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新局
- 2020年04月18日
- 16:23
- 來源:
- 作者:
2008年2月13日,正月初七,張維功和幾位高管在陽光人壽辦公區域的電梯口向員工派發了利是封。“利是”又稱“利事”或“利市”,為大吉大利、好運之意。對陽光人壽而言,真正的新年“利是”是中國保監會在年前通過了他們設立分支機構的批籌文件。這一年是陽光人壽的元年。陽光保險航母的一支新的艦隊開始起程了。
發完“利是”之后的當天,張維功就主持召開“陽光人壽首批在籌分公司開業推動會”,宣布北京、湖北、湖南、重慶、廣東、陜西6家分公司的籌建工作即將開始。
此時,中國壽險業正處于群雄并起、烽火連天的時代。
2007年,中、外資保險公司共獲保監會批籌各級保險機構177家,批準開業23家。根據中國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籌建分支機構申請的公開批復,在177家獲準籌建的分支機構中,產險公司獲批73家,壽險公司獲批104家(包括健康險公司)。
在地域上,江蘇作為保險大省仍舊受到格外重視,有12家壽險機構和4家產險機構落戶,位居各地之首;其次,在北京籌建8家壽險機構和4家產險機構,深圳籌建7家壽險機構和2家產險機構,上海籌建7家壽險機構和6家產險機構;浙江、安徽和河南這些占有經濟優勢或地域優勢的省份也吸引了不少保險機構設立省級分公司。相對而言,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省份,保險機構擴張步伐要緩慢一些。
機構新設速度最快的首推剛剛開業不久的實力強勁的新公司,如當時成立尚不滿一年的中國人壽財產險公司,正處于機構鋪設期,且有充足的資金支持,2007年一年批準籌建的新機構達11家之多,且全部為省級分公司。以“海歸”角色進入中國市場,且有著不可比擬的銀行優勢的中銀保險更是一口氣開設了12家分公司,氣魄非同一般。
此外在2007年有增資擴股舉動的公司,在機構籌建上也不吝嗇。
陽光保險的動作似乎更快更麻利一些。2008年3月14日,陽光人壽北京分公司對外營業。從此,陽光人壽分公司開設的消息就頻頻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從北京分公司開業,到12月12日天津分公司開業,一年的時間里,陽光人壽開設了15家分公司,內外勤員工迅速增加到10 000多名,提前完成了全國戰略布局,并在中原安徽和西部城頭堡重慶、成都等戰略制高點成功著陸。就機構數量而言,它在保險業“第三集團”中已經呈現出超越之勢。
“在任何時期,我們都要刷新所有同業公司同期價值發展的歷史紀錄。”2007年當張維功如此表述時,有的管理者曾經一度認為他的想法不可思議。但是,2008年年底,他們交出了一張年終考試的成績單,首年期繳標準保費遙遙領先于同期開業的公司。“2009年的今天,我們做到了,我們刷新了行業紀錄,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的確成為具有成長潛力的壽險公司”。
而且還表現在壽險行業中另外一個重要指標—期繳業務保單繼續率。陽光人壽的答卷不只是表現在快速增長的機構數量和業務規模上,保單繼續率是壽險業務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它是指期繳型保險單的次年保費繳費成功比率,其高低一方面標志著客戶對公司產品與服務的滿意程度,更直接決定保險公司的贏利水平。陽光人壽的這一指標也在行業里名列前茅。
陽光人壽如此之快的動作,不免讓人生出一個個問號。陽光人壽一年之內布設機構的數量達到15家,是不是太冒險了一些,管理能跟得上嗎?開業機構的成功有保證嗎?面對種種猜測和疑問,張維功顯得十分淡定,他表示,公司的治理、公司的文化、公司的戰略是一流的;員工的信心、員工的干勁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公司整體的創新執行能力與員工素質的提高是當下及未來面臨的艱巨任務。至于近期,特別重要的工作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強化經營規范,規避風險。對此,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董事長劉持金評價說,張維功不但經常給自己潑冷水,而且帶頭“冬泳”,可見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事實上,這些答案還存在于當初張維功和寧首波在第一次見面時長達六七個小時的談話之中。
作為資深保險人的寧首波,原來是天津一所大學的保險學教師,下海從最基層的保險業務員做起,身經百戰,在中資和外資保險公司一干就是20年。在當初籌建壽險公司的那一場談話中,寧首波告訴張維功,根據他的從業經驗,壽險與產險在布局上可以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對機構負責人的選擇標準上。兩人一致的觀點是,壽險機構需要大膽起用有扎實基層工作經驗的年輕人。
在某種意義上,快速布局的陽光人壽,正是在這種策略下進行的。大量擁有直接一線工作經驗和激情的年輕干部因為對陽光文化的認同而加入,使得陽光保險的壽險業務充滿了活力,形成了對壽險市場強大的沖擊力。
當然,除了人才任用方面的獨到之處外,更為重要的是,陽光在鋪設產險機構時所積累的機構建設經驗以及早期進入市場的產險機構給了壽險極大的支持,這使壽險機構在諸如場地租賃、與當地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溝通、專業人才的招募等方面都表現出比其他新設壽險公司更大的優勢。 站在集團的平臺之上,陽光人壽無疑等于站到了一個小巨人的肩膀上,天生就已經具有文化、集團平臺等諸多優勢。
企業戰略上的幾句話,在現實中往往有非常鮮明的事實映射。
2008年3月,王曉明以陽光人壽浙江分公司籌備組組長的身份只身一人從北京趕赴杭州,準備籌建工作。
“我們全力支持壽險公司的籌建。”陽光產險浙江省分公司總經理費一飛一見他,就開門見山地明確表態。隨即,一份《關于要求各中心支公司全力協助陽光人壽浙江分公司做好機構籌建工作的通知》的工作聯系函,便張貼在了陽光產險浙江省分公司各機構的公告欄上,通知要求各分支機構要在發展規劃、機構負責人人選、場地選址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給予壽險公司全力支持。王曉明臨時辦公地點也設在了產險公司的辦公場地,電話、電腦等辦公設施一并配備齊全。
陽光產險“兄弟般的友誼”助力,使壽險公司的籌備進展異常順利。陽光人壽臺州中心支公司籌備組“拎包入住”同是產險的辦公區域。壽險普陀支公司籌建時,產險也正在籌建,雙方干脆搬到了一起,同址辦公。
“這樣做,即便利了產險業務員交單,增加了人氣,同時也提升了陽光保險的品牌形象。”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自2008年7月開始,壽險浙江分公司開始代理產險業務,產、壽業務交叉銷售項目隨即啟動。陽光產、壽險整合各自資源優勢,攜手作戰,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促進了各自的快速發展。產、壽險深度合作最大的好處,就是彼此都有廣泛的客戶資源,如能充分利用、資源共享,可以帶來更大的業務增長。浙江產、壽險分公司領導自一開始就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并且不失時機地極力促成。自壽險公司籌建以來,雙方領導就經常相互會面,商討業務交叉銷售事宜。一開始,業務啟動得并不是特別順利,前幾個月的業務量也非常少。然而磨合期過后,從2008年11月開始,業務有了明顯的增長;12月,實現了5萬元的月平均銷售額。這雖然還只是很微不足道的數字,但卻給兩家公司日后的綜合開拓打下了很好的合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