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管大力推進保險業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保險+科技+服務”的商業模式被視為險企變革的核心路徑。但怎么“+”才能真正收獲1+1>2的裂變,更深度地滿足于需求是險企探求的靶心?
10月15日,在 “聚合創變共贏”主題開放日上,眾安交上了一份關于科技融合更多保險場景的畫卷。
當日,眾安保險CEO姜興正式發布“數字保險生態立方計劃”,稱聚合眾安生態“保險+科技+服務”的多維能力,向生活服務、醫療健康等12大場景的合作伙伴全面開放產品、服務、技術、資源全方位20余項權益服務。 ?
多重元素集結,可達到以場景融合來滿足多元化需求的目的,聽起來抽象,需要剝絲抽繭。
在全面開放與服務升級的背后,眾安與當下許多科技巨頭的思路一致,即探索以客戶場景需求為中心,通過定制化為客戶構建“第二增長曲線”。
用姜興的話來說,就是“精耕數字化、深挖場景需求,創新客戶價值”。這既是未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主流趨勢,也貼合了當前監管對財險業發展的指導思路,可謂蘊含巨大商機且充滿想象力的藍海模式。
作為我國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提出這一創新服務模式,并不令人意外,憑借其多年積累的科技實力、大數據分析能力,以及對場景需求的深入洞察力,已然具備了探索的前提條件。我們也有理由期待,眾安能夠把“天塹”變“通途”,開拓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深挖場景數字化轉型需求
探索增值服務新模式
相比于眾安要做什么,外界更好奇的是,眾安為何要做這件事。
談及推出包括“數字保險生態立方計劃”的內在動因,姜興坦言:“本質上來說,這是眾安以客戶為中心的出發點決定的。我們意識到,更深層次的數字化,是很多領先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的確,在數字經濟和萬物互聯時代,不同生態場景的客戶,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也更深入、更多元、更富個性化,他們已不再只滿足于險企提供單個保障或技術服務,而是希望通過保險科技服務,達到經營層面的降本增效。
可以發現,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新訴求,眾安在過去八年通過“保險+科技+服務”輸出,積累了較多定制化解決方案的經驗,并在多個場景中為客戶帶來了增值體驗,具體可從“企業買保險”、“企業賣保險”兩個維度進行剖析。
企業買保險方面,眾安基于部分B端企業一站式采購團險的需求,推出了按需定制的團險保障方案。如眾安聯合員工福利平臺,推出的數字化職場解決方案,就累計服務了超過9000家企業,服務員工超過600萬人,并提供包括網絡安全責任險、雇主責任險、尊享員福團險在內的保險產品。
企業賣保險層面,以共享出行平臺為例,圍繞共享開放平臺流量變現的需求,眾安為共享開放平臺定制了個性化的“車主保障計劃”方案——點滴保。針對這一專屬保險模塊,眾安配置資深開發人員僅用23天便打造完成。據悉,點滴保目前已經覆蓋240萬+網約車司機,保單數突破20億張。
同樣,針對智能硬件場景客戶的變現需求,眾安聯合多家硬件廠商推出數碼產品意外損壞險、產品責任險、網絡安全責任險等,累計服務292萬企業/個人用戶,提供1383億元保額保障;與智能手環相結合推出的互聯網健康險產品——步步保,最新授權用戶已達3300萬,合作伙伴包含智能設備和運動App等領域。
不難看出,憑借對客戶場景需求的深入洞察,眾安重新解構了“保險+科技+服務”的商業邏輯,開啟了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進階,這也將督促自身時刻葆有創新活力,與客戶需求保持同頻,有助于實現階梯化攀升。
順應政策導向
縱深推進專業化供給
驗證一種商業模式的正確性,不僅要觀測未來的市場前景,站在宏觀戰略角度,還需考量其是否符合政策趨勢,迎合行業發展方向。這于眾安而言,也不例外。
早在2020年8月,銀保監會就發布了《推動財險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其中重點指出:“推動財產保險公司實現專業化、精細化發展,改進業態模式,深耕細分市場,開發多元化產品,推動服務創新,打造圍繞保險的生態圈服務體系。”
時隔一年多,在2021年9月,銀保監會又在下發的《關于推動財產保險專業化、精細化、集約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針對財險業專業化發展提出了“鼓勵財險機構升級保險服務,支持保險公司立足保險保障本源,創新開拓‘保險+科技+服務’的模式內涵與實現形式,鏈接社會化服務資源,探索服務型保險產品,有效提升增值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比照眾安“數字保險生態立方計劃”,其聚焦細分場景,鏈接各生態資源,深挖客戶服務需求,創新“保險+科技+服務”的商業模式,顯然已高度貼合了此類政策導向,來推動財險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打造保險生態圈服務體系。
與此同時,眾安表示,“將設立10億元專項資金,扶持包括鄉村振興、智慧交通、健康養老、綠色環保、科技創新、網絡安全、社會治理等七大關系國計民生領域的創新創業項目,重點向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帶來的保險需求的創新項目傾斜”的舉措,也契合了《行動方案》中監管鼓勵保險業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民生領域的引導方向。
有專業人士指出,“保險+科技+服務”模式的本質是用科技提升風險預測能力,通過全程監控、事前維保等有效避免災害發生,充分體現“風險減量管理” 和“防重于賠”的價值轉變。這既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保險服務對接政策和社會的現實需要,更是保險主體商業模式變革的重要選擇。
打造開放平臺超級接口
八年積累讓創新更有底氣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數字化深度轉型機遇面前,眾安可能就是那個有準備的人。
從“數字保險生態立方計劃”的實現方式看,眾安憑借其多年積累的“保險+科技+服務”能力,全新上線了眾安開放平臺。
姜興表示,升級后的眾安開放平臺將作為一個超級接口,實現超級體驗。能夠讓合作伙伴感受到一鍵解鎖需求,一鍵接入服務的超級體驗。通過全新的開放平臺,眾安還可以不斷幫助客戶拓寬企業端的合作邊界,從方案定制、產品定制,以及供應鏈產業實現互利共贏。
事實上,“超級接口化”這一理念最早源自于亞馬遜,它的核心內容是,希望將內部功能化的業務轉化成對外服務化的業務。這一經營理念,能促使平臺業務不斷迭代、煥發新活力。由此可見,在用戶服務上,眾安正在向國際一流企業看齊。
但無論是打造開放平臺超級接口,還是迅速響應場景需求,這些能力都非一日之功,正是源于眾安長達八年的在保險數字化領域的精耕細作,才讓其更有底氣和實力,走在探索新型服務模式的前列。
如眾安開發的基于云端的分布式核心系統、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以及多個業務應用平臺。可以實現讓保險公司客戶依托眾安開發的中臺產品,無需替換核心,通過共享服務的數字中臺賦能前臺,就能應對大數據、高流量、高頻發的互聯網業務場景,迅速開展互聯網業務,實現1-3天產品上線,每秒出具5萬+張保單。
眾安的區塊鏈、信息安全和DevOps研發效能體系,可以幫助客戶應對互聯網場景下的高頻流量,使得客戶在快速開展業務時能獲得穩定、安全的保障。
眾安開發的X-Man智能營銷平臺、X-Magnet廣告運營平臺,則能從投放獲客、活動管理、用戶洞察、自動化運營、智能觸達、運營分析六個環節打造線上運營閉環。
此外,眾安推出面向全行業、降低獲客成本的70種營銷活動模板、2000多種用戶標簽,還能幫助合作企業實現全渠道智能觸達。在提高轉化率方面,可以一站式實現用戶與收入的快速增長,最快5分鐘上線一個活動,平均效率提升80%。
據了解,2021年太平人壽就通過引進眾安的智能營銷平臺,有效提升IT和運營人員的工作效率50%以上,用戶活躍度提升40%以上。匯豐人壽通過引入眾安科技智能營銷平臺,打通了內部超過20+渠道數據,續保率有效提升了30%,節省80%的人工成本。諸如此類的典范,在國內有,在國外也有。
正如姜興所說:“基于眾安沉淀的生態場景服務能力和數字保險科技能力,來幫助合作伙伴去創造更大的價值,是我們可以去做,并且,也能做好的事情。”
可以肯定是,“保險+科技+服務”開放的是科技,提供的是服務,收獲的則是保險市場的共贏。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