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是年齡。
遺憾的是,當“變老”遇到“失能”,長壽就不再是福音。
所謂“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道出了多少家庭的擔憂和無奈。
失能者的長護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長期護理險于2016年挺身而出,如今試點再次升級。
5月28日,銀保監會下發《關于規范保險公司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服務的通知》,為五年前的試點制度“打補丁”。
覆蓋1.1億人、136萬人受益的長期護理險,未來,還有哪些需要查漏補缺?
藍海可期,刻不容緩
長期護理保險,這個被稱之為社保“第六險”的險種,在老齡化步伐加快的時代,越來越受到重視。
長期護理險是指對個體由于年老、疾病或傷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療養院治病醫療由專人陪護所產生的費用進行支付的保險。主要是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側重于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
依照定義,長期護理保險保障的目標對象很明確,主要是失能、半失能的人群,側重于老人。
看一組數據:
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預計2025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峰值。
就目前來看,我國60歲以上失能老人已超4200萬,占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約為16.6%。
也就是說,每6位老年人中至少就有1位生活無法自理。這反映了長期護理保險需要加速縱深推進的社會意義,也折射出老齡化后市場對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的緊迫性。
長期護理保險未來的市場可期。
從發展模式看,失能護理保險在全球有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兩種形式。從目前我國推行的長期護理保險看,可以說介于兩者之間 ,既有政府幫扶,也有商業保險護航。
2016年6月,我國開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2020年9月,國家醫保局印發《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正式啟動為期兩年的擴大試點階段,繼續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協同作戰,信息共享
銀保監會提醒,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仍處于試點階段,在制度設計、服務體系、評定標準、管理流程等方面都在探索中。
《通知》旨在加強服務流程管理,強化監督檢查,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助力制度更好地落地實施。從內容看,《通知》給試點險企列出了明確的標準。
例如,保險公司應按照長期健康保險的經營要求完善組織架構、健全制度體系、加強專業人員配備,具有經辦基本醫保或承辦大病保險的經驗和為項目所在地提供專業化服務的能力,償付能力充足,公司治理良好。
保險公司參與長期護理保險項目投標,原則上應以地市級及以上機構作為投標人,投標文件須報經總公司審核并取得授權書。保險公司承辦長期護理保險項目,還應取得總公司精算意見書和法律意見書。
在風控方面,保險公司承辦長期護理保險項目,應強化業務風險管控,規范產品管理與回溯,注重經驗數據積累,加強經營情況分析,對長期護理保險業務單獨核算,有效開展內部審計,在合同中明確建立風險調節機制,保證服務的可持續性。
開展長期護理保險業務,保險不能孤軍奮戰,也需要同其他行業做好信息交流。在2020年年底召開的國務院吹風會上,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陳映東曾表示,銀保監會將加強與國家醫保局的溝通合作,支持保險公司積極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此次《通知》也給出了明確的方向。保險公司應搭建能夠覆蓋業務全流程的信息系統,逐步推進與醫保部門、養老護理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等相關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強對信息系統的管理和維護,運用科技手段有效提升管理服務效率。
此外,保險公司還應根據參保群眾實際護理需求,做好護理服務機構遴選、服務質量監督、巡查稽核、考核評價等工作,積極參與護理人員培養體系和誠信體系建設,督促服務機構做好護理人員管理,有效提升長期護理服務質量。
七大“禁區”須避開
評價體系探索中
作為一項解決社會問題的保險,長期護理保險事關民生,承保險企自然要把好關口。
《通知》規定,保險公司應加強對長期護理保險服務的管理,規范業務流程,強化監督檢查,保護參保群眾信息安全,健全完善內部問責機制,對存在問題的機構和人員進行責任追究。
《通知》還列出了試點險企可能被重點查處的七大問題:
· 投標過程中弄虛作假、惡意壓價競爭
· 挪用、截留、侵占長期護理保險資金
· 給予保險合同約定以外利益
· 發生服務能力嚴重不足或服務質量低下
· 合同期間內單方中途退出
· 泄露參保群眾個人信息
· 其他嚴重影響項目正常運行的情況
一旦觸及,或面臨嚴厲處罰。
《通知》還規定保險公司及分支機構應于每年3月31日前分別向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報送上一年度長期護理保險項目運行情況報告;支持行業協會參與制定長期護理服務規范和標準,探索建立護理服務機構服務評價體系等。
成績可圈,補缺可點
據悉,目前我國已有20家險企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國家級試點和地方自主試點,且試點范圍擴大到49個城市。經過五年的試點,長期護理保險的服務人群正在迅速增長。
在6月2日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上,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介紹,長期護理保險是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制度安排。2020年,中國政府在總結前15個城市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城市。截至年底,長期護理保險的試點已經覆蓋1.1億人,基金收入近200億元,累計有136萬人受益。試點地區在推進長期護理保險中有力促進了護理體系的發展,近3000家養老機構和護理機構納入了長期護理保險的定點服務機制,同時吸收社會投資253億元,新增相關就業崗位131萬個。
可見,長期護理保險的推動,不僅解決的是養老問題、護理問題,也解決了資本問題、就業問題。
正如陳金甫所言,由此表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試點既有利于保障失能人員生活質量和生命尊嚴,也有利于改善勞動供給側的質量和恢復繼承中國傳統家庭的美德。另一方面,從產業發展來說更有利于養老服務體系、護理服務體系的持續健康和更有前途的發展。
如此有特色的長期護理保險,在發展過程中還有哪些待改進和完善的?這或許需要放在整個大的健康保險市場上來看。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產品庫中的人身險公司的健康險產品共計4669款,其中疾病保險2036款,醫療保險2470款。而醫療保險產品中,1461款為不可單獨購買的附加險產品,醫療保險的主險產品相對較少。另外,失能收入損失保險、護理保險和醫療意外險的數量分別僅為28款、98款、2款,產品數量極為有限。如果提及長期護理保險,數量更為有限。
推而廣之,僅以有限的幾款產品來滿足數億老人、失能半失能者,顯然不夠。要滿足多元化的長期護理,一方面長期護理保險需避免同質化競爭,另一方面需要按照供給側改革不斷創新。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