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信信托退出,中德安聯人壽有了新的定位。
11月17日,中德安聯人壽發布股權變更公告稱,上海監管局已批準中信信托將其所持有的中德安聯人壽49%的股權轉讓給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轉讓后,安聯(中國)持有中德安聯人壽100%的股權。
這意味著中德安聯人壽成為首家由合資壽險公司轉為外資獨資壽險公司的公司,也成為繼友邦之后,國內第二家外資獨資的壽險公司。
身份不同,未來發展軌跡也會不同。在安聯集團的安排規劃下,中德安聯人壽下一步將面臨更名,如何在集團中扮演獨資的角色,將成為未來的看點。
時隔近一年
正式“歸位”
其實,說到安聯對中德安聯人壽全資控股的 “野心”,早在安聯(中國)獲批開業時就已有苗頭。
據悉,2019年11月,銀保監會做出批復,同意安聯(中國)開業。當時批復內容顯示,安聯(中國)注冊資本為2718496890.1元,包括安聯保險集團以貨幣出資20億元,以及安聯保險集團持有的中德安聯人壽51%股權(折合718496890.1元)。
雖然沒有明說,但從中德安聯人壽率先“歸位”看,這一含義便不言而喻。
2020年12月,中德安聯人壽的原另一大股東中信信托又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出轉讓其持有的中德安聯人壽49%的股權協議,轉讓底價為23.4億元。這也正好為安聯(中國)的下一步動作“讓路”。
在中信信托發布轉讓股權協議后,安聯(中國)曾發聲:隨著中國市場不斷開放,尤其是監管對外資在壽險公司持股比例限制的松綁,安聯中國控股也正在積極評估本次中德安聯股權交易的機會,從而獲得中德安聯的更多股權。
安聯中國對中德安聯人壽的“愛意”早已顯露,接受轉讓股權之事,也僅是時間問題。
如今,時隔近一年,這一股權轉讓終于落地,安聯(中國)如愿以償。
從目前看,中德安聯人壽官網已經“掛上”了“安聯保險集團”這個代表著歸屬性的標志。
對于此次股權變更落地,中德安聯人壽成為安聯中國的全資子公司,安聯一方稱,這將會是安聯進一步布局中國保險市場的另一大“法寶”。
借力發力
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
“中國是安聯集團的重要戰略市場。作為在中國政府深入推進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中首批獲益的保險集團,安聯將繼續為中國金融服務的穩健發展貢獻力量。”安聯集團董事、安聯中國保險控股董事長塞爾吉奧·巴爾比諾特表示。
安聯中國保險控股董事、總經理索瑪斯·阿爾汀(Solmaz Altin)亦表示,此次中德安聯人壽成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安聯(中國)在中國的市場地位,把握更多業務新機會。
“進一步加強安聯(中國)在中國保險市場的地位”或許就是激勵安聯要拿下中德安聯人壽的關鍵性原因。
眾所周知,隨著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加快,外資布局中國保險市場的速度亦在加快,其中也包含安聯這一國際性保險巨頭公司。2020年7月,安聯曾發布一份《全球保險市場發展報告》,其中對于中國保險市場有這樣一段表述:
中國保險市場規模不容小覷。到2030年,我們預計中國保費將增長7770億歐元,相當于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市場規模的總和。中國保險業將在這場危機中變得比以往更加強大。
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外資的到來。尤其是在當下全球疫情持續的情況下,中國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保險市場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凸顯。
加上2020年年初,銀保監會發布“取消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合資壽險公司的外資比例限制”,于安聯來講,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為此,當中信信托發布股權轉讓時,安聯(中國)就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其目的,自然是為了進一步在中國壽險市場開疆拓土。
當然,為了增加安聯(中國)的實力,安聯有意“加注”其在中國的“分身”。2020年12月21日,安聯(中國)發布增資公告稱,擬增加12億元的資本金,且該增資已獲批;今年11月份,安聯(中國)再獲4.86億元增資,注冊資本金增至44.04億元。
借勢進軍中高端
如何深耕受關注
身份轉變后,中德安聯人壽將如何開啟新征程,或許是行業所關心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成立的中德安聯人壽如今已23周歲。但從業務規模看,或許并沒有體現出一家老牌壽險公司該有的“底子”。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31.65億元、40.42億元、49.46億元、57.32億元、59.74億元,均未超過百億。
不過,從其盈利看,表現可圈可點。2016-2020年,其凈利潤分別為1.21億元、2.11億元、8.64億元、6.9億元、5.28億元。今年前三季度,中德安聯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2.93億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1%;凈利潤3.92億元,同比增加約1000萬元。擴大業務規模并精耕細作,或許是未來的一大任務。
另外,目前中德安聯人壽已在上海、廣東、浙江、四川、江蘇、深圳、北京、山東、青島、湖北和寧波設立了 11 家省級分支機構。下一步,加快機構布局也將是一大重點。
當然,深耕市場的前提是人才的支撐。隨著股權轉讓落地,中德安聯人壽自然要適應中國本土化發展的需求。正如友邦人壽一樣,本土化的發展,需要更多本土化培養的人才擔當重任。
人員管理方面,今年中德安聯人壽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徐春俊任中德安聯人壽總經理;裴宏齊任中德安聯人壽董事會秘書;李新祥任中德安聯人壽總經理助理;胡東任中德安聯人壽總經理助理;劉凱任中德安聯人壽總經理助理;郝宇飛任中德安聯人壽總經理助理。
從京東安聯財險“調人”,全方位布局中德安聯人壽,都是為了下一步更好發展。
徐春俊表示,中德安聯人壽有信心通過充分利用安聯集團豐富的全球管理經驗、先進的數字技術和強大的品牌價值,繼續夯實中高端保險市場行業開拓者的地位,給中國壽險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為更多中國家庭提供更專業、更全面的人壽保險解決方案,滿足中國消費者的保險需求。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