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保險業十件大事
- 2020年08月15日
- 00:00
- 來源:
- 作者:
▲《保險法》完成修改
在業內逐年高漲的《保險法》非改不可的呼聲中,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和修改,2002年10月28日,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根據決定,修改后的新保險法從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修改的《保險法》從原來的八章一百五十二條改為八章一百五十八條,對涉及保險資金運用、保險中介執業、保險業監管等方面的三十三條規定進行了修改,并新增加了六條規定。修改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保險業法方面,對保險合同法沒有作出實質性的修改。
原《保險法》于1995年6月30日在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獲得通過,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外保險首聚全保會
2002年2月8日,全國保險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可以說,這是一次真正的全保會。因為此次會議除了中資保險公司外,所有已經在華開業的外資、合資保險公司也第一次參加了會議。中外保險公司同堂“議政”,這在保險史上還是第一次。對外資保險公司來說,雖已進入中國10年,但得到參加全保會的“國民待遇”還是第一次。
▲保險業舉起誠信大旗
“最大誠信原則”本是保險業最基本的原則,是保險立業的基礎,但2002年,保險業卻不得不與其他行業一樣,舉起誠信的大旗,捍衛這塊基石。
2002年影響保險誠信形象最突出的問題是營銷員誤導問題。對保險業誠信形象負面影響最大的事件有兩起:
一是2月份,福建發生平安保險公司保戶投連險退保事件,經媒體曝光后,引發連鎖反應,其他省市也發生程度不同的退保風波,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最終,平安董事長馬明哲不得不進京解釋。
二是4月8日,一家全國性報紙刊發了一篇《一位保險業務員自曝行業內幕》的報道,又經各種媒體轉載,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最終全國保險行業協會不得不代表行業與這家媒體進行交涉。
兩起事件的發生并非偶然。營銷員誤導客戶問題幾年來一直存在,“退保”風波只不過使問題公開激化;保險公司在招聘業務人員方面存在著把關不嚴、管理有漏洞,甚至對營銷員誤導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等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盡管誤導行為是少數人所為,但人數再少,也是保險行業的人。少數人釀的苦酒得整個行業一起喝。
為維護形象,捍衛誠信,保險行業上上下下做了大量工作。如保監會2002年1月1日發布實施《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更有江蘇保險開始建立保險行業信用體系;保險行業協會組織評選表彰了全國“保險之星”和“十大保險明星”,要求參選明星的四個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誠實守信服務好”。6月28日,300名保險之星和10名保險明星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隆重表彰。各保險市場主體也無不為樹立誠信形象而殫精竭慮,各出新招。
▲車險改革高奏序曲
2002年,盡管機動車輛保險改革尚未正式實施,但改革的準備工作已緊鑼密鼓。
2002年12月,中國人保、平安、華泰、大眾、太平洋產險、天安等公司先后宣布其新的車險條款費率獲保監會批準,并展開強大宣傳攻勢。各種新聞媒體就各公司新的條款費率連篇累牘、投入大量人力,進行詳細分析報道,公眾對此投入了空前的關注。
其實,有消息說,早在2001年保監會就已確定車險改革于2002年逐步推開,但保險公司方面卻由于對市場的擔心、缺乏數據積累等原因遲遲沒能做好準備。7月份,保監會召開保險工作座談會,決定改革推遲至2003年1月1日。即便是這樣,各公司本應于2002年9月上報的車改方案,到12月份才交齊。
我國有史以來,從來沒有哪一個保險險種像車險這樣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和重視。原因有三:1、我國現已有機動車輛7000多萬輛,其中投保車輛2000多萬輛,今年以來新增機動車100多萬輛,私車比重不斷增加———車險改革涉及面廣。2、對財產保險公司來說,其業務總量中,車險占了半壁江山,在有的公司更占到70%以上———車險改革關系到產險公司經營的穩定。3、保險監管模式正在由市場行為監管轉向償付能力監管,保險條款費率還權于市場主體是必然趨勢———車險改革關系到監管模式的轉型。
這一切似乎都表明車險改革只許成功,不能失敗。
▲國有公司準備股份制改革股份制公司優化股權結構
2002年保險公司的體制改革繼續深入。
盡管國有保險公司不愿或不便向新聞界透露細節,但他們悄悄進行的準備工作似乎表明股份制改革已是伸手可及。
年初,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就宣布年內啟動股改,接著中國人壽、中國再保險公司也明確了股改的目標和方向。2002年總的情況是,各國有公司制訂了改革實施方案,并已上報,等待批準;聘請了國際知名的中介機構幫助進行全面的清產核資;不斷與國內外企業談判,以準備引進外資和社會資本參股;繼續轉換經營機制以適應市場需要,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股就靈”上。三大國有公司都希望能在2003年上市。
相比國有公司,股份制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革就透明得多。2002年,各股份制公司盡管沒有哪家能如愿上市,但在從改善股權結構入手,通過增資擴股、引進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股權多元化、解決投資者對企業監督制約不到位問題等方面都有動作,比較引人注目的有:
1、5月,ACE集團旗下的三家美國保險公司———ACE天平再保險公司、ACE北美洲保險公司和ACE美國公司,通過股權受讓形式,獲得華泰財產保險公司22.13%的股權,成為華泰60多家股東中最大的一家股東。
2、10月8日,匯豐集團(HSBC)與平安保險公司簽署協議,匯豐以6億美元認購平安10%的股份,成為繼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于1993年參股后,平安的第三位國際投資者。
3、時至年終,保監會批準太平洋保險(集團)公司股權由20.0639億股擴大為43億股,并核準其新的股權結構。太平洋以私募方式向老股東和新的戰略投資人溢價發行股票,募集資金57.34億元人民幣。這樣,太保的資本實力達到90億元人民幣。
▲對外開放程度更深范圍更廣
2002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一年。
根據保監會的統計,“入世”一年,先后批準6家外國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籌建保險營業機構;批準15家外資保險營業機構開業。
開放的營業區域逐漸擴大,4月22日,光大永明在天津天業;6月7日,友邦在北京開業;12月16日,首創安泰在大連開業。
外國再保險公司首次獲準在華設立分支機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瑞士再保險公司獲準設立分公司。保監會于10月下發通知,規定自2003年1月1日起法定再保險比例逐年降低,直至取消。
《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于2002年2月1日起正式實行。新《保險法》清理了與世貿原則和入世承諾不相符的有關條款。《保險公司管理規定》和《外資保險機構駐華代表機構管理辦法》正在修訂之中。所有這些將使外資公司的市場準入和業務經營更加有法可依。
▲壽險營銷員營業稅問題終獲突破性進展
多年來困擾壽險營銷員、保險公司,乃至整個保險業的營銷員稅收問題,經過多渠道呼吁反映,特別是經過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作為行業代言人的不懈努力,終于獲得突破性進展。
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關于保險營銷員取得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保險營銷員每月取得傭金收入扣除實際繳納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后,可按其余額扣除不超過25%的營銷費用,再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和適用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通知》自8月1日起執行。而按此前的有關規定,費用扣除為10%—15%。
此外,營銷員營業稅問題也獲突破性進展,有望免繳,但尚未有官方信息確認。
▲兩起空難兩個問題
2002年4月15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129航班一架波音767—200型客機,在從北京飛往韓國釜山的途中,在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墜毀。機上有旅客155人,機組人員11人。
2002年5月7日,北方航空公司CJ6136航班一架MD—82型飛機,在從北京飛往大連的途中,在距大連周水子機場20公里的海洋上空失事。機上103名乘客及9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兩起空難給保險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承保了這兩架飛機的機身險和責任險,僅機身險一項,兩架飛機的保險金額就高達2161萬美元和1049萬美元。壽險公司各有數千元到數百萬元人民幣的損失。
航空人身意外險從來沒有像2002年這樣引人關注。兩起空難結束了2月份以來在社會反應強烈的有關航意險有無暴利的論戰,同時又引出另外兩個有關的問題:一、航意險存在管理隱患。如手工出單、退保難等等。二、詐保。后經調查核實,認定“5·7”空難系一起由于乘客張丕林縱火造成的破壞事件。張丕林在乘機前曾購買了航意險7份,保險金額高達140萬元。
對于第一個問題,2003年有望解決,因為根據保監會2002年12月13日發布的《關于加強航空意外保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和《關于征求社會各界對航空意外保險業務改革措施有關意見的公告》,航意險這個小險種將有大動作。
而第二個問題則是讓全世界保險界頭疼的事。在中國,它還僅僅是初級階級。
▲銀行保險氣勢如虹分紅保險風頭正勁
2002年,從市場規模看,產險市場發展平穩,壽險市場突飛猛進。而在壽險市場中,分紅保險和銀行保險的發展又格外引人矚目。
作為兼具保障和理財功能的壽險品種,2002年,分紅保險因銀行利率的再次下調、股票市場的持續下跌、人們理財觀念的增強等因素而迅猛發展。以北京市場為例,上半年分紅產品保費收入占到人身險保費的56.11%。拿全國來說,中國人壽的“鴻泰”分紅產品對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張起了重要作用。
2002年,銀行作為保險產品銷售的一個重要渠道,功能凸顯,通過銀行銷售實現的保費收入超過200億元。在有些公司或地方,甚至發生“井噴”現象。以2002年上半年為例,在中國人壽,銀行保險達74億元,占總保費收入的10%以上;在平安公司,達46.79億元,與團體壽險保費基本持平;在泰康公司,達5億元,與個險新單實現的保費持平。太平壽險公司復業一年,實現保費收入14億元,其中有10億是通過銀行銷售實現的。
▲平安終于分業
與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同一天,10月28日,平安保險公司的分業方案獲保監會批準。
這一天,距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確定產壽險分業經營已7年有余。
其間,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于1996年,太平洋保險公司于2000年,新疆兵團保險公司于2000完成了分業經營。而平安對分業經營的態度一直是業內熱談的話題。平安分業完畢,標志著1995年《保險法》頒布前保險公司產壽險混營的歷史遺留問題宣告徹底解決。
根據平安的分業方案,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