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里,保險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其中就包括險企償付能力的變化。
2021年,在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下,不少保險公司為了業務發展需要,不約而同踏上了招商引資之路。尤其是地方性險企,或基于業務的壓力,或基于拓展的需求,亦或因為規范經營的需要,各種增資信息接連披露。
有公開募資的,有發債的,還有尋求股東馳援的,有的還走出了國門。
這不,剛進行完一輪增資的中路保險,僅隔2個月時間又要在全球范圍內征集戰略投資者,開啟第二輪增資擴股了。
中路保險增資,既有自身戰略的考慮,也有行業環境變化的影響。而這也只是地方中小險企所面臨的一個縮影。
這只是一個縮影
1月4日,中路保險官網消息顯示,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召開發布會,正式宣布面向全球征集戰略合作伙伴,開啟第二輪增資擴股,而這次增資的方式則是采用公開招募來邀請戰略投資者。
這一消息發布后備受關注。畢竟,作為一家剛剛完成增資的險企,又一次宣告進行更大規模的增資,實屬少見。且單從增資數額看,中路保險此次計劃募集的資本規模在15億元左右,相比2021年11月的5.38億元,多了近10億元。
據悉,2021年11月,中路保險完成其首輪增資擴股計劃,募集資金總額5.38億元,引進了青島地鐵金控公司、青島金膠州資產2家新股東,中路保險的股東數量也從8家增至10家。僅僅相隔2個月,中路保險便又宣布第二輪公開增資,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原因?
“行業頭部公司馬太效應加劇,與全國財險公司平均實際資本83億元相比,中路的資本實力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入圍大型項目招投標資格受到限制,信用保證保險、特殊風險保障等擴展類業務仍不具備承保資格。”
不僅如此,中路保險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敏還表示,要實現規模效益雙雙快速增長、打造專而美的特色保險公司、進入行業中小公司發展前列的目標,需要進一步增強資本實力。
從這一層面看,中路保險對于資金的渴求主要還是起因于業務的發展。由于自身資本實力有限,相比其他險企而言,中路保險處于競爭下風,而為了突破資本金局限,擴大業務規模,增強競爭實力,中路保險對于資本補充顯得很迫切。
當然,為了保證戰略合作者的質量,在此次公開招募中,中路保險也提出了相應的訴求,即:
征集對象主要為具有先進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豐富保險業務資源,愿意長期持有公司股份,能夠為中路未來發展帶來戰略協同、業務協同或科技協同效應,有效促進中路提升發展質量和整體價值,能與中路形成長期共同戰略生態的國內外大中型企業。
地方險企成主角
回到此次中路保險的增資,其實可以算是中小險企,尤其是地方性險企增資的一個縮影。
據『A智慧保』統計,2021年,有27家險企發布了增資公告,而中小險企依舊是增資的“主力軍”。其中,至少有8家地方性險企在保險業協會發布了增資公告。有的增資有收獲,有的仍然在路上,如北部灣財險、北京人壽仍懸而未決。
觀察這些險企增資的特點,或尋求原股東的“援助”,或引入新股東。只有少數險企會通過產權交易所向資本市場公開募資或通過發債的方式進行增資。
例如,國富人壽、君龍人壽、東吳人壽、長江財險等均采用原始股東出資的方式。其中,國富人壽增資數額從2021年5月發布的10億元縮減至9月更新的6.34億元,有兩家股東猶豫之后退出了增資行列,且這一增資尚未到位。
而從增資方式看,主要是采用原股東出資,或引進新股東,這類增資操作靈活且門檻不會有很大限制。只要股東同意增資,且沒有爭議,一旦股東資質符合監管要求,增資落地的幾率就很大。但不可否認,這也存在不確定性。
另外,對于那些通過產權交易所進行公開募資的險企,其實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更多,例如募資遲遲難落地、股東資質不過關等。
而且,有的險企雖然通過發債來補充資本,但有時也會出乎意料。比如,2021年年底,中恒集團一邊擬參與北部灣財險的增資,一邊又計劃認購北部灣財險發行的資本補充債。但來自交易所的一封問詢函,讓中恒集團打消了認購北部灣財險“股債”的計劃。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部分地方險企嘗試向資本市場公開募資,同時,資本也在檢驗著險企的發展潛力。
“償二代”二期只是助推器
其實,對于險企而言增資并不稀奇。無論是大公司,還是中小公司,要發展就必須有資本金的支持。
總體來說,增資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
○ 為了滿足監管要求,償付能力等核心指標符合規定。
○ 擴大業務規模和機構布局,能拓展更多的業務范圍。
首先,從償付能力看,監管對于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要求更加嚴格。除了此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中要求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外,隨著2021年年末“償二代”二期的推出,2022年保險公司可能會面臨償付能力的壓力。
出臺“償二代”二期,監管不僅完善了利率風險的計量方法,還增設了重疾惡化因子,將長期壽險保單的預期未來盈余根據保單剩余期限分別計入核心資本或附屬資本等內容。這些新的變化,讓行業大呼“大小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或普遍出現下滑,甚至個別險企償付能力會出現‘腰斬’至嚴重不滿足的情況”。
正如西部證券非銀金融研究團隊所言,“償二代”二期延續了監管“保險姓保+防控風險”的導向,首先影響的是綜合償付能力,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因為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實際資本/最低資本,“償二代”二期提出的優化長期股權投資計量標準;投資性房地產按成本模式計量,規則切換后不得將評估增值計入實際資本;優化核心資本質量,剩余期限超10年的保單才能計入核心資本等條款,將給險企的實際資本帶來較大的下行壓力。
總體來看,頭部險企受益于良好的產品結構及風險管控,預計規則切換后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保持在150%以上,部分險企仍可維持在200%以上,超出監管最低標準的同時,在長端利率承壓的情況下仍可充分把握權益投資機會。反觀業務、投資相對激進的中小型險企降幅更大,可能存在資本補充需求,或需申請過渡期。
因此,為了提前做好防范,增資成為很多險企的選擇。
其次,從業務擴展看,這主要集中于中小險企,尤其是地方性險企。作為依靠地方政府或地方企業發展起來的險企,他們有著共同的特征,體量小,且經營業務范圍主要集中于注冊地。雖然有的地方性險企已走出注冊地,開始向全國發展,但從開設的省分機構看,其實并不多。尤其是從保費收入來源看,注冊地省市的保費占比依舊是大頭。
這些地方性險企雖然在當地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在面對全國競爭時,往往又會因諸多因素受限,落后于其他全國性險企,為了加速發展,像中路保險此類中小型險企便試圖通過不斷增資尋求突破。很多地方險企都嘗試“走出溫室”,走向全國化,其中,資本金是不可缺少的支撐,繞不過的一個硬門檻。
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再有一批中小險企加入增資的行列。特別是險企“補血”新工具,永續債“開閘”正在醞釀中,有望給2022年中小險企“補血”增添新渠道。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