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中國叩開了WTO的大門,一條嶄新的經濟全球化之路就此打開。
入世20年來,在機遇與挑戰、競爭與合作的碰撞交融中,中國經濟實現飛速發展,市場潛力被激活,這其中也包括受益于實體經濟增長的保險業。
其中,加入WTO后,我國財險業的迅猛發展肉眼可見。『A智慧保』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財險公司保費收入合計達1.36萬億元,較2001年末的685億元增長近19倍。特別是車險業務,隨著我國汽車銷量的大幅增長,車險保費規模得到擴張,一度帶動財險業駛向發展的快車道。
不過,從細分險種來看,20年來,也并非所有險種都跟上了大部隊步伐。如事關上億家庭財產風險保障的家財險,其保費規模截至2020年末,尚不足百億,至今占比不足財險市場的1%。而關乎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農險,盡管保費規模持續增長,但其輻射的深度和密度,較發達國家仍有較大距離。
然而,不足中往往也孕育著巨大的潛力,在監管推動財險業向精細化、專業化、集約化高質量發展,市場格局重塑的大趨勢下,那些曾被忽視、有待開發的險種,或許也是接下來險企轉型創新的著力點。
01
車險
十年河東 十年河西
在各類細分財險業務中,對行業整體保費規模貢獻最大的莫過于機動車輛保險,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車險。
截至2020年末,車險保費收入為8244.75億元,占到財險整體保費規模的60.7%,可以說車險業務的規模,決定了我國財險業的基本盤。
然而,20年來,車險業務發展并非一帆風順,這一點從起伏明顯的保費增速指標即可看出。
以2010年為節點,數據顯示,2010年以前的十年,得益于“入世”后我國汽車銷量不斷增長,車險保費規模也隨之擴張,保費年平均增速達到近25%。其中2004年、2007年和2010年的保費增速更是超過30%,分別達37.93%、33.98%和39.37%。同時,也是在這個時間段內,車險保費規模完成了從不到500億元到突破3000億元的飛躍。
然而,隨后的十年車險市場卻沒能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保費增速逐漸回落,從2011年的16.67%降至2020年末的0.69%。可見,這十年也是車險市場失速放緩的十年。
究其原因,行業皆知,2010年后,中國汽車市場保有量逐漸趨于飽和,繼而車險保費收入也難有大幅增長,特別是自2020年9月以來,監管推動車險綜改,要求降價、增保、提質的大背景下,車險市場更是進入了轉型換擋的陣痛期。
02
農險
政策加持 后來居上
與我國車險業務逐漸走向疲軟不同的是,財險行業中,看似體量不大的農險,近年來卻在政策的加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保費規模顯著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我國農險保費收入達814.93億元,較2001年末僅有3億元的保費收入增長了271倍。
梳理農險近20年的保費增速變化,智慧君注意到,有一個時間段不容忽視,那便是2007年。在此之前的多年里,農險保費規模一直不足10億元,截至2006年末,還只有8.48億元。但到了2007年末,保費收入突增至53.33億元,同比大增529%,這也是近20年來農險保費創下的最大增速。
農險業務之所以在2007年出現顯著增長,主要源于自2007年起,中央政府決定開始使用公共財政補貼農險保費,由此揭開了中國發展政策性農險的篇章。隨著政策性農險覆蓋面的逐漸擴大,截至2020年末,農險保費規模已突破810億元,成為全球農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
隨著國家對糧食安全問題的愈發重視,農險業務也保持著較強的增長動力。數據顯示,自2016年起,農險保費增速已連續五年實現正增長。特別是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農險保費增速仍高達21.18%,位列各類財險保費增速第一。
不過,從目前農險占財險業保費規模僅有6%的比例以及保險密度和深度來看,農險業務發展并不充分。據了解,2018年,我國農業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數據分別約為0.88%和283元/人,同年,美國農業保險深度則為5.94%,是我國的6.75倍,保險密度是我國的600多倍。
對于農險發展,分析人士也指出,未來應發揮好財政支農資金的杠桿作用。根據我國農業保險的長期實踐經驗,中央財政支持是農業保險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運用好WTO規則下的“綠箱”農業支持政策工具,擴大保費財政補貼,切實發揮好農業保險作用。
03
家財險
長期遇冷 占比不足1%
在我國財險業發展中還有一類險種不得不提,那就是保障家庭財產風險的家財險,按照我國14億人口、3.5億家庭為家財險提供的廣闊市場條件來看,家財險本應有較好的增長前景,但實際上,20年來,家財險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我國家財險保費規模為90.79億元,僅占我國財險業整體保費規模的0.67%,尚不足1%。而在美國保險市場,家財險卻是非車業務中的最大險種,業務占比平均在15%左右。
“入世”20年來,我國居民的整體經濟生活水平已經得到大幅提升,需要保障的家庭財產也具備一定規模。那么,緣何多年來家財險始終發展遇冷、難有起色呢?
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原因:
○ 在消費者需求方面,民眾購買家財險的積極性并不高,不少人認為家庭財產發生風險的概率比較小,并沒有投保的必要,這或是導致居民投保意愿不高的原因之一。 ?
○ 從財險公司角度看,多年來險企對于家財險的創新開發重視程度也不夠,產品形式過于單一,缺乏服務型的家財險產品。因此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險企與潛在客戶的距離都比較遠,在沒有服務場景做支撐的情況下,難以與客戶形成較強的黏性。
○ 我國對于家財險的宣傳力度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強。對于事關上億家庭財產安全的險種,家財險理應發揮較大的作用,但我國居民目前對于家財險的投保意識和認知度卻嚴重不足。而在國外市場,部分銀行會強制要求借款人在辦理住房按揭貸款時,必須給按揭抵押的房產購買家財險,以防止房產抵押期間房屋遭遇事故而受損。
由此不難看出,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家財險,對于我國財險業而言,還是一塊待開拓的藍海,但具體該通過何種方式打開市場,形成規模,提升居民的投保意愿,也是未來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04
信用保證保險
盛極而衰 敗于內控
如果說財險業務中哪類險種命運最為跌宕坎坷,那信用保證保險一定榜上有名。從規模發展上看,數據顯示,2020年末,信用保證保險的保費收入為688.57億元,較2001年末的4億元,20年間增長了近171倍。
事實上,信用保證保險真正實現規模化發展的時間并不長,截至2016年末,其保費規模還未超200億元。但到了2017年,隨著互金行業的快速發展,融資類信保業務需求激增,信用保證保險保費規模也一舉突破300億元,達到近380億元,當年保費收入增速達105.95%。
隨后的2018年,信用保證保險仍以超70%的保費增速大幅領先財險業平均水平,2019年該類業務保費規模更是達到了843.65億元的頂峰。在此期間,不少險企一度將信用保證保險視為拉動非車業務增長的主力。
然而,信用保證保險的高光時刻并未維持多久。隨著近兩年宏觀經濟下行、信用風險壓力加大、互金平臺接連爆雷,眾多險企融資類信保業務也出現大幅承保虧損。
由此,自2020年起,針對信用保證保險業務頻繁曝出的風險事件,監管發布多個文件予以約束,險企也集體對信保業務采取戰線收縮戰略,以求快速出清風險。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信用保證保險保費規模同比降幅達18.4%。
從瘋狂擴張到黯然落幕,信用保證保險僅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而一眾險企也通過交出的巨額虧損“學費”,上了一堂沉痛的風控之課。
對于信用保證保險的未來,很多人認為不應該一棒子打死,畢竟其助力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仍在。接下來,險企還應強化風控內功,提升反欺詐能力,在“依法合規、小額分散、風險可供”的經營思路下,開展業務。
“入世”20年,中國財險業跟隨著中國經濟全球化的腳步,實現了華麗蛻變,在寬松的政策紅利下,保費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然而,拓荒時代終究會過去,財險業發展已經從要規模向要質量轉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財險機構還需擺脫固化思維,在不斷革新和突破中,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