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人們都在問,保險怎么了?開門紅不紅,保險股不香,保險的風口在哪里?
轉型壓力之下,大家普遍認為,只有構建起“保險+養老+醫療”的大健康賽道,才能讓保險重回C位。只是,你我都想得到的,依然踟躕逡巡,就說明這個“餅”,實在不好“畫”。
中國早在2000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再過四年,即2025年,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但保險押注養老,押注養老社區,已叫好,是否會叫座?
城郊VS城心
第七次人普數據公布之后,新華保險在北京延慶推出了自己的首個CCRC養老社區,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護和介助一體化居住設施和服務。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保險帶貨養老的新高潮。
在投資養老社區方面,泰康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它的第一個高端養老社區燕園,位于北京昌平,蟒山腳下。
是的,它們都位于郊區,環境宜人,探望不便。
目前,高品質養老社區,城郊更容易鋪開,占地面積大,各種配套也能滿足。但問題也顯而易見,相對封閉,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圈。雖然距離產生美,但距離太遠,也產生疲勞。
市場產生需求,就會有供給方填空。這也是推進供給側的必然結果。
趕晚集的大家保險,選擇了城心養老社區模式,口號也是針鋒相對,“離孩子近,離醫院近”。
好處是方便,就像大家保險自己宣傳的場景——“下午接孫女放學一起回家吃頓飯,晚上再回到社區休息”。不過,凡事有利有弊,兒女繞膝固然是好,這種城市中心的養老社區,一是少,二是貴。
對于企業而言,賺錢是硬道理,市場規律如此。在城郊的燕園,一床難求,再不便也是獲得了用腳投票;在城心的養老社區,檢測其成功與否,也是同樣的標準。
孰輕孰重
近日,在首屆中國保險養老融合與發展論壇上,大家保險董事長何肖鋒列舉出這樣一組數據:全國10多家保險機構投資了近60個養老社區項目,在全國20多個省市提供8萬多張床位。
保險機構熱情高漲,但事情的B面,是養老產業投入大,周期長,回報慢,雖然適配保險的久期,但賺錢的并不多。
確定性的長期和不確定性的短期,讓保險機構投資養老社區,產生了輕重有別的“路線之爭”。
保險機構要么使用自有資金,直接買地興建養老社區,資產極重,對流動性和資金鏈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重資產能夠構成護城河。這個詞這些年很時尚,但招行行長田惠宇說護城河這個詞,給人慘不忍睹的感覺,讓人聯想到孤城苦戰。
重資產更適合大型險企,而輕資產模式則受到越來越多中小保險機構的青睞,與已有的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甚至地產企業合作,進行優勢互補,四兩撥千斤,以較少的資金布局養老社區。
說白了,養老保險產品和實體養老服務彼此嵌套,實質是銷售對接養老社區的大額保單,拉動壽險保費的增長。輕重資產的最大區別,不在于服務的品質孰優孰劣,而是在于誰能夠獲得穩定的現金流。保險機構進入養老行業,從來不是因為養老行業是暴利,來賺快錢,而是因為能夠帶來穩定的現金流。
孰重與孰輕,正如城郊還是城心,“路線之爭“的背后,是做大供給。不論是黑貓還是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養老社區,看上去很美?
保險+養老,已經成為了保險機構的標配,不在于做不做,而在于怎么做。
大家一窩蜂去做的事情,未見得都是想好了、看準了,只是在“等死”和“找死”之間,覺得后者至少還有逆天改命的機會。
養老社區的盈利問題,始終是個問題。理論上,一旦養老社區的入住率超過盈虧平衡點,養老社區就算能夠自己養活自己了。但時間本身就充滿變數。
養老社區,尚無令人信服的盈利閉環,光靠講老齡化和長壽時代的故事,盈利預期并不會自我實現。
更重要的是,養老社區的護城河或者核心競爭力,不是所謂的生活娛樂品質,而是醫療資源。據測算,我國養老護理員需求超1000萬,但持證上崗的養老護理員僅有區區30萬,缺口巨大。
只有把養老和醫療打通,養老社區才算是找到了盈利閉環。但談何容易!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醫療資源,嚴重供不應求,極度稀缺,保險機構也好,養老社區也好,整合當前體制下的醫療資源,費力可能還不討好。資本雖然強悍,但一旦嚴重沖擊公益性,勢必會遭到強烈反彈。在這一點,教培行業已經現身說法。
中國的高凈值老年用戶就那么多,誰搶到算誰的,先到先得。這恐怕就是頭部險企紛紛追逐養老社區的原因。對大中型險企而言,不做養老社區,似乎就是保險行業的落后產能,遲早被市場淘汰。一個直白的解釋,當初買壽險的那波高凈值客戶,開始變老。保險公司追著客戶走,必須做養老,才能繼續迎合這波高凈值客戶的需求。
中國養老市場的現狀,不是像燕園那樣的一床難求,而是大多數養老機構入住率不高。非富即貴或高知的老年人畢竟不多,更大多數會關注養老驛站價格實惠的配餐,其他對于養老社區的需求,十有八九是“偽需求“。
“9073”,是業內耳熟能詳的養老體系,即老齡人口中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因此,保險養老市場,做的只能是高端那一小塊,市場注定狹窄,還有可能內卷。須知道,高凈值老年人會買高保費壽險,凈值不高的老年人更多是惠民保的用戶。
這一場養老社區的保險機構大戰,出不了五環,也就出不了拼多多式的保險養老企業。沒有廣袤的下沉市場,難以裂土封王。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