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香餑餑,異化為燙手山芋。
信用保證保險被各種“套路”,受傷不輕。
近日,『A智慧保』獲悉,地方銀保監局聯合公安局運用信用保證保險風險研判模型,破獲了首例個人借款/信用貸款保證保險、個人借款合同信用保險詐騙案,涉案金額 5200 余萬元,打掉 4 個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32人。
從案件特點看,信用保證保險成為關鍵要素。不法分子利用虛構場景、險企審查漏洞、被合作機構等進行“套路”。
不法團伙將罪惡之手伸向個人消費貸、經營貸領域,再通過投保信用保證保險將還款責任轉嫁給保險公司,最后保險公司成為了“冤大頭”。
這場跨銀行、保險、信托、小貸、租賃等多金融環節的風險,以謀取不正當的貸款而來,卻讓保險公司“背鍋”。
險企“冤大頭”
信保演變為詐騙工具
貸款,是生活中或多或少會觸及到的金融業務,或為緩解財務緊張,或為爭取更好的生活條件等發揮著作用。但是,貸款并非是所有人都有資格,除了征信外,還款能力也是貸款機構放貸的重要考量標準。
為了順利貸款,同時為了預防未來還款過程中出現的未知風險,很多人會將風險通過購買信用保證保險產品來轉嫁,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貸款的成功率,還可以為還款“保駕護航”。但就是這樣一款保險產品,卻被不法分子盯上了,且騙貸、騙賠的花樣不斷翻新。
從『A智慧保』獲得的信息看,滬地成功破獲了首例個人借款/信用貸款保證保險、個人借款合同信用保險詐騙案,涉案金額 5200 余萬元,打掉了4個犯罪團伙,抓獲了犯罪嫌疑人32人,而該犯罪軌跡已經涉及上海、安徽、江蘇、山東等多個地區。
具體來看,這次花樣翻新的作案手法有三種。
車輛虛假抵押騙貸
從操作看,就是犯罪嫌疑人伙同二手車中介,先將車輛過戶至虛假借款人名下,然而再與融資租賃公司簽訂車輛售后回租協議,當融資租賃公司取得車輛抵押權后,就順理成章將車輛回租給借款人使用并收取租金。
在這一過程中,二手車中介充當了幫兇。
借款人再通過投保保證保險,然后通過銀行申請車輛租金貸,理由是一次性支付租金。
在辦理期間,犯罪嫌疑人通過偽造證照辦理車輛解除抵押手續。這樣一來,當銀行貸款發放后,犯罪嫌疑人就很輕易地可以將車輛出售,然后拒絕償還貸款。
偽造房產證騙貸
犯罪嫌疑人伙同房產經紀公司員工偽造房產證、不動產抵押登記證明等資料,并以虛假借款人名義向信托公司、小貸公司等機構申請貸款。
在這一過程中,房產經紀公司充當了幫兇。
有了房產中介的征信,再則貸款機構投保一份信用保險,以為是“雙保險”。然而,當貸款發放后,犯罪嫌疑人便開始拒絕還貸款。
假借壽險保單騙貸
犯罪嫌疑人伙同壽險代理人,先將自己或客戶的壽險保單投保人變更至虛假借款人名下,后投保保證保險,并通過助貸機構向銀行或信托公司申請貸款。
在這一過程中,壽險代理人充當了幫兇。
由于有壽險保單,以及保證保險做信用,貸款很容易取得。當貸款發放后,犯罪嫌疑人再將壽險保單投保人變更回原投保人,且拒絕還貸款。
從以上騙保伎倆來看,不法分子不再是為了謀取保險理賠而進行欺詐,相反,則是故意利用保險來轉嫁還款責任,完成欺詐過程。
這場波及多個金融領域的詐騙案,參與者不僅包含貸款中介機構,還有部分金融機構。他們一起組成犯罪團伙,通過招募虛假借款人、提供虛假財產證明等方式向金融機構貸款,同時,再向保險機構投保信用保證保險。整個過程,給保險埋下一個坑。
當騙取貸款后,貸款人拒不還款,這也導致了最后的還款責任轉移到保險公司一方,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而不法分子“坐享其成”,不僅獲得“免費”的貸款,還讓保險公司做了“冤大頭”。
信用風險跨行
借信保詐騙已有先例
看似正常的貸款,卻隱藏了這么大的陷阱。蓄意而有計劃地貸款、投保,最后受傷的不僅是險企,還有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
其實,說到金融詐騙,尤其是保險業內的騙保,近年來屢禁不止。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騙子的作案手法花樣頻出、不斷升級。例如,組團演戲、內外勾結、偽造司法鑒定書、偽造傷殘鑒定書等。
而這些多發生在車險、意外險、健康險等領域,但利用信用保證保險來實施詐騙的,并不多。
據悉,2020年7月,裁判文書網就曾公布一起利用信用保證保險來實施詐騙的案件,這起案件與通常的操作手法基本相同。
資料顯示,2016年9月,不法分子楊某因需要大量資金,先后使用48名借款人的名義通過華安財險申請網商銀行貸款,累計969萬元,所得貸款金額被楊某單獨或者與借款人共同分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網商銀行與華安財險其實已經簽署融資平臺業務合作協議,由華安財險開拓貸款業務客戶,并將符合條件的貸款人推薦給網商銀行,網商銀行放款后視華安財險為該筆貸款提供擔保,若有逾期則將由華安財險進行賠償。
正是因為這一紙協議,卻將華安財險推入“陷阱”。2017年9月,楊某資金鏈斷裂,40多筆貸款陸續逾期,金額超過400萬元。根據華安財險與網商銀行簽署的協議,逾期超過80天的貸款應由華安財險代償。所以說,按照正常的協議,這400多萬元要由華安財險來歸還。
這并非正常貸款,為此華安財險選擇了報警。最終,因騙取貸款罪,楊某被判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15萬元;張某被判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并處罰金10萬元。
雖然此類案件并不多見,但足以暴露出跨行業傳播的信用風險危害性之大。
金融風控存漏洞
信保風險敞口待收緊
在多起詐騙案件中,其實暴露出了很多風險點。而這些風險點也都為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埋下了伏筆。據監管解釋,此次滬地的騙貸騙保案件,無論是保險機構,還是銀行等金融貸款機構,其實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這一過程中,虛構場景導致跨行業傳導風險。不法分子以虛假抵押物,在虛構的交易場景中向銀行、信托、小貸申請貸款,同時通過購買信用保證保險為其貸款增信。當貸款違約后,險企理賠時,要求融資租賃機構履行反擔保義務,一旦融資租賃公司無力償付,險企即成為風險的最后接盤者。再則,當險企與放貸機構建立一定比例風險共擔機制,雙方機構成為風險共同體。
從貸款機構看,貸前的一些審查流于形式。例如,銀行和信托公司等出資人通過信保業務轉嫁自身所承擔風險,貸前僅做形式審查,而忽視了對客戶真實貸款需求和還款能力的審核。
從保險公司看,保險公司亦對貸款機構類投保人和借款人審查不嚴,對貸款機構類投保人的風控能力、其貸款客戶資質及還款能力進行嚴格穿透式審查的意愿和能力不足,對貸款機構缺乏風險管控措施。
另外,很多保險公司會將推薦客戶、收集投保資料和風險資信審核等環節交由合作機構負責,但合作機構卻盲目拓展業務,未嚴格核查房產證、抵押登記證真偽,導致風險審核把關不嚴。與此同時,合作機構的獲客渠道魚龍混雜,其中不乏小渠道商,這些又造成客戶資質堪憂,暗藏了很多道德風險。
除以上原因外,過度依賴壽險保單增信,未關注投保人變更情況等都為詐騙行動的推進埋下了隱患。而這些風險點,也透露出當下參與其中的各個金融機構的漏洞所在。
當然,這一系列詐騙案的得逞,同樣離不開信保業務。
其實,談及信保業務,行業已非常熟悉。這個曾經的“香餑餑”隨著各種爆雷事件的發生,讓其命運發生了轉變,淪為“談之色變”的境地。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下行,信保業務經營環境惡化,信保業務所暴露出來的風險使得保險行業不得不對其進行“瘦身”。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反復提醒。多地監管局發布風險提示、銀保監會發布《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設定融資性信保業務上限,提高對融資性信保業務在經營資質、承保限額、基礎建設等方面的監管要求。
2020年6月,銀保監會又一次下發《監管提示函》,再次強調信保業務風險,要求保險公司嚴格執行新規,完善各項基礎管理制度,提升抵御風險能力,壓縮存量業務風險敝口,提高對融資性信保業務風險和自身風險管控能力。
但巨大的風險敞口下,最好的防范仍然是保險公司自我嚴加把控。
杜絕“閉眼做業務”
督促做好審查工作
基于案件發生的前因后果,在歸納總結基礎上,監管也相應地提出了關于風險防范的相關對策。
例如,銀行等貸款機構,要著眼于真實的貸款需求開展業務,防止通過不合理的業務場景放大信貸需求,避免為擴大業務規模而“閉著眼睛做業務”、肆意轉嫁風險和增加借款人負擔。
保險機構方面,則應該確保產品設計端和理賠端風險防控目標一致,避免因產品設計問題或風險管控缺陷為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機。
同時,監管建議金融機構要堅持差異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在合規和風險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逐步形成特色業務、開展產品創新,在細分領域發揮行業引領和示范作用,持續完善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體系。防范因行業惡性競爭形成市場亂象,堅決杜絕“真通道、偽創新”。
當然,針對貸款這塊的風險,監管重點強調,嚴格落實貸款審查要求和自主風控原則,著力完善合規和風險防控體系,形成自上而下覆蓋各條線的合規理念和風險偏好;承擔客戶身份識別、信貸審查和風險管控職責,加強對履約義務人的還款能力、貸款機構類投保人的風控能力、保險標的真實性的獨立審查,重點關注房產、車輛等抵押物核查是否到位,避免保前、貸前審查流于形式。
對于那些合作機構,監管提醒,對合作機構采取名單制管理,審慎確定準入標準,建立動態的準入、評估和退出機制,及時發現和糾正合作機構的不當行為。嚴禁將保前、貸前審查和保后、貸后管理等核心環節外包給合作機構。
同時,嚴格審慎制定合作協議條款,明確禁止合作機構將與銀行保險機構的合作事項分包給其他渠道商,確保了解合作機構的最終獲客渠道,清晰界定各自在風險承擔、風險披露、客戶信息傳遞及服務安排、投訴處理等方面的權責邊界。
此外,對于以既有壽險產品作為審貸、核保重要依據的銀行保險機構,應當重點關注投保人變更情況及合理性。采取系統自動核保、自動授信審批方式開展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 應根據欺詐風險暴露情況,動態調整并持續完善身份核實、客戶準入、反欺詐校驗、風險評估和授信審批等核查規則及風險模型。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