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立冬日,北方大雪漫卷西風,寒氣逼人,像極了保險業(yè)的處境。
“保險不好賣了”被三季報鑿實,而保險代理人數(shù)量的銳減更是被拿來與新單及利潤下滑反復對照,孰因孰果,如沸如羹。
代理人改革,半渡擊水,到了最要勁兒的時候。時移世易,最大的風險來自于什么都不做,其次是搖擺不定。
“清虛”與下滑
代理人“清虛”與新單保費下滑,正相關。
上半年,五大險企的代理人減少了80多萬,降幅接近兩成。到了三季度,國壽減少了40萬人,平安減少了30萬人,而其他三家或許不便于公布代理人數(shù)量。
提質增效,這是代理人“清虛”的初衷,但首先反映出來的是新單保費的放緩。幾大險企都承認,代理人數(shù)量減少對新業(yè)務價值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大概是,二八效應固然明顯,但長尾效應也是真實存在的,落后產能也是產能。
穩(wěn)增長還是調結構?黑板上的經濟學,在現(xiàn)實世界里,就不是簡單地由A及B的邏輯推理了。最早發(fā)動壽險轉型的平安,在中報的業(yè)績發(fā)布會上重點布陣自己的代理人改革,劃分鉆石隊伍、潛力隊伍和新人隊伍三級,要提高人均產能。三個月之后,新單價值和股票價值雙雙下滑,頗令人意外。
而且,代理人“清虛”不僅帶來了新單保費的下降,同時也將此前所掩蓋的矛盾暴露出來,負面出圈,更增加了轉型的難度。
代理人隊伍“清虛”帶來的陣痛是實實在在的,沒有底薪、絕大多數(shù)自擔社保的代理人或許很難體面地提供高端服務,高收益對應高風險,高收入對應高品質。一個行業(yè)給出的薪酬和待遇,是該行業(yè)人員跳槽的機會成本,如果它可以很輕松地找到替代水平,這個行業(yè)就不要奢望通過加強管理來提升服務品質。
面對“新世代”
“清虛”是因為增員難以為繼。人口紅利漸行漸遠,自保件、互保件和親戚朋友的保單透支得也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代理人數(shù)量大幅下降,也并不完全是自上而下的壓減所致,也有自下而上的無奈放棄。以前不做保險代理人,就要回到工廠流水線,現(xiàn)在則有快遞、外賣和網(wǎng)約車,甚至是短視頻和直播可供選擇。新興行業(yè)之間互相搶人,導致保險行業(yè)吸引力下降。
改革不是請客吃飯,對未來可能的收益和對現(xiàn)在確定的損失,人們總是厭惡后者,這一人性為經濟學家體察,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代理人在變,代理人的服務對象亦在變。人口結構的變化特別是“新世代”的崛起,影響方方面面。他們受教育程度高,浸淫互聯(lián)網(wǎng)之中,萬事不求人,遇事不決百度,買基金都能飯圈化。保險代理人,再套用以前的粗放模式,根本進不了“新世代”的圈子,遑論占領人家的心智。
把保險當理財賣,是一段時間以來相當普遍的做法。但隨著監(jiān)管收緊,保險姓保,這條路越走越窄。好賣的分紅險和短期健康險用不著代理人,“新世代”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就能“一鍵搞定”。復雜的壽險和長期健康險,是真正需要代理人去提供專業(yè)、定制服務的,但反而是很多代理人所不擅長的。保險在金融市場的最大優(yōu)勢,不是收益率,而是保障功能,是家庭理財計劃中的防御性產品,是用確定性來對沖各種不確定性。
供需暢通,服務作媒,這大概是一種愿景,而現(xiàn)實總被埋怨,多少年來業(yè)內念茲在茲的供需錯配。同質化的產品和套路化的話術,有時總給人一種這樣的感覺,保險既沒有立住“高大上”的人設,也拖累整個行業(yè)不停往下內卷。
“窮”則思變
面對行業(yè)低迷,有人選擇后退一步,再度加碼銀保渠道;有人選擇更進一步,提速獨立代理人探路。新華保險近期就在嘗試開展獨立代理人制度,其實對業(yè)內而言,獨代并非新鮮事。
這里沒有是非對錯的判斷,“獨代”不是靈丹妙藥,不管黑貓白貓,能夠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救市不分“貴賤”,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
所謂獨立代理人,是與保險公司直接簽訂委托代理合同。與北美“一帶多”不同的是,我們這里還是專屬代理,強調的重點是不發(fā)展營銷團隊。
獨立代理人的核心就是消除原有的金字塔式的代理人層級和鏈條,扁平化后形成新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區(qū)別以前拉人頭賺傭金、賺管理費的模式。
對現(xiàn)有的金字塔層級的代理人隊伍,大家還愿意在這個慣性中去找找增量,盤活存量。東西沒壞掉就不要去修,人性如此。而居于層級高位的頭部及腰部代理人精英,不會愿意看到獨立代理人動自己的奶酪,即管理傭金。在現(xiàn)有的這種內生性擴張的金字塔層級里,這些代理人精英活得很好。任何改革的核心,都是利益如何重新分配,分配不好,就會被抵制或消解。
因此,獨代能走多遠,只有市場能夠給出答案。窮則思變固然沒錯,但窮慣了也會選擇躺平。
刀刃向“內”
壽險轉型,是必須要做的艱難但正確的事情。險企對于高端客戶和高端市場的追求,必須要有高端人才。無論是將自家代理人隊伍提質增效高端化,還是將精英化的獨立代理人推向前臺,都意味著代理人是保險轉向高質量發(fā)展的“驚險一跳”。
代理人必須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以規(guī)模為中心,這才是壽險轉型的題中之義。這賺不來快錢,也沒有躺賺之說,就是細水長流,拼長期,拼運營。
代理人改革是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是改革就有兩難:動靜太大就會導致現(xiàn)有結構崩塌,而新的自我成長的機制尚未形成;動靜不大就會導致現(xiàn)有結構的交易成本不斷上升,直至市場不能承受。
開弓沒有回頭箭。隨著保險越來越牽頭并融入養(yǎng)老、醫(yī)療等大健康賽道,如何在這方面解決老齡化社會下的剛需,形成差異化的產品和精益化的全周期管理,才能算是趟過了深水區(qū)。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yè):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yè)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jiān)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yè)績盤點:保險業(yè)務收入現(xiàn)正增長產壽險業(yè)績分化
春節(jié)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jiān)管總局印發(fā)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yè)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yè)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