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
- 2020年04月18日
- 16:22
- 來源:
- 作者:
列寧曾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我們先是“背叛”了一個顛倒價值的年代,但是現在卻需要為這些“叛徒”們記敘。可預見的將來,我們過去30年的黃金年代,也將會被重新背叛。
感謝所有創造中國商業保險奇跡,并推動這份事業不斷前行的積極力量。包括監管者、從業者、學者、記者,以及“踏遍千家萬戶,走遍千山萬水,說遍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的數量極為龐大的保險營銷員,這些值得尊敬的開創者!
感謝此前所有的記錄者,他們令人尊敬的工作,讓我的梳理變得可能。其實,他們亦是值得書寫的幽光者。
感謝跨出校門之后,第一家收納我的公司——《21世紀經濟報道》,不能忘懷的是朝夕相處4年的同事,以及兩位具有個性魅力的“老板”——沈灝先生和劉洲偉先生。“21世紀”賜予我持續觀察中國商業保險嬗變與進化的機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年中,得到太保人壽的金文洪先生、朱健先生、王勇先生,以及太保集團賈怡女士、劉力女士等品牌部門的同事鼎力支持,給我一個“下鄉”做草根調查的機會。中庸穩健,略顯保守,經歷引資、改制、上市三部曲的太保,本身就是觀察中國保險行業最佳的標本之一。
這次調查,我前后走訪了四家太保壽險系統內具有標本意義的分支機構,分別是太保吉林分公司、遼寧分公司、北京分公司,以及重慶分公司。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吉林九臺的劉玉輝,她是業界聞名的優秀保險代理人;吉林分公司前任總經理王恩懷,他和后任者共同建立了回歸壽險保障本質的企業文化和分公司經營模式;意圖中興的“老畢”——畢玉振,他經不住金文洪軟磨硬泡,從哈爾濱南下沈陽,再施鐵腕;重慶分公司新當家陽新云,他起于阡陌,由校而將,誓言“不負所托”;此外,還有大隱于京城,精于思考的上海人楊曉靈等。
這次考察,使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不同于保險公司總部高層和營銷底層的中間層,他們的生存狀態,他們的人生百味。這些人恰恰是中國商業保險的中堅力量,他們的言語和實踐也豐富了我寫作的素材。
但是,寫作依然是一個艱辛的歷程。
感謝我的太太陸蕓,在這個艱辛的過程中,她從來沒有放棄,并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庭事務,成為推動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成書的一年之中,恰逢我們的“小尾巴”陳陸渝出生,他的來臨給我帶來了莫大的欣慰。寫作之初,他還只能于搖籃夢中,咂嘴,微笑;成稿之日,他已經可以偎依于桌邊,伸出小手指,希望指點鍵盤,參與我的寫作。
果有這一天,這亦是我心中最柔軟的期待。
感謝我的老師謝志剛教授賜序,對于這樣一本“離經叛道”的書給予的包容與接納,更撰寫下獨立觀察,發人深省的反思和批評。這樣的觀點碰撞,對于我而言,亦是鏡鑒之路。同時感謝才情并舉的謝躍先生為拙著創造出的“一級半”這樣詼諧而幽默的跋,護佑之意歷歷在目。兩位的拔刀相助,最終幫助本書幸免于無業內人士敢寫序和跋,只有“裸奔”的尷尬。
成書之時,因為工作變化,我轉至國內最大的獨立第三方理財機構諾亞財富負責研究和市場工作,因緣認識汪靜波女士,并且極為榮幸地邀請到樂百氏的創始人何伯權先生惠賜墨寶,為本書題寫書名。
發端南粵大地,開民族飲品企業風氣之先,事業人生進退自如,大取大舍極有智慧的何伯權先生亦為過去30年中國社會經濟變革的奇跡之一,和中國商業保險的發展脈絡相伴相行,兩條獨立發展的主線,冥冥中不期交匯于此。
天意亦人意。
陳懇
2009年10月于上海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