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
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
百年征程,歲月可見。
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中華民族正在邁向新的輝煌。
百年大黨,率領著中國保險業走過百年征程。
1921年8月11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這是宣傳勞工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大本營。
1937年11月,上海保險業地下黨支部組建,拉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保險業的序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成立。
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這一百年來開辟的偉大道路、創造的偉大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必將載入中華民族發展史冊、人類文明發展史冊!
那么,百年中國保險史,如何發展?
萌芽(1805-1865)
外商“破門”
中國保險發展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05年。
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鴉片部經理達衛森在廣州發起成立了諫當保安行,成為中國第一家保險機構,拉開了早期中國保險發展的序幕。
封閉市場的開啟,令外商看到了機會。1840年,鴉片戰爭后,保險隨著國際貿易的增加大量涌入中國,上海成為中國保險業的中心。很多外國人開始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保險公司,例如,寶順洋行的于人洋面保安行、怡和洋行的諫當保險公司等。
一時間,保險這一舶來品開始在中國的土地上駐扎,生根發芽。1841年,魏源撰寫了《海國圖志》,啟蒙了中國人的保險思想。
探索(1865-1949)
民族“啟航”
1865年,閩粵著名的商號德盛號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族保險公司——義和公司保險行,打破了外資保險公司獨大的格局,是中國民族保險業的開端。
1872年,在李鴻章、曾國藩等洋務派代表的多方努力下,清政府在上海開辦了輪船招商局,為中國官方保險的開始創造了前提,中國官方保險開始發軔。
1875年12月28日,在李鴻章的支持下,以唐廷樞、徐潤為首的由中國清政府主導的保險招商局正式成立,從此,開始了中華民族保險業艱難的發展之路。中國官方保險借此也正式確立。
1876年7月,為了增加民族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唐廷樞、徐潤等人公開招股,另行成立了仁和水險公司,漸漸拉開了中華民族保險業發展的歷史序幕。
1878年4月,在原保險招商局基礎上,新招股20萬兩,成立濟和船棧保險局,后更名為濟和水火險公司。自此,中華保險業開始了飛速發展。
1886年2月,為了應對由于中法戰爭引起的上海金融風潮,仁和、濟和兩家公司合并為仁濟和水火保險公司。1934年10月,由于國內大量官辦及民辦保險機構的增加而競爭加劇,同時由于受輪船招商局經營虧損的影響導致資金鏈斷裂,仁濟和水火保險公司被迫停業。
為不受洋商欺壓,1905年5月福建巨商曾鑄、上海著名紳商朱葆三、王亭一等,聯合籌辦了上海華興保險公司。
1907年,朱葆三利用自己的威望,發起成立了華商火險公會。這是中國第一個保險社團組織,1931年更名為上海市保險業同業公會。
1912-1925年,隨著國內辛亥革命戰爭的勝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美歐列強的影響,民族保險業得到了難得的發展良機,短短十數年時間,成立了包括19家壽險公司在內的共計39家民族保險公司。
其中,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一個月內,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個領導全國工人運動的公開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這是宣傳勞工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大本營,中國共產黨最早提出了保險概念。
1937年11月,上海金融業地下黨書記張承宗先后發展寧紹水火保險公司的程恩樹、中國保險公司的林震峰兩人入黨,并組建上海保險業地下黨支部。從此,拉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保險業的序幕。
至1949年7月20日,上海成立了“民聯分保交換處”,集中辦理華商私營保險公司分保交換。它的創辦,打破了依賴外商的心理,增強了民族保險業的信心。
誕生(1949-1958)
發展中遇波折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經歷常年的抗戰后,中國各行各業均處在百廢待興的狀態,其中也包括保險業。這時,保險的發展是,好則開張,差則清理合并。
直至1949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國統一的國家保險機構的誕生。
此后,1951年,上海和天津的28家私營保險公司分別組成太平和新豐保險公司;1952年6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從中國人民銀行化歸財政部領導,外國保險公司完全退出中國保險市場;1955年完全廢除保險經紀人制度;1956年8月,太平、新豐合并,保險業公私合營,標志著中國保險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但到了1958年,中國保險業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在武漢召開的全國金融會議決定立刻停止國內保險業務。自此,新中國保險業滑入了低谷,一直延續至1979年。
復業(1978-1991)
保險“重啟”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國務院批準,恢復保險業發展。沉睡了20多年的國內保險業務開始復蘇,中國保險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1980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復業重開,恢復財產保險業務;1982年,人壽保險業務得以恢復。香港民安保險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在深圳設立了分公司。
1984年中國人民保險獲準成立投資公司,可用部分保險準備金投資。
1985年3月,國務院頒布《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
1986年7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立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牧業生產保險公司;10月,恢復組建交通銀行,并將其總管理處從北京遷至上海。
1987年交通銀行上海分行組建了保險業務部,打破了中國保險市場由中國人保壟斷經營的局面。后來,這一保險業務部成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
1988年3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我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在深圳成立。此后,人保、太保、平安三巨頭的形成,使我國保險市場競爭格局基本呈現。
破局與發展(1992-2001)
市場“擴容”
1992年,友邦保險公司獲準在上海經營業務,打開了中國保險市場的大門,外資再一次進入中國保險市場。這時的友邦,將個人營銷理念帶入中國,為中國壽險市場培養出了第一代壽險營銷員。隨后,壽險個人營銷之風席卷中國大陸,中國壽險業發生了歷史性的革命。
1994年,天安保險公司成立,成為中國第四家財產保險公司,也是第二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標準組建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
1995年,新中國第一部《保險法》頒布實施,確立了產險、壽險分業經營原則。而它從根本上結束了我國長期以來保險立法支離破碎、很多方面無法可依的局面,是中國保險法制史上的分水嶺。
1996年,中國保險市場迎來第一次擴容,新華人壽、泰康人壽、華泰財險、華安財險及永安財險五家首批商業性、股份制保險企業成立。至此,一個以國有制為主體、中外保險公司并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保險市場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同年,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成立,下設三個子公司,中保財險、中保人壽、中保再保險和香港中保集團。
1998年,中國保監會正式成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有力地保證了《保險法》的順利施行。
1998年10月7日,根據國務院對中國保險業整體改革方案,中保集團撤銷,集團下屬的三家專業子公司各自成為獨立法人。
在此期間,中國保險業獲得了快速發展。有數據顯示,1994-2000年,保險業保費收入從376億元增至1598億元,年化增速約27.3%,保險公司達到33家。
雖然期間也曾出現混亂、市場主體被接管的情況,但從整體方向看,這一階段的保險業,從友邦破冰,到眾多險企誕生,可以說為以后保險大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提速(2001-2010)
政策“下放”
2001年,中國加入WTO,這為中國保險市場發展提速奠定了基礎。無論是從市場主體的數量,還是保費規模,這一時期的中國保險業有了很大變化。
有數據顯示,2001-2010年,中國保險保費收入從2109億元提高至1.45萬億元;至2010年,市場主體擴充至142家。
這期間,原保監會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或舉措,例如,2002年,原保監會取消保險公司投資證券、基金的資格,保險公司在境外運用資金等行政審批項目;2003年,原保監會取消外資保險機構設立分支機構的地域限制等。
尤其是2006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即“國十條”,為推動和完善中國的保險事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交強險、健康保險等政策紅利也極大促進了行業的發展。
此外,2007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相繼登陸A股市場。
2008年,《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定》引入資本充足率指標,構建起償付能力監管、市場行為監管和公司治理結構監管的三支柱監管體系。
盛宴(2011-2017)
政策“松綁”
2011年,保險業一批新的政策、法規發布。從嚴打中介機構涉嫌傳銷行為,到《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監管指引》,再到規范人身保險銷售、發行次級債門檻的提高等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的推出意在規范保險市場,保證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但這時,加息周期疊加銀保新規,保險業同樣陷入瓶頸期,保費收入首次出現負增長。為此,監管層開始定調“整頓、松綁、改革”。
2012年,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批準下發保險資管牌照,大幅拓寬投資工具,提高險企權益投資上限;2013年,人身險費率改革,廢除2.5%預定利率上限;2015年代理人資格考試取消,代理人數量攀升,渠道力量爆發。
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國保險進入“新國十條”時期。這一政策開啟了對巨災保險、農業保險、商業養老、健康保險、責任保險等各領域改革的部署。
2015-2017年,保費盛宴的積攢與巔峰期,令中國保險市場一躍走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但在某些方面的激進表現,為后期的嚴監管埋下伏筆。
新征程與開放(2018年至今)
監管“改革”
2017年,于保險業來講,是轉折的一年。這一年,從行業看,從激進回歸平靜,提出“保險姓保”;保險回歸本源。
2018年,銀保監會成立,銀行、保險從分立而治走向合并監管。而且,銀保監會成立后,對保險業開啟了一場清理整頓工作。
與此同時,自2018年初,一場來自監管上層的吹風會吹開了中國金融市場的大門,加快對外開放成為近年來監管的主基調。從最高負責人的親自督導,到各級分管機構的逐步落實,中國此次的對外開放更具有時代性。
韋萊保險經紀、怡和保險經紀先后獲批,安聯(中國)保險控股獲批籌建及開業,工銀安盛資管、恒安標準養老等外資公司相繼獲批籌建、開業……一大波外資險企搭乘政策東風,正在涌入中國保險市場。
當下的中國保險市場,已經打開了新局面,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