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被DeepSeek帶的更火了。在很多平臺,你都能看到AI話題被置頂,瀏覽和討論特別多,還有很多人在賣各種課程,教你怎么玩轉AI。
所以,有很多同業就陷入AI焦慮。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勸大家:《保險從業者不必太焦慮,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樣能迎來好收成》。
但最近,又有粉絲朋友跑來問:
AI到底會不會取代保險營銷員啊?
我想學AI,狼哥你有付費課程嗎?
很多保司接入DeepSeek了,我會下崗嗎?
我真的無語。AI會不會取代保險營銷員的話題,從很多年前就開始了,怎么到現在你們還沒找到讓自己寬心的答案呢?
今天就給大家吃顆定心丸:AI能否做到以下三點?如果不能,請記住——它永遠替代不了有血有肉的你。
幫用戶決策并進行推進的能力
什么是決策能力?是指面對復雜情況或問題,能夠運用自身知識、經驗、智慧或技能,準確、堅定的選擇一套方案,并有效地推動方案實施以達成預期目標的能力。
很多崗位都具備決策能力,比如醫生、律師和保險營銷。這些崗位的共同之處是:用戶并不能自主進行決策,極度需要專業人士的意見。換句話說:用戶需要我們幫他選擇方案和推進實施。
這些崗位幫用戶決策的不同之處,就比較有意思了。醫生選了方案卻沒治好病,你不會怪醫生;律師幫你打官司,輸了你也沒話說;但保險銷售過程不合規,保險業務員是要為此付出代價的。
正是這種擔責的機制,讓AI在給用戶做決策時,永遠無法取代人類。——它永遠不懂客戶簽下保單那一刻,營銷員已將半生信譽押注于此。
還有個不同之處,就是不同崗位對決策推進的執行力度是不同的。比如醫生,有句話怎么說來著,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他們會建議,會提醒,但最終決策還是患者說了算,他們也很無奈。
律師在這方面很占優勢,客戶找到他,是因為遇到了官司麻煩。咨詢可以,按小時收費,先把錢賺到再說。客戶說考慮考慮,那律師就等通知,律師很少會逼客戶:我這邊準備好了,咱們去打官司吧。
但保險銷售在推進決策落地這方面,往往會彰顯出極大的熱情。他們不希望你規劃保障的想法,只停留在計劃書層面。都是竭盡所能的將配置保險的想法或計劃,變成實打實的保單,才算是給決策過程劃上句號。
所以治病、打官事也好,買保險也罷,相比起來,只有保險營銷人員,不僅會在決策時投入專業意見,更會監督你把策劃實施落地。
保險行業每年增長的萬億保費規模和市場,這背后可沒有沖動投保——每個數字的增長,都是營銷員陪客戶熬過糾結、擊退“再想想”的退縮、最終推動手指完成簽名的結果。
為客戶提供售后服務的能力
保險不是簡單的買賣,它的后期交付才是最重要的。你買了一棟房子,賣房子的是售樓處的小張,但入住時出現問題你要去找物業。購買服務與售后服務是完全割裂的。
但保險不一樣,它的買與賣深度綁定。客戶選擇在某個業務員手里成交,其實也透露了一個信號:今后我保險方面的問題,都交給你了哈。
所以你看,做決策是很簡單的,但真正能給你擔責的,卻是很少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磚家在網上預測這個,呼吁那個。然后呢?就沒有然后了。
他雖然會慷慨的給你意見,但他不下注啊,他不參與啊,他不為幫你決策的后果負責啊,這樣的決策你覺得有什么意義呢?
我有很多的同事,客戶出險了,公司只要敢不賠,或者賠付的不合理,根本不用客戶鬧,他自己都坐不住,要和公司理論,要替客戶打官司。
很多人都說保險營銷員和保險公司穿一條褲子,其實負責任的營銷員和客戶才是一條戰線的。機靈點的營銷員,更是胳膊肘往外拐的幫客戶薅保險公司羊毛,懂的都懂。
好的營銷員都像油潑面師傅——經歷無數次揉捏甩打和客戶拉扯,只為最后那勺“恭喜你順利承保”的滾油,滋啦一聲激活保單的生命力。
所以,從你選擇在某位保險營銷員手里成交,那一刻,在他的心中,你倆才是深度綁定的利益共同體。
如果說買保險是為了撬動杠桿,規避風險,小錢換大錢。那么保險的售后服務的價值,并不比這低多少。很多網上報道的保險糾紛,但凡保單背后有個靠譜的保險售后服務人員,就不至于鬧成那個熊樣。
也許AI能記住客戶的生日,但無法為其送上禮物并共唱生日歌;AI能建議遭遇車禍后要怎么做,卻無法在親臨現場緊急探望并自發墊付急救押金...
保險行業推崇專業服務、標準服務,但往往這些“非標服務”才是人類最后的護城河。
提供陪伴及情感價值的能力
國外有部電影叫《Door To Door》(永不放棄),我建議所有保險從業人員都要看。電影講的是先天性腦癱的比爾,嘗試做上門推銷員的故事。
里面有個片段讓我多少年都忘不掉。有位女士看中了比爾的真誠,經常在他這里買東西,并且也會給他鼓勵,不知不覺的,他們認識了很多年。
某天比爾又去女士的家,看見兩個年輕人在搬東西,原來女士已經去世了。年輕人帶他來到儲物間,說我母親經常在電話中提起你,也許你應該看看這個。
儲物間的門打開,比爾被震驚了。房間里堆得滿滿當當從他這里買的商品,而絕大多數的商品,都沒有開封。
那一刻比爾明白了,商品根本不重要,它只是個紐帶,連接的卻是兩個人多年的彼此陪伴。用戶選擇的并非你售賣的商品,更是你這個人。
在中國做保險,營銷員和客戶的關系有時候是非常微妙的。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人情社會,既然身邊熟人做保險,那我就得支持他的工作。反之亦然,他面對同樣的需求,也會優先選擇我。
中國式保險銷售更具茶館文化——你在老張手里買保險,老張兒子在你店里訂滿月酒。這種“今天你捧場我保單,明天我托住你生計”的生態,恰恰是AI最難復制的毛細血管級的人情關系網。
但隨著社會發展,年輕人不再重視感情維護,用戶的需求在變。所以面對未來更年輕的保險消費群體,經營模式也要發生變化。
不能再完全指望長期陪伴,或是把客戶當親戚處了,而是與客戶保持適當的邊界感,閑時不打擾,有事能托付,沒事能聚聚的舒適相處模式。
但無論是哪種模式,AI似乎似乎都不太擅長。我所用過的AI里面,也就豆包能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其他的AI都是一股子冷冰冰的工具味,你是沒辦法把它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的。
以上建議是給保險營銷崗位的,還是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觀點: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樣能迎來好收成。
我們要深刻明白作為保險營銷員,身上最獨特的、不可取代的點在哪里,然后在這個方面把工作做好。AI發展再牛逼又如何,我做到的它做不到,所處的賽道不同,它就沒法超越你。
麥肯錫的一份AI材料里報道:電話客服崗被替代的概率高達63%,而銷售顧問崗的替代率僅為9%。那些過于依賴崗位手冊的后線崗位,比如理賠材料初審員,也在以每月3%的速度被AI替代。
所以,你真的不必焦慮!優化自己的決策推進能力、豐富自己的售后服務能力、找到客戶喜歡的經營相處模式。再過100年,AI也搶不了你的飯碗。
來打破成見,改寫命運:這里有份屬于你的'哪吒式'逆天改命事業
今天我把話撂這了:哪怕再過100年,AI也取代不了保險營銷員
保險從業者不必太焦慮,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樣能迎來好收成
保險跑不贏通貨膨脹,所以不買?這種心理的客戶其實沒那么難溝通
越懂心理學,越不怕保險客戶的拒絕:為什么很多人都不愿意買保險
想賣好保險得研究心理學:客戶所有的異議,在心理學都能找到解釋
孩子每年收到的壓歲錢,無非就這三種結局,看看你家屬于哪種?
盤點馬云預測過的幾條預言,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幾乎全都說中了!
臺灣保險人是如何溝通保險的?分享各位一段話術,請細細品讀
客戶總收到保險負面視頻?教你幫他掙脫信息牢籠,看清背后真相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