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股東、換高管的長安責任正在加速新布局,不過仍需為曾經的“創新”買賬。12月1日,長安責任因信保業務再次被監管點名,并被罰款35萬元,再將為信保業務付出代價。目前,新董事長還未最終落定,不過地方業務已加速開啟。
這是銀保監會時隔近3個月的又一張保險罰單,而且是多次因信保業務被監管、行業、市場關注的長安責任。
銀保監會表示,長安責任存在未按照規定辦理再保險的違法行為,具體表現為:
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長安責任連續12個月的月末信保業務自留責任余額均超過上季度末凈資產10倍,公司未按照監管規定為超出部分辦理再保險。
期間,長安責任新起期承保信保業務17229筆,保費收入613.57萬元,保險金額492203.48萬元。其中,新起期承保融資類信保業務4302筆,保費266.46萬元,保險金額52250.64萬元;新起期承保非融資類信保業務12927筆,保費347.11萬元,保險金額439,952.84萬元。
承保時,長安責任未為上述融資類新起期承保業務辦理再保險,僅按照2018年6月簽訂的再保合約為非融資類業務辦理了成數溢額再保險。
針對以上違規行為,銀保監會決定對長安責任處以30萬元罰款,對相關負責人處罰5萬元,合計35萬元。雖然這次處罰數額不大,但對于曾經踩雷信保業務,且飽受踩雷之苦的長安責任而言,又敲響一次警鐘。畢竟,公司體量大小,決定承載沖擊的能力。
對長安責任來講,雖然享受過因創新信保業務而帶來的“喜悅”,但這份創新“代價”,也讓體量不大的長安責任一度跌入低谷。
如今,重新調整的長安責任,在獲得地方資本加持助力下,有了新的開始。無論是對公司業務的重新打磨、開拓,還是適應新的地域發展節奏,亦或是等待新任掌門人落定,這一過程中的長安責任,仍在為求生而變。
周正平或掌舵
人事布局需加速
所謂“治國經邦,人才為急”。公司的經營,需要執行,更需要正確的方向。借換股東、增資之機而走出低谷的長安責任,在謀定未來發展之前,最重要的便是人事的布局調整。
2020年3月,長安責任發布一則公告稱,聘任張子良為公司總裁,在這項任命獲監管批準之前,張子良為公司臨時負責人,廖建光不再擔任公司臨時負責人。對此,『A智慧保』也曾進行了分析。
但從目前來看,這一任職依舊在審批流程中。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長安責任的董事長也沒有敲定,長安責任的第三任董事長閻波的名字既沒有出現在公司官網的董事會一欄,也沒有出現在長安責任近期的各項報告中。
目前長安責任的管理層人員
陳 勇,副董事長(2020年6月起任職)
廖建光,副總裁(2014年5月起任職)
金國興,副總裁(2014年10月起任職)
何曉竹,副總裁(2016年4月起任職)
張 路,副總裁(2019年12月起兼任)
王宏林,總裁助理(2018年2月起任職)
楊 茁,總裁助理(2020年3月起任職)
包麗君,總裁助理(2020年5月起任職)
今年3月,在長安責任公布的一份董事會名單中,國厚資產董事長李厚文曾排在董事會第一位。不過,在長安責任2020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李厚文已是董事會名單中的第二位。排在第一的則是中法人壽原董事長周正平。
周正平,47歲,2020年3月起開始在長安責任擔任董事,曾任職鴻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中法人壽董事長。
有市場聲音稱,周正平或將成為長安責任第四任董事長。
無論董事長一職最終花落于誰,兩位主要的公司高管還未真正落定是擺在長安責任面前的事實。戰略布局,人事先行。面對新的開局,新的目標,長安責任的人事安排,或許還要提速。
創新代價沉重
地方業務加速填補
說起長安責任,人們對其的印象還保留在其因信保業務踩雷而付出沉重代價的層面。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專業責任險公司,由于傳統責任險的限制,長安責任的業務增速緩慢。
據『A智慧保』統計
2010-2014年,長安責任保費收入分別為16.17億元、18.2億元、17.89億元、22.41億元,增長速度緩慢。從盈利看,除2010年、2012年分別盈利0.47億元、0.14億元外,2011年、2014年,長安責任出現超億元的虧損,分別為虧損-2.94億元、-1.53億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各公司對規模的追求變得較為迫切。在此背景下,長安責任也啟動了一輪“創新”。據悉,2015年長安責任開始嘗試產品創新,推出融資型保證保險業務,其中就包含P2P網貸履約保證保險。
作為一款保險費率高、利潤率突出的保險產品,P2P網貸履約保證保險在沒有發生違約事件之時,對于中小財險公司而言,收益可觀。而一旦發生違約,則將面臨巨大的損失風險。在經營前期,這一創新為長安責任帶來一定實惠,2015、2016年連續實現盈利,但隨著P2P爆雷成風,這一業務的經營風險開始顯露、擴大。
多方資料顯示,在踩雷事件中,長安責任需要賠付的款項達到數十億元。而這也拖累了長安責任的償付能力及現金流,導致長安責任被監管責令增資、被叫停車險及責任險外新業務、被停設分支機構。
創新后的巨大代價,讓長安責任走上了增資補血之路。好在2019年6月,地方國資的出現讓長安責任看到了希望。但也是在這次增資后,長安責任走上了不一樣的發展之路,由全國走向地方。
據長安責任官網消息顯示,其地方性業務已逐步展開。如10月12日,由長安責任推出的面向安徽省的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蚌惠保”產品發布。該產品是專為安徽人民打造的普惠型健康保險產品。
此外,蚌埠市政府還與長安責任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蚌埠市相關領導表示,未來,蚌埠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強與長安責任等金融機構的對接聯動,不斷深化政、銀、保、企互贏合作。
或許,加速開啟的地方性業務,正是長安責任對此前“創新”代價的彌補。
壓力猶存
未來可期
長安責任坎坷的“前世”讓其深陷困局,監管也多次因長安責任歷史遺留問題而頻頻指導,2020年前三季度長安責任還有0.87億元的虧損,但未來有地方國資加持下的長安責任讓市場充滿期待。
從外部環境看
銀保監會等機構已就信保業務多次重申其經營的合規性,并發布了多份關于信保業務的規范性監管文件,著重強化對融資性信保業務的規范引導,這使險企有了一定的警覺性。
近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稱P2P網貸機構已經全部清零,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相關風險的發生。
從長安責任自身看
經歷了慘痛教訓后將更加小心謹慎,將風險把控列于首位。在業務開展上,或許更加多元化。
就目前觀察,長安責任正在不斷擴大業務領域,如11月與中匯國際就商用車防碰撞減損創新業務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并就下一步的合作進行交流。
在今年9月長安責任領導拜訪蚌埠市人民政府時,張子良介紹了下一步在調整業務結構,尤其是在蚌埠的責任險、健康險、農業保險的發展設想。這表明,多元化的業務結構將成為長安責任未來的發力方向。
而且,對于未來,長安責任也制定了 “雙百億”目標,即在3-5年左右,實現保費收入規模過百億、總資產過百億。
從股東層面看
國厚資產給予的支持,是長安責任重啟的重要底氣。今年7月,李厚文曾表示,將充分利用資本、人才、機制、資源等優勢,加大對長安責任的支持力度,加強股東與長安責任之間在人才交流、業務發展、綜合金融開拓等方面的合作,增強長安保險發展動力。
值得關注的是,來自政府的支持,或許是最大的動力。蚌埠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湯春義提到:
○ 作為股東方,將積極為長安責任在資產處置、政策性保險市場準入、稅收優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動長安責任進一步健康發展。
○ 將服務保障長安責任在高新區的保險產業園建設,為蚌埠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正在蚌埠推動聯合長安責任和外資機構共同發起設立一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該保險公司的設立,對于蚌埠打造皖北金融中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將助力安徽及蚌埠進一步做大做強金融保險行業,更好服務地方實體經濟發展。
周評|從“雙11”到保險“開門紅”,正在告別“大進大出”式消費
保險業多位高管失聯,找尋背后的那些蛛絲馬跡!
玖亓周評|10萬億化債!財政刺激救短期,最終化債靠發展
時隔三年半,水滴擬赴港再上市!內情主導,還是外因倒逼?
探求專業養老險公司致力成為經營第三支柱“頭部”的方法論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險資,最近盯上哪些新“標的”?
玖亓周評|險企三季報的“高光”和波動
五大上市險企盈利暴增!“規模+盈利”能否可持續,半喜半憂!
玖亓周評|從比亞迪到小米,新能源車險會“變天”嗎?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財險:折射國家態度、外資雄心、中資戰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