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追求穩健的險資與受青睞的銀行股續寫著“愛情故事”。
然而,這種長長久久的日子最近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市場上險資不斷離銀行股而去。
6月1日,杭州銀行發布了一則太平洋人壽減持的公告,讓險資與銀行股漸行漸遠的事實再次續演。
又是頭部險企,又是銀行股。
2021年上半年,險資與銀行股之間的故事始終圍繞著“減持”展開。難道銀行股被嫌棄了?
減持杭州銀行
太保壽險有望回收近10億元!
6月1日,杭州銀行發布公告稱,收到股東太平洋人壽發來的《減持股份實施進展的告知函》,自2021年4月12日起至2021年5月31日,太平洋人壽已通過集中競價累計減持公司股份2987.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04%。減持價格在 14.78-17.38 元/股之間,減持總金額為4.94億元。
截至此次公告發布,按照減持計劃,實施減持數量已過半。也就是說,太平洋人壽對杭州銀行的減持還在持續中。目前,已經減持部分股份的太平洋人壽,還持有杭州銀行3.46%的股權。
據悉,此次太平洋人壽減持杭州銀行是按照4月發布的減持計劃在進行。
4月6日,杭州銀行曾發布股東減持股份計劃公告,稱因自身戰略安排和資產配置的需要,太平洋人壽擬在本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三個交易日后的六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公司部分股份,合計不超過5930萬股(含本數),即不超過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1%。
時隔一個半月時間,太平洋人壽已完成50.4%的減持計劃,且“回收”4.94億元資金。如果按照最低的減持價格計算,意味著太平洋人壽通過減持剩下的部分股份,至少還能收回4.35 億元。
險企“列隊”減持銀行股
頭部險企成主流!
當然,在減持銀行股行動中,太平洋人壽并非個例。2021年上半年,多家險企發布了要減持銀行股的計劃。
5月17日,根據杭州銀行發布的公告顯示,中國人壽計劃自2021年5月21日至2021年11月20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杭州銀行的部分股份,合計不超過5930.2萬(含本數),即不超過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1%。
5月7日,中國人壽減持農業銀行2000萬股港股,每股作價3.0466港元、總金額為6093.2萬港元。減持后最新持股數目約為27.607億股,最新持股比例降至8.98%。
5月5日,民生銀行發布公告稱,華夏人壽在未來12個月內選擇合適的時機減持不超過民生銀行總股本4.91%的股份。需要注意的是,4.91%為華夏人壽所持民生銀行全部股份。
4月12日,中國人壽以平均每股3.0684港元的價格賣出農業銀行H股2000萬股,總金額約6136.8萬港元。減持后,中國人壽持股比例由11.02%降至10.96%。
這僅是二季度的數據。2021年一季度,險資減持銀行股即已上演。
資料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中國人壽減持郵儲銀行約7.98億股,減倉幅度達23.9%,目前中國人壽仍是郵儲銀行第三大股東。同時,中國人壽還陸續完成減持中國銀行2.89億股和1.72億股。
另外,太平人壽在一季度也減持了建設銀行1.71億股;民生人壽、中再集團分別減持浙商銀行、光大銀行,減持股份分別為1.64億股、1.28億股。
就連股神巴菲特在一季度也對銀行股“動手”。據悉,2021年一季度,巴菲特減持瑞銀約145萬股,減持富國銀行5174.9萬股,減持規模約98%,幾近清倉。
險資低吸高拋
銀行股魅力漸退?
一個又一個的減持,令很多人質疑 “銀行股不香了嗎” ?
銀行股,多為大盤藍籌股,股價較為穩定,是穩定的投資收益來源。銀行股作為可長期持有的股票,與險資堅持長期投資收益的初衷不謀而合。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各家險企對于險資的投資或減持計劃,是由險資的資產配置策略決定的。按照“高拋低吸,兌現收益”的投資邏輯,險資是追求收益的。而鑒于銀行股占權益資產的比例普遍較高,賣出銀行股可實現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為此,減持并不意味著看空銀行股。
再看今年以來的銀行股走勢,其實一直表現不錯。而且從銀行業的發展看,一季度也有亮點:
2021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速為2.36%,較2020四季度增速環比提高5.07個基點。其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的同比增速分別為2.76%、5.30%、-0.2%和-0.41%。
2021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2.78萬億元,較上季度末增長3.21%,同比增速較上季度末放緩5.19%。行業不良貸款率環比下降4個基點。其中,大行、股份行、農商行不良率環比分別下降4個、6個、18個基點,城商行不良率環比提升13個基點。
有分析稱,與白酒、醫藥股的大幅下跌相比,銀行等周期股表現尤為抗跌,部分股票甚至逆市大漲。這可能符合“高拋低吸”的炒股邏輯。
不過,有一個事實不得不承認,最近幾年,金融監管部門一直在疏通融資渠道,直接融資在社會總融資體系中的地位在不斷上升,而銀行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目前,有一些銀行,尤其是城商行、農商行業績增長乏力,紛紛推出穩定股價的方案,還有的尋求新的融資計劃。
當然,除了減持外,也有公司開始加持銀行股。例如,中國人壽擬以約每股人民幣8.81元的價格認購約19.83億股廣發銀行擬增發股份,總對價不超過人民幣174.75億元;太平洋人壽新購進中國銀行4.41萬股等。
對于下半年銀行股走勢,有券商分析,預計貸款利率二、三季度仍有上行空間,進而推動銀行凈息差二季度企穩走平,下半年有望回升;資產質量穩定,新生成不良率繼續回落,上市銀行信用成本率預計保持低位,進而推動二、三季度凈利潤加速增長;財富管理業務保持高成長,打開頭部零售銀行的估值上行空間。
如果銀行股如此被看好,險資緣何頻頻減持離席?
近日,9單募資約300億元的公募REITs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從投資者情況看,保險資金認購金額超過百億,包括戰投33億元、網下有效認購71億元。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伴_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