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統計,2021年有2197家保險分支機構退出了市場,而在2020年,這一數字為971家。
僅僅一年,數字翻倍,這并不讓人感到意外。2021年,超百萬保險代理人“消失”,把保險業的困境暴露無遺。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市場正在出清
機構和人員雙雙縮減,一方面是險企主動“清虛”的結果,另一方面則是低迷市場倒逼的結果。
保險賣不動了,大家基本上已接受這一事實。從頭部企業的財報數據,到分支機構和人員的動蕩,數字往往不會說謊。甚至,很少出圈的保險業,過去一年也貢獻了多個熱搜,將行業的痼疾給全國人民進行了普及。這也是一個映照,因為問題一直都在,只是現在沒有了增量的掩蓋。
不要試圖接住向下墜落的刀。關停分支機構和網點,在2022年并沒有戛然而止的跡象。另有媒體統計,今年以來,不到20天,各家險企已經撤銷近50個網點,顯然,趨勢不僅繼續,還在加強。
對保險業而言,調整是方方面面的,過去大進大出的人海戰術已斷然不能回頭,新的產品創新尚未形成盈利前景,整個轉型處于“半渡”之中,是風險最大的時刻,也是洗牌和分化的時刻。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面對行業困境,險企們有不約而同的規定動作,減員、降薪和縮減機構,是比較常見的紓困辦法。也有對轉型的權衡,或者堅持到底,all in until win ,或者后退一步,以空間換時間,先解決生存。
“出清”不是請客吃飯,而是實實在在的陣痛。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而保險更迫在眉睫。
危中有機
中國人愛用“危機”一詞,危險中蘊藏著機會。如果市場還是野蠻生長,市場足夠大,能夠容納足夠多的企業,大家就缺乏創新的動力。這個時候,規模就是主導性的。當市場變成紅海,創新就是獨木橋,增加差異化、個性化的產品供給,成為企業能否脫穎而出的勝負手。
市場觸底、行業洗牌,將時間維度拉長,新的市場和技術力量往往在這個時候迸發。當結構如瀝青般粘稠時,新生事物便被束縛得動彈不得,而當常態被打破,大家在一團亂麻地試錯時,反而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最低的時候。最明顯的例子,當世紀之交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之時,人們只是看到“老三家”新浪、搜狐和網易的岌岌可危,卻不曾料想日后的BAT,也在此時成立。
任何創新,都是以試錯為前提的。任何因時因地的選擇,都無法打開上帝視角,這構成了市場的全部魅力和風險所在。
險企對于創新是有共識的,但如何創新,卻處于膠著。低垂的果實都已經摘完,剩下的都是高難度的轉型和改革。這是一個行為心理上的重新調整和適應,習慣了躺賺和快錢,對薄利和慢錢要么眼高手低,要么心浮氣躁,打呆仗、結硬寨,是新的要求。
聽“媽媽”的話
人們愛用“央媽”來昵稱央行,“央媽”對市場是愛護的,有導向的,因此要聽“媽媽”的話。
另一個重量級監管單位,銀保監會也是有導向的,而且是幾次三番,明示暗喻,大棒在手,溫言在口。
1月6日,銀保監會召開“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這是近年來銀保監會少有的單獨關于保險業的高規格座談會。
會議強調,我國保險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還不高。要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健康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國家戰略的頂層制度設計。堅決整治惡性競爭,改變低水平重復建設,著力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備、保障全面、競爭有序的保險供給體系。積極推動差異化發展和錯位競爭,順應數字化轉型的趨勢,提升發展質量。
保險高質量發展已箭在弦上。
基本上,監管部門已經將發展方向梳理清楚,并且對不符合要求的發展方向持續糾偏。比如,對險企圍繞“第三支柱”進行養老產品設計和銷售是樂見的,但那些打著養老產品的幌子,短險長做,就面臨著精準調控,壓降規模。
一個方向是,保險業的線上化和數字化,用保險科技來增加便利性和體驗感,從而通過技術升級來熨平市場波動。當保險線上化越來越成為一個可行的替代選擇,物理網點就變得不那么性價比了。事實上,這不僅發生在保險身上,銀行同樣也受到線上化的沖擊,網點和ATM也逐年減少。
另一個方向是,養老保險產品的突圍。現在的養老保險還處于摸索階段,長期資產運營的壓力,對險企壓力山大。但養老保險產品是兵家必爭之地,需要降維思維和跨界思維,需要企業家精神,摸到那扇“窄門”。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