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下滑!下滑!五大上市險企無一例外,只不過有輕有重而已。
對于2021年第三季度凈利保衛戰全部“淪陷”,誰才是幕后的“黑手”?
距離年底沖關只有整整兩個月,這兩個月對于全年業績保衛戰至關重要,一起關注。
7-9月凈利“折戟”
先從整體看:
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前三季度的凈利潤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
· 中國人保凈利潤為207.75億元,同比增長10.9%。
· 中國人壽凈利潤為485.02億元,同比增長3%。
· 中國太保凈利潤為226.86億元,同比增長15.5%。
· 新華保險凈利潤為119.54億元,同比增長7.6%。
此外,中國平安凈利潤收入最高,為816.38億元,不過是五家A股上市險企中唯一下降的一位,同比降幅為20.8%。
拋開上半年的集中報喜不說,下半年三季度出現了集中“失利”。五家上市險企2021年第三季度的成績單透露出險企發展的艱辛。
據統計,2021年第三季度,五大A股上市險企歸母凈利潤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具體來看:
中國人壽歸母凈利潤為75.27億元,同比下降54.5%。
中國人保歸母凈利潤38.91億元,同比下降36.6%。
中國平安歸母凈利潤236.33億元,同比下降31.2%。
中國太保歸母凈利潤53.82億元,同比下降0.5%。
新華保險歸母凈利潤14.08億元,同比下降51.2%。
30%,乃至50%以上的下滑速度,折射出險企發展的現實境況。尤其是在保險業步入深度調整期,究竟是哪些原因成為凈利下滑的推手,備受關注。
原因一:
長期險種新單下滑
準備金折現率假設“生變”
保險準備金折現率,是指以中債國債十年期到期收益率的750日移動平均為基礎,加上流動性溢價確定的折現率。
在此次發布的三季度報告中,對于業績的下滑,有險企就將原因歸咎為“受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影響”。例如,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均在公告中表示,凈利潤下滑是因為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中國太保也表示,對有關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進行了調整,增加了壽險及長期健康險準備金計提,使得前三季度凈利潤減少。
其實,說到保險準備金折現率這一專業詞匯,大家似乎對其并不了解。2017年原保監會發布的《關于優化保險合同負債評估所適用折現率曲線有關事項的通知》顯示,監管對傳統壽險的折現率曲線進行了相關調整。
例如,將“一段式”曲線調整為“三段式”曲線,溢價幅度上限由現行的150個基點降低到120個基點。
其中,前20年仍然采用750日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40年之后的折現率為終極利率4.5%,中間時點的折現率不再采用移動平均的方法確定,而是采用二次插值的方法計算確定。
有分析稱,準備金折現率其實只影響當期利潤分配,不影響利潤總額。如果險企剩余期限在20年以上的業務占比較小,那調整后折現率曲線可能導致計提準備金增加,從而使保險公司利潤降低。
如果險企銷售了大量傳統保障型保單,同時公司綜合溢價上調幅度不超過120基點,那么調整后折現率曲線就會降低其準備金的計提金額,從而釋放保險公司會計利潤。
因此,對于保障屬性較強、保單期限較長(大于20年)的險企而言,新的折現率曲線將有效提高折現率,減少準備金提取,釋放利潤空間。或許正是基于這樣的因素,險企有了更強的動力來推動長期業務的轉型。
不過,2021年第三季度,或許受到新單業務下降的影響,尤其是長期新單業務下降,這可能導致險企計提準備金增加。例如,中國人壽公告顯示,第三季度首年期交和10年期以上新單保費收入同比分別下降8.7%、12.1%。
基于會計估計變更,中國人壽增加2021年9月30日壽險責任準備金204.44億元,增加 2021 年 9 月 30 日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26.74億元,合計減少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止9個月期間稅前利潤231.18億元。
原因二:
車險綜改疊加天災
賠付支出加大
保險,作為抵御風險的金融工具,賠付是合乎常理的責任。而在第三季度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的背后,賠付支出的增加,或許也給險企造成了業績壓力。
據悉,2021年財險業面臨車險、非車險的雙重壓力。
車險方面,因車險綜改快速落地,無論是從保障范圍層面,還是從賠付方面,2021年的車險發展均在向“降價、增保、提質”方面靠攏。在這其中,就給車險經營帶來了短期的壓力。
具體來看,先從行業整體看,2021年前三季度,車險保費收入5622億元,同比下降9.22%。尤其是今年9月份,車險保費竟然出現18.79%的下降幅度,成為綜改以來單月車險下降最大的一個月。
上市險企也不例外。例如,財險“老大”人保財險前三季度原保費收入3457.96億元,微增0.5%。其中,車險保費為1830億元,同比下降8.2%,車險占總保費比例由上一年同期的57.9%降至52.9%。而承保利潤方面,人保財險車險的承保利潤為46.7億元,同比下降33%。
當然,在車險綜改進行中,今年的車險發展還受到了自然災害的影響。據悉,今年夏天,國內部分地區遭受了暴雨洪澇、臺風等自然災害,而因這些災害受損的車輛也在不斷攀升。例如,單以河南暴雨為例,整個保險業的車險理賠最終賠付金額可能要達70億元。
非車險方面亦沒有風平浪靜。暴雨造成的洪澇等災害,也使得企財險、家財險及農險等險種賠付率有所提高。例如,人保財險農險業務賠付增加,致使非車險業務承保虧損,有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人保財險非車險業務承保虧損15億元左右。
車險、非車險的雙面“失利”,致使第三季度數據并沒有光鮮亮麗。
原因三:
資本市場波動
投資不及預期
作為影響利潤收入的另一大因素,投資機會和投資能力不可忽視。
基于外部發展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市場利率震蕩、股票行業板塊分化、指數波動加大,給保險資金投資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據悉,在2021年三季度報告中,險企均表示因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公司凈利潤出現下降。尤其是投資收益方面,各家險企在第三季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
『A智慧保』統計了五大A股上市險企2021年、2020年第三季度的投資收益情況。其中,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單季度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雖然中國人壽、新華保險有增長,但從增幅看并不大。
而且,中國平安還表示,受對華夏幸福相關投資資產進行減值計提等調整的影響,其凈利潤出現大幅下降。
四季度,保險資金的投資能否翻紅,對于全年業績保衛戰至關重要。
除以上原因外,持續的新單保費壓力或許也給險企的盈利帶來一定壓力。畢竟,有收入才能有盈利,當業務規模難成氣候,盈利的“底子”也會變薄。
『A智慧保』想說,隨著壽險業對營銷員的整頓力度加大,清虛的動作也隨著行業的轉型在深入。在此過程中,代理人隊伍仍然在持續下降中。不過,這一過程雖然從業務開展方面對險企造成了一定壓力,但從人力成本支出方面,或許是一種節約。
加上車險綜改,綜合成本不斷下降,多重因素帶來的險企經營成本下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很好的成本控制,或許凈利潤被吞噬的會更多。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