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貨車、出租車等營運車輛投保交強險遭險企冷待、花式拒保的新聞,不斷引發社會熱議。
一方面,在消費者層面的營運車主看來,交強險本就是國家強制實行的保險制度,保險公司沒有拒保的理由;另一方面,作為盈利機構的保險公司卻“叫苦不迭”,直言承保營運車風險較大,尤其是車險綜改、交強險責任限額提升的背景下,極易造成承保虧損。
然而,站在更高維度,營運車輛的風險保障,不僅事關我國實體經濟穩定運行,還關系到車險綜改“降價、提質”的士氣與決心,以及相關消費者群體的切身利益。
為了讓險企提高站位,高度重視營運車輛保險承保服務,近期銀保監會向各財產保險公司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營運車輛保險承保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在承保交強險方面,《通知》表示,堅決杜絕以任何形式拒保或拖延承保交強險行為;在商業險承保方面,要求各家險企立即調整不合理的承保限制措施,特別是大型財險公司要發揮帶頭作用,實現營運車輛商業保險愿保盡保。
排查限制政策
交強險不得拒保 商業險愿保盡保
繼11月26日,銀保監會向媒體公開回應“多地營運車輛投保難”問題,表示將指導屬地監管局及時采取措施,督促保險公司堅決做到交強險應保盡保后,『A智慧保』獲悉,近期監管已向各財險機構下發《通知》,要求險企做好營運車輛承保工作。
具體來看,在營運車輛交強險承保方面,《通知》明確指出,各公司要對系統內營運車輛承保政策進行全面排查,堅決杜絕以任何形式拒保或拖延承保交強險行為;簽訂交強險保險合同時,不得要求投保人訂立商業保險合同或者提出其他附加條件。
除了對承保營運車輛交強險,這一“剛需”險種,《通知》給出“杜絕拒保”的明確指令外,在商業車險承保方面,《通知》還提出,各公司要立即調整在系統管控、核保政策、考核指標等方面對營運車輛商業保險不合理的承保限制措施,從源頭上引導基層保險機構和從業人員提高對營運車輛承保的積極性。
此外,大型財險公司要發揮帶頭作用,積極承保營運車輛商業保險,促進營運車輛商業保險實現愿保盡保。
《通知》指出,各公司要深刻認識當前形勢下做好營運車輛保險的重要性和營運車輛保險涉及群體利益的敏感性,自覺維護車險綜合改革大局,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履行社會責任,主動為營運車輛提供保險服務,以實際行動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花式拒保營運車頻現
監管火速回應
行業皆知,上述《通知》下發的大背景是,今年以來多地頻發營運車輛投保交強險,反遭險企拒保、拖延承保的行業現象。
11月,就有河北唐山、安徽滁州、遼寧鞍山、山西長治、陜西咸陽等地出租車車主相繼反映稱,當地保險公司集體拒保出租車商業險,而“交強險”也涉嫌價格壟斷、捆綁銷售等問題。
另有媒體報道,多位福建廈門的攪拌車車主也反映,廈門的保險公司對交強險同樣存在拒保問題。
從拒保方式看,交強險作為國家法律規定實行的強制保險制度,“懂法”的商業保險機構通常不會明目張膽的拒絕,普遍是以系統內部升級、系統故障、核驗人手不足等為借口,采取花式拖延政策。此外,也有部分險企為了彌補交強險潛在的承保虧損,會用商業險捆綁銷售來作為承保條件。
同時,還有對高風險業務完全“避而遠之”的險企,直接對營運車主關上了承保的大門。
一系列拒保營運車輛投保的事件曝光后,迅速引發了社會熱議。為此,地方監管部門也第一時間作出回應,其中,遼寧銀保監局就表示,已對營業車輛投保問題展開核查,并明確指出:“各財險公司必須無條件落實國務院、銀保監會的各項政策和監管要求,扎實做好營運車輛承保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設置任何門檻變相拒保或拖延承保交強險。”
河北銀保監局也回應稱,將立即開展調研,并向中國銀保監會報告相關情況。同時,督促轄內財險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制定科學合理的核保定價規定,對符合條件的車輛辦理投保手續。
緊接著,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也對媒體表示,已關注到個別地區營運車輛投保難問題,銀保監會正指導屬地監管局及時采取措施,積極解決相關問題。
而今《通知》的落地,無疑傳遞出監管對營運車輛遭拒保問題的高度重視,正采取措施化解市場供需矛盾。
嚴厲打擊違規行為
罰單已“在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在最后還著重強調,接下來將指導各銀保監局立足監管職責,保持對車險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嚴查重處的高壓氛圍,嚴厲打擊營運車輛保險承保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并將帶頭擾亂市場秩序、影響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的保險機構列為現場檢查、非現場監測的重點監管對象,依法嚴肅處理。
那么,哪些算是營運車輛承保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呢?毋庸置疑,拒保、拖延承保交強險,會是其中一項。
事實上,今年10月,就已有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國壽財產、華安財險等旗下分支機構,因拒保交強險被監管采取行政處罰。
此前,7月13日,山東銀保監局發布的兩則行政處罰決定書,也對營運車輛遭拒保的違規行為進行了詳細披露,涉事的太保財險平陰支公司、陽光財險平陰支公司分別被罰款20萬元。
事實上,除了拒保交強險外,受營運車投保難影響,近年市場衍生出的“車險統籌”業務,或后續也會被監管盯上。所謂“車險統籌”,其實是營運貨車行業出于風險補償目的開展的一種互助性質措施,近年來很多汽車服務公司開始提供此類業務。
不過,“車險統籌”實際上并沒有得到監管允許,涉嫌違規經營保險業務,同時還可能構成集資詐騙,車主一旦出險,將無法得到應有保障。
推進科技賦能
放開自主系數上限或成破題之道
對于營運車輛承保工作,監管部門除了積極引導,嚴格查處違規行為外,在業界看來,要想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還應從車險改革的制度層面著手調整。
在保險機構看來,營運車遭遇拒保背后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源于車險綜改下,保費提價空間較為有限,外加交強險責任限額提升,作為高風險主體的營運車輛,極易發生承保虧損。保險機構出于盈利、控制成本的目的,拒保、拖延承保也是迫于無奈。
對此,有專業人士建議,監管可以考慮對部分高風險車險業務進一步放開自主定價系數上限,讓險企能夠結合市場周期靈活地進行調整,以避免發生嚴重虧損。目前,商業車險的自主定價系數上限為1.35,即便是調整到上限水平,對于營運車輛承保來說,整體賠付率依然很高。與此同時,政府和監管部門還應建立和完善車險市場的信息搜集體系,以便更好地提高車險定價和費率厘定的合理性。
事實上,對于營業車輛承保虧損的解決之道,此次《通知》也有所提及。
《通知》指出,險企應強化高質量發展意識,可通過推進科技賦能,加強風險管控。通過運用大數據、車聯網等新技術手段,提升車險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加快推進風險減量管理,逐步改善營運車輛保險經營狀況。也就是說,監管有意引導保險機構盡快運用科技手段來達到減損、提質的目的。
當然,任何難題破解都非一日之功,只有監管、保險機構以及消費者形成合力,才能共促行業發展。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