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9月末,保險資金投資余額已超22萬億元。
隨著險資規模的逐步擴大,尋找長期優質投資渠道和投資標的以應對低利率時代的“資產荒”,已成為保險機構的重要課題。
為進一步豐富保險資產配置結構,助力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提高直接融資比重,11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保險資金投資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同意保險資金可投資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公募REITs”)。
究竟什么是公募REITs,這一新興投資工具,會給保險行業帶來哪些影響,保險機構在投資、風控方面又該注意什么等一系列問題也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公募REITs開閘
意在補充長期配置需求
提及公募REITs,可能很多人還相對陌生,REITs是指依據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有關規定,設立并公開發行,由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人管理,主要投資于基礎設施資產支持證券并通過資產支持證券持有基礎設施項目公司全部股權的基金產品。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投資市場,公募REITs已運作較為成熟,但在我國還處在發展初級階段。2021年也是我國公募REITs落地元年,繼6月7日,首批9只公募REITs成立后,近期,第二批產品也即將進入詢價階段。
不過,對于公募REITs這樣一個新興市場,監管為何推動險資進入,背后有何深意?
對此,銀保監會在答記者問中指出,總體而言,公募REITs的風險收益特征與保險資金需求相吻合,能夠較好匹配保險機構的投資特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顯然,監管給險資投資公募REITs開閘,有一舉兩得之效。對于保險機構來說,公募REITs底層資產有運行周期長、現金流穩定的特質,高度契合了險資長久期、安全穩健的配置需求。對于尚在發展初期的公募REITs而言,更是為其引入了長期活水,有助于更好地盤活底層資產,服務實體經濟。
監管設門檻
考量多項風控指標
盡管險資配置公募REITs有諸多好處,但根據《通知》給出的要求,并非所有保險機構均可參與。
《通知》指出,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開展公募REITs投資業務的,應當公司治理完善,市場信譽良好,具備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和投資管理制度,經營審慎穩健。具體而言,需符合以下要求:
從上述量化指標中即可看出,監管對于險資配置公募REITs的審慎度。
畢竟,公募REITs投資并非“穩賺不賠”,對保險機構的投資能力、底層資產評估調研能力,以及風險對沖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且一旦償付能力和資產負債管理“不過關”,就有可能將風險傳導至業務經營層面。
除了設立投資門檻外,《通知》還指出,保險資金投資的公募REITs,基金管理人和資產支持證券管理人在注冊資本、管理資產、專業人員、資產托管、風險隔離等方面,也應當符合銀保監會關于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相關金融產品的監管要求。
同時,針對較高比例投資公募REITs的情況,《通知》明確保險集團(控股)公司和保險公司投資的公募REITs,以及投資于公募REITs比例不低于80%的資產管理產品,應當納入不動產類資產投資比例管理。
一直以來,險資投資都以穩健著稱,對虧損異常敏感。因此,為防止發生較大投資風險,《通知》也提出,保險機構應當審慎評估投資基礎設施基金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制定相應風險處置預案。基金凈資產發生10%及以上損失,基礎設施項目運營、項目現金流或產生現金流能力發生重大變化的,保險機構應當及時向銀保監會報告。
優質REITs僧多粥少
短期難提振險資收益
那么,對于投資公募REITs,保險機構的興趣如何?究竟能給險資投資收益帶來哪些實質性影響呢?
法詢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周毅欽表示,據了解,險資一直對公募REITs非常感興趣,前期監管部門做了個別試點,但具體規定并沒有明確鋪開,此次發文基本延續了之前的試點要求,對準入門檻做了設定。
不過,周毅欽進一步指出,短期來看,優質的REITs項目仍然比較稀缺,市場容量和深度還不夠,呈現僧多粥少的局面,短期內尚無法有效提振險資的投資收益。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分析師孫桂平也指出,投資REITs有利于進一步豐富保險資產配置結構,提升投資風險收益性價比,但是也應看到,目前REITs市場規模較小,滿足不了險資大規模的配置需求,未來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比如第二批REITs發行在即,公募REITs對險資配置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長期資金參與REITs,應該說將提升RETIs定價效率,避免市場的大幅波動,有利于引導投資者向偏長期價值型、股利型投資方式上靠攏。
的確,從現有公募REITs市場規模來看,目前僅有9只產品成立,發行規模合計314億元。首批公募REITs涉及公路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倉儲用地等。
對于公募REITs的配置價值,中金公司曾分析指出,從長期持有的配置收益角度看,REITs作為新的資產類別,收益風險特征介于股票和債券之間,擁有與傳統資產低相關性、穩定分紅率等優勢,將獲得國內FOF、銀行理財、固收+產品等資金的青睞。
然而,盡管公募REITs是一種比較穩健的產品,但它依然是基金,且可以在二級市上交易,有其“股性”的一面。這也意味著,投資公募REITs有可能會受到供求關系、市場預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繼而產生價格波動。
Wind數據顯示,自今年6月21日首批9只公募REITs上市以來,有7只產品漲幅為正,其中,中金普洛斯倉儲物流REIT、中航首鋼生物質REIT、富國首創水務REIT和紅土創新鹽田港倉儲物流REIT上市以來漲幅超20%。
低利率之下
險資松綁緩解“資產荒”
事實上,對于保險機構來說,負債端的保費規模和投資端的資產配置,就像兩個輪子,缺一不可。然而,在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保險資金的配置難度也在加大,尋找優質資產、保持較高的絕對收益,已不像過去那般容易。為了豐富險資投資工具,提升多元配置能力,去年以來,監管機構也頻頻為險資松綁,比如:
2021年9月28日
銀保監會印發《關于資產支持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登記有關事項的通知》,將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資產支持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由注冊制改為登記制。
2021年7月14日
在國新辦舉行的上半年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張忠寧對外透露,將適度放寬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的要求。
2020年12月9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對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設置差異化監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總資產的45%。
2020年11月13日
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
2020年10月10日
銀保監會下發《關于優化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取消股票等領域投資管理能力的備案管理。
2020年5月27日
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保險資金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保險資金投資銀行發行的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的多項指標給予放寬。
2020年2月
監管允許具備投資管理能力的保險機構可以風險管理為目的,參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國債期貨交易。
一系列為險資配置解困的監管政策,猶如一陣陣暖風吹來,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險資的“資產荒”,也間接幫助險資提升大類資產配置能力,跳出依賴固收類投資工具的思維。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