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預售期間,李佳琦、薇婭的銷售額,分別是106億和82.5億,兩人合計的銷售量占到了淘寶的90%以上。
緊接著就發生了李佳琦薇婭歐萊雅事件:10月下旬李佳琦薇婭直播間預售歐萊雅安瓶面膜,當時售價是429元,且歐萊雅官博打出的宣傳文案為“全年最大力度”。但雙十一當天,不少網友爆出歐萊雅同款商品售價僅為257.7元(此價格是多重優惠券組合后的價格)。
消費者不買賬,跑去要差價,歐萊雅客服人員答復:李佳琦說低價就是低價嗎?他也只是打工人而已。
11月17日李佳琦和薇婭直播間相繼發表聲明,要求歐萊婭公司限時給出處理方案,處理方案出來之前,由他們給予消費者賠償,并且在事件妥善處理之前,他們暫停與歐萊雅的合作。
這場爭議還沒有結束。站在歐萊雅的角度來看,李佳琦們只是一個渠道商,歐萊雅2020年全年銷售額280億歐元,主播們帶的貨在他們龐大的商業帝國里只是冰山一角,他們不想被渠道商綁架,也難怪他們客服會發表這樣的言論。
但是李佳琦們只是渠道嗎?商業模式的嬗變需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以傳統的角度看,人貨場三樣中,先有商品,然后有渠道,再有消費者。但是互聯網時代,立刻進入了消費平權時代,消費者是第一的,主播們通過個人的ip,形成了強信任關系,所以能誕生一個個商業奇跡。李佳琦薇婭背后是無數的消費者,這也是他們敢于和歐萊雅叫板的底氣。
所以問題的實質是傳統商業思維與互聯網時代下商業模式的一個沖突。
自然,產險公司和渠道的關系也在變化著。從2012年左右的“渠道為王”到2020年左右的所謂“去中介化”,亦是跌宕起伏,迂回曲折。
大致上可以這樣總結下保險公司各渠道和業務員的關系:和經代渠道始亂終棄,和車商渠道互愛相殺,和綜修渠道得過且過,和業務員騎驢找馬……
最近一個朋友說,某頭部流量平臺讓他們公司去合作,只收2個點的費用,但是要求商業險自主系數定價為0.65。他們商量后退卻了,保費有,獲取費用也低,但是理賠成本不可控,如果競爭主體都用0.65的系數,后續持續性又夠嗆。
最近又聽說,某互聯網產險公司的健康險業務因過于集中在個別互聯網平臺,虧損嚴重。
在傳統渠道面前,固有的利益格局難打破,在互聯網渠道面前,主體公司瞻前顧后,畏崽不前,又落入與傳統渠道合作的窠臼。
但是市場是快速變化的,最近的熱搜事件是董明珠的接班人,事后看是格力在熱捧和培養自己的主播。歐萊雅也一直在試水自己的主播去直播帶貨,至于能不能成功是后話,但至少是他們審時度勢后的一個嘗試。
產險行業也看到了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公司的傳統經營模式的弊病,很多研究機構和專家早就提出產險公司客戶經營轉型的思路,但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有保險主體公司的人來交流,我說你們現在公司在執行代位追償嗎?他說做的呀,我說那你去宣傳下吧,這樣客戶對你們認識度會高一些。他趕緊說,你開玩笑吧,這個怎么會宣傳,一宣傳賠付肯定吃不消的,很多事呀,能做不能說的……
還有,我們拍過一個醫保外用藥責任險的視頻,很多讀者來反應,這個我們公司不會做的,賠付率會變很差的。但這個明明是一個消費痛點呀,而且存在爭議,大部分地區的法院的判決也是要賠的。
再比如,現在中小公司的核保政策是一個月一變的,車主第一年好不容易接受了新公司,到第二年續保就被拒了,即便是一些無賠的優質業務……
從經營渠道到經營客戶去轉變,這兩種思維造成行為和結果的差異是巨大的,因為種種原因,常常會陷入混亂。這種轉變不是開關,可隨時切換的,需要全公司有共識,進行全方位全系統的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且基于目前市場的嚴峻性,關鍵是需要走出彌足珍貴的第一步。
要不然,在互聯網經濟的沖擊下,未來主體公司的保險經營許可證是唯一的盾牌,也可能是僅有的遮羞布。
健康險很熱,但是這個風險很大,目前已有公司面臨集體訴訟
攜程的車行保障服務到底是不是車險呀?
往往沒想到,財險公司流行的團建居然是……
對于財險業務員來說,區分車險非車險沒有任何意義
“老三家”賺得盆滿缽滿,“車險限速”幫了大忙
“砍掉”基層機構的大腦,對中小財險公司來說是明智的嗎?
財險行業:不怕公司規模小,就怕公司太官僚
EA門店能拯救中小公司車險嗎?
在銷售物業管理責任險時,業務員要注意這個細節
為了躲避“垃圾”車險業務,財險公司閉門謝客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