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債、增資、密集清退非主業股權、回歸主業?作為四大不良資產處置公司(AMC),中國華融的近期動作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關注。
尤其是當其發行了年內四大不良資產處置公司(AMC)中最大的一單金融債券后,再要引戰增資,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20億元,這一舉動著實讓市場為之一震。
缺錢,還是重啟計劃?很容易引發熱議。
在華融引資的名單中,出現一家頭部保險公司的名字——中國人壽。作為“國家隊”的一員,時隔8個月后的舉牌大動作,也將華融增資背后的一系列故事拉回到眼前。
休眠10個月
舉牌華融打破“沉默期”
11月24日,國壽集團發布關于舉牌華融H股的公告顯示,公司通過QDII賬戶出資方式參與華融非公開發行H股。交易完成后,國壽集團持有華融H股股票占其H股股本的比例將從0上升至7.2609%。
作為一次不小比例的舉牌動作,國壽集團的這次舉牌意義并不尋常。單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信息看,險資舉牌長期處于“休眠”,已達10個月,自上一次和諧健康發布舉牌萬達信息后,再也沒有公司發布舉牌的公告,有的只有兩份終止公告。
如果按照農歷年算,這次國壽集團舉牌,應該算是2021年險資舉牌的第一例,打破了險資舉牌的沉默。
回到國壽集團,這次舉牌其實距離其上次舉牌中國工商銀行已有一年多。在此期間,國壽集團旗下壽險子公司國壽壽險也進行了三次舉牌,一次是舉牌廣百股份、一次是舉牌萬達信息,還有一次是增持并舉牌中國工商銀行,從相隔時間看,也都有一年多。
尤其是在舉牌廣百股份、萬達信息宣告中止后,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的動作,似乎都出現了“停滯”,讓2021年的險資對資本市場舉牌顯得冷清。不過,從背后原因也不難分析,這與時下資本市場有很大的關聯性。
據統計,2020年,險資舉牌次數達23次,創近五年來的新高,而這樣頻繁的舉牌,上一次還是發生在2015年時。有分析稱,2020年的舉牌高潮,除了監管對險資舉牌的放寬外,還有資本市場的變化。
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響,資本市場出現了巨大的波動,但隨著國內疫情慢慢得到控制,生產經營開始恢復,資本市場開始回暖。當時,監管明確表示,鼓勵保險資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大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支持保險資金通過新股配售、戰略增發、場內交易、資管產品等方式投資資本市場,舉牌險企掀起小高潮。
不過,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的表現并不及預期,這一點從上市險企的三季報及舉牌動作就可看出。而此次國壽集團舉牌華融,打破了市場的沉默。
“補血”千億
彌補千億虧損窟窿?
聚焦此次被舉牌的華融,需要回溯其不平凡的過往經歷。
作為四大不良資產處置公司(AMC)之一,華融在經過掌門人被查之后,沉默了一段時間。但今年,尤其是自6月份以來,華融的動作卻沒有停歇,似乎一直在為恢復做努力。
11月17日,華融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根據中國華融第十三次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內資股及H股的議案》,中國華融擬發行內資股392.16億股,H股19.61億股,發行總規模411.77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420億元人民幣。
420億元不是個小數目,這并非是華融募資的開始。在公布這次增資的前一天,也就是11月16日,銀保監會官網顯示,同意中國華融發行金額不超過700億元(含)人民幣的金融債券。
700億元!2021年首家獲批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金融債的公司,獲批發行的規模也是四大AMC中迄今為止的最大金額。
700億迭加420億,1120億元的資金,如此大額的增資,到底是為了什么?在今年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華融曾有透露。
華融副總裁王文杰曾在2021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透露,“公司正在通過引戰增資有效補充資本,通過轉讓子公司股權等機構瘦身措施縮減資產規模,通過壓降風險資產、低效資產減少對資本的占用,努力修復公司資本充足指標。同時,經與監管機構溝通,公司已向監管正式申請增資到位前給予階段性監管容忍期”。
補充資本、修復公司資本充足指標,或許才是根本。
數據顯示,2020年,華融實現營收1017.32億元,較2019年同口徑收入減少7.5%;凈虧損1062.74億元,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029.03億元。2021年上半年,華融實現營收460.63億元,同比增長0.8%;實現凈利潤16.24億元,同比增長105%,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8億元。
千億的虧損,怎么能是說補就能補回來的呢。為此,增資、發債,是其必行的路。
“瘦身減肥”不斷
回歸主業加快轉型?
增資、發債,是“補血”最直接的方式,而華融的動作不僅如此。在籌劃補充資本的同時,華融也在不斷 “瘦身”,以通過回歸主業的方式讓自己快速輕裝上陣。
據悉,今年6月以來,華融已經相繼宣布出售5家子公司股權。
6月29日,華融宣布擬出售華融交易中心79.6%的股權;8月2日,其宣布擬將華融消費金融70%的股權進行轉讓,并對華融信托實施股權重組;9月份,華融再發布公告擬將華融證券71.99%的股權對外公開轉讓。
截至目前,擬宣布出售的資產中,華融交易中心已確立受讓方為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華融消費金融和華融證券已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轉讓。
除此之外,11月17日,華融對外宣布,將清倉所持華融湘江銀行股權,而這距其入主華融湘江銀行已達11年之久。需要注意的是,這也是四大AMC中首家宣布放棄銀行牌照的資產管理公司。
不斷清掉手中的股權,不斷進行瘦身,背后也有很多無奈。華融在回答近期公告有關問題時表示,在監管部門“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的指導下,中國華融積極回歸主業,加速推進機構瘦身。
“轉讓華融金融租賃及華融湘江銀行股權以及此前已披露的轉讓安排,是落實監管要求的具體舉措,是穩步推進機構瘦身、優化業務布局、全面聚焦主責主業的正常股權轉讓行為。公司出售金融子公司股權,有利于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在優化不良資產主業資源配置、鞏固公司主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地位方面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有關金融子公司股權轉讓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后續如有進一步進展,公司將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華融旗下還有一家保險經紀公司華融保險經紀。
對于未來,華融稱將立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功能定位,按照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的既定發展戰略,深耕“大不良”,加快不良資產主業轉型,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持續將高質量發展新華融建設向縱深推進。
資產負債端承壓
險資需尋找新出路
再看這次舉牌,國壽集團的這次動作,應該算是“國家隊”出手幫扶的一次行動。要說對于國壽集團本身投資等方面的影響,據內部人士透露,并不大。
據悉,在今年國壽壽險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投資管理中心負責人張滌稱,作為一個長期投資者,中國人壽始終堅持“守正、前瞻”。守正即,尊重壽險公司規律,把握資產負債的關系,做好資產配置;前瞻即,深入研究國家政策和導向,在投資上能夠做一些前瞻布局。
而當國家在鼓勵各大央企要回歸主業時,經歷過波折的華融也不例外。為此,一邊是作為股東的國壽集團,一邊是作為“國家隊”的資金代表,國壽集團此舉并不意外。
當然,從今年的發展看,各大上市險企倍感壓力。除了負債端的保費增長乏力外,面對波折不斷的資本市場,險資也是如履薄冰。
此次舉牌,為了華融,也是為了險資自己。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