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盛宴》修訂版連載 05 巴菲特和復星“保險夢”
- 2020年04月18日
- 16:22
- 來源:陳懇
- 作者:陳懇
這年11月,復星和保德信合資組建的“復星保德信人壽”開門納客。
這是國內首家民營與外資合資的保險公司。同時,復星保德信人壽也是近三年來,保監會批準設立的第一家合資壽險公司。
就在多數合資限于“合資病”困局的時候,復星的做法有點“逆襲”的味道。
復星集團的當家人郭廣昌毫不諱言,要在中國用5到10年的時間,復制巴菲特“產業+保險+投資”的業務模式。
一般理解,所謂巴菲特模式是,巴菲特以保險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為平臺,利用保險業務提供的大量現金流,為巴菲特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投資資本。這也使得巴菲特的賺錢效應,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復星意圖,通過保險公司獲取現金流,尤其是壽險公司,兼具金融投資性質及巨大的現金流,可以為向投資轉型的復星,帶來中長期優質資本,以提升復星未來的復合增長率。
不過,復星的戰略更勝一籌,希望坐擁三張保險牌照“壽險+財險+再保險”,基本囊括保險主要領域。
此前永安財險已經收入囊中。
2007年底,永安保險出現嚴重償付能力危機,面臨被保監會接管,復星集團參與其增資擴股。永安保險第一輪增資發生在2008年2月,當時永安保險的注冊資本金由3.1億元驟增至16.632億元。
當時,陜西省屬國企延長石油集團通過參與增發,斥資5.46億元認購33264萬股,以20%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一大股東。復星集團則依托旗下的3家公司——復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復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掌握了永安財險17.2%的股權,位列第二大股東;其中,復星醫藥持有永安保險8600萬股,占總股本的5.1708%;復星產投和復星工發分別持有1億股,各占總股本的6.0125%。
在2010年永安保險的第二輪增資過程后,“復星系”持股19.93%,為永安保險第二大股東。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拍手叫好復星的合資壽險公司。
擔憂之一:復星和保德信雙方所占的同等的50%股權,誰說了算?
擔憂之二:此前國際保險“百年老店”與國內企業合資成立的壽險公司,經營狀況難言樂觀。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25家外資及合資壽險公司中,僅中宏、招商信諾等8家盈利,虧損的公司占比近七成。而這些虧損公司中,熬不住,不少已經變身中資。合資公司商業模式的創新是什么?
擔憂之三:壽險公司5-8年盈利的魔咒,復星和保德信是不是有這個耐心?
不過,這段姻緣雙方溝通得很透徹。
2009年9月,在紐約參加路演活動的梁信軍,應美國保德信副董事長邁克•格里爾(Mark Grier)之邀,與其共進早餐。這頓早餐,事后被復星集團稱為“具有最高含金量”,因為這頓飯是一家投資5億元人民幣險企的起源。
通過這次接觸,格里爾了解了復星的投資能力、業績和投資理念,最重要的是,格里爾被復星集團的“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理念打動。
據回憶,格里爾提出和復星成立合資公司的提議。
與梁信軍接觸前,保德信于2007年5月份時,聯合美國凱雷投資集團,分別收購了中國太保15.70%(保德信)和4.20%(凱雷)的股權,從而擁有了在中國國內險企市場的經驗。
為何選擇復星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格里爾說,“保德信和中國本地大的保險公司合作時的最大障礙,是中國本地大的保險公司已有自己的固定戰略,而我們也有自己不同的戰略,這樣的合作關系很難協調。”
花開一面。
獲得格里爾的提議后,梁信軍向郭廣昌做了交流。后者隨即飛赴紐約,格里爾詳細解釋了成立合資公司的想法,包括先行者失敗的原因、合資公司成立后的突圍和發展路徑、如何管理合資公司,還做了目標分解。于是繼梁信軍之后,郭廣昌也認為有必要成立這樣一家合資壽險公司。
復星集團和保德信的聯姻,是郭廣昌學習巴菲特“實業+投資+保險”商業模式最實質的動作之一。
梁信軍指出,復星定位投資集團,其核心競爭力為投資能力。“在保險業,我們的投資能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貨幣化。因此,保險業是我們長期發展的領域”。
當然,復星對于50:50的合資困境也有策略。
復星保德信的做法是,雙方首先任命一個人事招聘小組,這個小組成員由雙方派員,之后通過人事獵頭招聘合資公司的總經理,最后由該總經理負責籌建整個團隊,團隊人員并不由雙方任何一方指定,而是從市場招聘。
郭廣昌認為合作雙方的團結、充分信任和透明決策、對管理層在充分溝通基礎上的清晰指引,這是最終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