此之外,新能源車險的上市,或許也給中小險企帶來一些機會。可基于大數據、車聯網等先進技術,聚焦新能源車險的創新業務,開發增值服務、提高定價能力等,開拓新的發展路徑。
需要一提的是,隨著新能源車險的火熱,無論是大型險企,還是一些國外的車企都在爭搶這一市場,如何凸顯自己的特色之處,對于中小險企來講,也是一大考驗。
玖亓周評|險資頻頻舉牌背后的“秘密”
觀察|新版中端醫療險,DRG醫療改革的解藥嗎?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